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寒冰
寒冰:边陲(15首)
作者:寒冰
阴山下
多次躺在阴山下
谛听一个民族的驰骋与征伐
广阔拂过面颊,黄河蜿蜒流过
天幕打开,阳光倾泻而下
躺在这苍莽间
听到拴在树上的一匹马
咴咴而啸
远山氤氲
是谁在以自己的方式
与天地对话
2019.7.13作,刊于《鸭绿江.华夏诗歌》2020第11期。
纪念碑
新藏公路在云朵与昆仑山之间蜿蜒
戈壁、神山、湖水,风光苍茫
只是雪山上的纪念碑是孤独的
而一支烟、一杯酒、一束雪莲花
是过往者留下的敬意
从零公里到狮泉河,1455公里
每一块路基下,都写有
士兵的誓言,都留有他们
沉重的呼吸,都有一块
会说话的石头
此刻,我也在沉重地呼吸
便携式氧气瓶立在床头
注视着我的痛苦,所有的仰望与俯瞰
现在都变得微不足道
我瓢泼般地吐掉胃里的食物
还有曾经行走的青春与风尘
“渴望昏迷如同渴望黑夜”
只是恍惚中,我看到了昆仑山上
孤独的纪念碑
想起了战士黄帅,一位
来自南方的青年
一个潇洒硬朗的战士
他倒在了养护新藏线的路上
直升机把他紧急送到山下的医院
但他还是把留恋的眼神,还有
他的雄心壮志,停在了
冈仁波齐脚下
我彻夜为他写下
一行又一行深情的文字
他年轻英俊的面容
就此留在了我的记忆里,还有他父亲的悲切
而在这条穿越云端的公路上
他不是第一个,也不是最后一个
辗转在床上呼吸困难的我
怎么还会想起一个战士
在和平年代的牺牲呢?
而一个老兵的泪水里,还有多少
放不下的怀想
亘古的高原,众神慈悲,星星耀眼
灵魂站在雪山之上
2018.12.24作,2019.3.17改定,刊于《橄榄绿》文学双月刊2019第6期。
戍边人
——给战友刘勇
中午,营区安静
战士们在午休,持枪的哨兵军姿挺拔
我们站在院子里聊熟悉的军营生活
也聊人到中年的不易
以及几十年军旅路上的青春与磨砺
身后是徕宁古城,城墙斑驳残缺
昆仑山与天山是我们谈话的背景
此刻,身体里多年潜藏着的风
开始吹痛你我的骨头
而一排又一排被冰山雪水浇灌的白杨树
是喀什噶尔秋天的风景
我曾在南海触摸过祖国的礁石
也在黑龙江思考过界河下河床的走向
还在帕米尔深情注视过冰雪覆盖下的界碑
现在,我在倾听你戍边的生活
十八岁出疆,在内蒙古是戍边
四十八岁返疆,还是戍边
祖国幅员辽阔,只是三十年了
你总是那个站在天边边
为祖国守夜的人
就是年迈的母亲,也把你戍边的生活
过成了自己的日子
——跟着你一起出疆返疆
2018.10.24作,刊于《橄榄绿》文学双月刊2019第6期。
致巡边员
你不是士兵
忠诚勇猛的硬度却与士兵一样
你年年月月
与天空对话,与鸟对话
与风雨对话,与心中的河山对话
你把刻上名字的石头扔出去
就是界碑,你在
雪山、森林、草地、河谷间喊话的回音
就是界碑。其实
在祖国漫长的边界线上
你站在哪里
那里就是祖国的界碑
你虽然距离祖国的心脏最远
但你是祖国的
眼睛、声音、脚步、笑容、尊严
有你在,祖国
远在天边的哪怕是
一块石头、一棵草木、一捧泥土
就在
2018.11.17作,2021.11.13改定,刊于《解放军文艺》2022第4期。
高原风
风走过,是
喀喇昆仑的风
是海拔四千米之上的风
风横扫过
你的青春,留下你
脱皮的脸、干裂的唇、粗糙的手
还有憨厚的笑,这是你
边防岁月的底色
而你未刮的胡子
就是哨位的草
坚硬、倔强、忠诚
尽情展示在不长草的山脊上
成为风的一部分。其实
你的脸、手,包括笑
也是风的一部分,你本身
就是风的一部分
就是边陲荒凉的一部分
是祖国荣誉的一部分
2020.10.11作,2021.2.19改定,刊于《解放军文艺》2022第4期。
碉堡
用巨石垒砌的碉堡
横亘于滩头
士兵早已撤离,射击孔
少了黑黝黝的枪口
只是历史的眼睛
依然凝视着海滩,潮起潮落间
一只螃蟹无所畏惧,漫步在沙滩上
