炊烟袅袅故乡魂(三首)
作者:徐业君
一、数据流里的炊烟
霓虹啃噬着雾霾的夜晚,
我蜷缩在23寸的蓝光前,
突然——
一缕像素化的炊烟,
从老宅基地的云端服务器升起,
像母亲未发送的微信语音,
在5G信号里断断续续地飘。
故乡的魂,是硬盘里
那串永不删除的农历密码:
灶台的火光,是加密的二进制;
蒸笼的白汽,是压缩的云存储。
而此刻,我的视网膜上,
正重播着童年时
炊烟与晚霞的4K高清——
只是,它不再飘向天空,
而是沉入海底光纤,
成为全球数据流中
一粒微弱的乡愁信号。
二、算法解构的乡愁
当AI开始学习怀旧,
它拆解“袅袅炊烟”的基因:
“袅”是曲线函数,
“烟”是粒子模拟,
“故乡”则被标注为
一个过时的情感缓存区。
而我,是系统里
一个顽固的bug——
总在深夜,
用记忆的代码
重构那缕炊烟:
它不该是3D渲染的假象,
而该是柴火与稻壳
在岁月里真实的燃烧,
是母亲站在灶台前,
用皱纹丈量时光的
原始算法。
三、二维码里的故土
扫一扫,
看故乡的魂如何
在二维码里重生:
第一格,是炊烟的黑白底片;
第二格,是方言的声纹图谱;
第三格,是族谱的区块链;
第四格,留白——
给所有未归的游子,
填上自己的指纹。
而真正的乡愁,
是当手机没电时,
你突然想起:
那缕炊烟,从未需要Wi-Fi,
它只靠柴火的呼吸,
就穿透了
所有时代的防火墙。
(注:本文已获作者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