站在废弃的碉堡上
我数着一个又一个
清晰幽深的枪眼
想象着每一粒子弹
曾经击中目标时的声音
硝烟虽已散去,海水里
血的味道却犹在。现在
两岸灯火阑珊
而兄弟间的伤痛
依然不知何时可以愈合
几十年的呼唤与期盼
依然不知何时可以实现
咫尺天涯,泪水滂沱
2019.12.15作,刊于《解放军文艺》2022第4期。
在叁合陂想起北魏
叁合陂,阴山南麓
一半是耕田,一半是草地
继续往南,是云冈石窟
再往南,就是洛阳
犁铧翻过的泥土里
残余的箭簇,锋芒依旧
读史方舆纪要载:
慕容垂复伐魏至叁合陂
见积骸如山,设祭吊之
死者父兄皆号恸,垂渐愤
疾笃而还。叁合陂下
花木兰跨马佩剑,正等待
征战“黑山头”的命令
历史不断地被后人
演义、口述,代代相传
只要回望,就想
发思古之幽情。包括现在
看到我的父亲,放下锄头
跃马横刀的模样
我就会想到
一千多年前先人的骁勇
2019.7.28作,2021.1.9改定,刊于《解放军文艺》2022第4期
己亥年塞外遇大雪
大雪,丰年,塞外
这些词让我温暖,也让我惆怅
让我一下子拥有了故乡的全部
情感饱满,少有杂质
大青山在目及处
茫茫雪岭,走过去就是草地
现在,我站在大雪中
只想安静地
听雪片落地的声音
听阴山上飘来的马头琴声
听一壶酒里的歌唱
而乌兰察布路、哲里木路
新华大街、满都海,这些亲切的地名
还有时间长河中的问候
是我此刻记忆中的音节
一位年轻姑娘望着伫立雪天的我
不可思议地匆匆离去
留下的脚印瞬间被车轮碾碎
消失的,其实不只是岁月
而我给故乡的礼物
不过是一场大雪,还有这丰年的祝福
大雪继续纷飞
马蹄声早已远去
英雄不在,马鞭
只好挂在书房
2019.2.14作,刊于《鸭绿江.华夏诗歌》2020第11期。
岳父
曾经,我对你
很不以为然,你这个老兵
自然对我这个新兵
也很不以为然。多年
我们都没有太多的交集
在你不能喝酒,坐上轮椅后
在你终于可以安静下来后
我去看你,你说
来啦?我握着你的手——
一双在鸭绿江南岸
装填过无数炮弹的手
一双在边防线
策马扬鞭,为祖国
端枪的手,一双曾经
被拷打,失去自由的手
依然充满力量。你对我说
可以的,干的不错。我听的出来
一个新兵
没有让一个老兵失望
这是只有军人间
才可以听得懂的对话。只是
在一个冬天,在你
永远地离开我之后
我的悲伤彻底无法压住——
我时常感到愧疚,经常在
夜深人静时想到你——我没有与你
好好地喝一次酒,喝一次
属于两代军人的酒,喝一次
一个新兵,向
一位老兵
一位团长
一位志愿军老战士
一位离休老同志
一个寂寞的蒙古族老头儿
致敬的酒。岳父
其实,在巨大的
洪流般的历史中
我们都是卑微的,所有的声音
都有选择,概莫能外
我们只是未敢忘忧国
这几年,我不知道
该以怎样的方式
怀念你,只能把你
像珍藏军功章一样
重重地放在心里,并告诉我的女儿
2020.12.26作,刊于《人民司法.天平》2022第24期
在春坤山上
许多次写下过苍茫这个词
时间的河流并没有让我所面对的
更加清澈明亮。春坤山
面对你,我再次写下苍茫
穹顶之下的敖包如此孤独
风马旗在随风招展
我坐下细听风语细听
那些来自高天的声音
此刻的针茅草是如此含蓄
倔强的花儿芬芳依然。捡一块石头
轻放在敖包上
群峰沉寂,广阔无边
我仰面躺下,伸展四肢
努力用虔诚的方式贴近泥土
然后大声喊出自己
我只想说
我是一个披风带霜的人
我是一个被放牧已久的人
然后掩面,听山谷的回音
苍茫写在高处,我一个人
走在苍茫的人间
2023.10.3作,刊于《鹿鸣》2023第11期。
回到草原上
回到草原上
在这个夏天,在酷暑中
回到我少年的营盘
回到年迈的母亲身边
意气风发奔跑近四十年
我需要回到母亲身边
我需要再次
依偎在母亲的裙裾边
倾听旷野自由的风
看绚丽暮色和窗前的星星
并与草木对话
回到草原上
回到少年的营盘
回到母亲身边,主要是为
舔血、疗伤、减压、放下
治愈半生的劳累、困顿和苦痛
以及所谓的功名。虽然
我奔跑的速度依然有力
我的牙齿依然坚硬依然
可以把一块锈蚀的铁消化掉
回到草原吧
面对一个牧羊人的沉默
面对绵延的山冈,历史的深处
沉默就是所有的回答
2023.7.22作,刊于《鹿鸣》2023第11期。
零公里
一条路
起点在喀喇昆仑山脚下
斑驳的路牌
立在戈壁经年的风沙中
不是地名,却有着
响当当的名气,被往来的军车
昼夜捎向四面八方。一条路
这头是雪山哨卡的坚守是
青春镌刻的信念
那头是爹娘的牵挂是
爱情的孤独是
孩子望眼欲穿的期盼
零公里,不是驿站
只是一条进藏公路的起点
却让路上的老兵说起来就泪花闪闪
太多的悲欢离合,太多的牺牲奉献
从零公里开始
被写在了这条铺在云端的路上
2015.3.15作,收入现代出版社2017年9月出版的诗集《低吟的苍茫》。
让我拥抱这场迟到的大雪
阴沉的天空下
我们都在等待一场雪的到来
纷飞的雪花不说话
悄悄扑在我的脸上痛哭
然后在起伏的原野上起伏着
此刻一匹马站在雪地上
望着远方白茫茫的山脊
我喊一声,马没有回应
鬃毛上的雪落到了地上
寂静把一场大雪压在了夜色里
还有一匹马对驰骋的向往
现在雪已没过了我的脚踝
风在剔我的肋骨
我把雪拥抱成了身体的一部分
多么希望一场雪后
大地的悲伤就可治愈
包括那些黑色的痛
2016.6.1作,入选江西高校出版社出版的《2018年中国新诗日历》。
纳赤台
我把坚硬的风带走
我把寒冷带走
我把昆仑山的一块儿岩石带走
我把脚下的云带走
我把一眼泉水的清冽也带走
只留下一个人的诗歌与一只鹰的寂寞
还有雪山上晚霞的辉煌
纳赤台,纳赤台
我就要去五道梁了
我还要经过可可西里
格尔木已在我的身后
苍凉越来越广阔
我只好把无边的荒原
端在荡漾着青稞酒的木碗里
其实你并不知道
我不过是青藏线上的一个过客
我也是十几年后才突然想起你
你却让一只鹰的寂寞
这么长久地游走在
我的梦境里
2016.9.24作,收入现代出版社2017年9月出版的诗集《低吟的苍茫》。
长调,在起伏的草尖上抒情
天地之间
辽阔是一种无法表达的语言
此刻 一只鹰
被来自地平线上的歌声吸引
这是写在无边的起伏的草尖上的音符
也写在克鲁伦河和锡林河回荡的河床里
还有黄骠马英武的驰骋间
这是滋养我成长的旋律啊
我坚定地行走在云朵与青草
以及河流描绘的故乡
感动于长调的忧伤
感动于这起伏在草尖上的抒情
感动于这穿透高远的天空和无边大地的呼唤
我在篝火边席地而坐
歌声飘荡在纯净的夜色中
星光照耀着我深深的依恋
泪水已经淋湿了青草的根部
我多么想深入到你苍凉悠远的音符中
追寻祖辈历史的足音
品味河流与青草曾经承载的艰难
以及那醉在马背上的豪情
只不过每次在你悠扬起伏的旋律中
只品尝到了奶酒的甘甜浓烈
还有你赐予我的宽广胸怀
就要离开这无边的草地了
一个草原的儿子,在悲伤中
只好继续到梦寐里
寻找
你的辽阔
2015.5.9作,8.31改定,收入现代出版社2017年9月出版的诗集《低吟的苍茫》。
(《边陲》组诗选自2025年11月7日“超然居笔记”公众号)
作者简介:寒冰,本名刘高举,另有笔名岱海,内蒙古凉城县人,中国诗歌学会会员,中国法官文联会员。1988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诗歌散见《解放军文艺》《星星》《法治日报》《中国艺术报》《中国文艺家.中国新诗》《人民司法.天平》《橄榄绿》《草原》《鹿鸣》等,有作品被《中国年度优秀诗歌2021卷》《2022年中国新诗排行榜》《中国新归来诗人诗典(2017-2023)》《每日一诗(2024年卷)》等10多种诗歌选本收入,获国防大学第三届军事文化节“优秀军事文学作品奖”,出版诗集《低吟的苍茫》。
(注:本文已获作者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