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春泥诗社莱西分社
现代自由诗集(三)
师者如岳
——致第四十一个教师节
作者:宋向辉 (中国作协会员)
当晨曦轻吻神州云脊
三尺讲台已巍峨成昆仑
粉笔灰染霜的手掌
正托举东方喷薄的旭日
五千年文明在板书奔涌
甲骨文与量子论在此聚锋
每道例题都是凿穿混沌的斧钺
每个公式都在重铸星河的天轨
他们是沉默的千军统帅
以教案为铠 以教鞭为槊
在知识的浩海竖起界碑
让真理的光刃驱散所有蒙昧
你看那佝偻的脊梁骨
撑起过托举卫星的铁架
嘶哑的喉咙里滚涌着
比火箭尾焰更炽烈的岩浆
当油灯吻别山乡的残星
教案上已破土成栋梁之林
那些被钢笔尖剜出的血茧
正在焊接历史断裂的青铜齿轮
他们把清贫锻造成星斗
用板书的惊雷擂响时代的鼓点
当千万个晨昏在讲台上熔铸
便垒起共和国顶天的脊柱
此刻 所有课本都振翅如鹏
所有目光都剑指苍穹
那些列队冲锋的粉笔
正以黑板为卷 狂草——
比长城更雄峙的脊梁
比长江更咆哮的担当
这是文明传承的铸魂场
他们以魂魄为薪 照亮愚昧蛮荒
当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讲台
同时升起朝阳
我们便拥有了
撬动地球的力量
蟾公酒坊的诗行
——记春泥莱西诗社非遗采风
作者:呼延光民
金蟾湾的风,裹着两百年的酒香
漫过青岛的秋光,叩响诗社的窗
春泥的脚步,踏醒沉睡的古坊
国学的星火,在此刻悄悄点亮
张翁指尖的传说,在缸沿轻轻流淌
九酿真一的古法,藏着岁月的印章
七粮在端午的曲中,酿出儒道的光
太极步踩出的韵律,是《考工记》的新章
倪院长的杯盏,盛着意外的滚烫
滴酒不沾的心房,被时光的酒浸润透亮
"酒似水啊",一声轻叹落在酒坊
水无定形的哲思,随酒香漫过轩窗
宋社长的诗句,在坛边轻轻绽放
"蟾公窖里藏真味",惊醒满庭芬芳
百口大缸刻着"敬天",在车间静静守望
《酒诰》与检测报告,并排诉说着担当
雅集的诗行,在雕花瓷上生长
二十首新作,把《芣苢》的劳动美轻轻吟唱
"一滴非遗藏岁月",笔尖蘸着酒香
文化墙的约定,让诗与酒并肩启航
小小酿酒师的课堂,将道法自然讲给朝阳
诗词进社区的承诺,把非遗故事带向远方
这杯跨越千年的酒,斟满传承的渴望
诗与非遗的相拥,在秋光里续写新的篇章
中元记:习俗的灯盏
作者:呼延光民
暮色把七月的风染得微凉
供桌已摆好三牲与香
烛火舔舐着纸钱的边缘
像在替未说尽的思念
烫平褶皱
有人在十字路口画圈
圈住一沓沓黄纸
火苗升起时 影子轻轻摇晃
仿佛先人的脚步
正从光里走来
接过这人间的惦念
河面上 荷花灯醒着
烛芯是小小的星辰
载着未名的祈愿漂向远方
替那些找不到归途的魂灵
照亮水草丰茂的岸
也照见活人的平安
门口的香枝插成田垄的形状
每一缕青烟都是低语
“请护佑今年的稻穗”
土地神的牌位前
虔诚叩下的头颅
藏着对丰收最朴素的盼
老人们总说 夜路要早些走
别踩过烧剩的纸灰
别把“鬼”字挂在嘴边
这些细碎的禁忌
不是迷信的绳
是裹着敬畏的棉
原来所有习俗都是桥
一头连着逝去的岁月
一头牵着鲜活的人间
烧的纸 放的灯 插的香
不过是想把思念与感恩
妥帖地 送到该去的地方
守护红滩,拥抱碧海
作者:呼延光民
红滩如焰铺向远方,
那是自然绘就的绝美景象。
每一株碱蓬都在诉说,
守护它,海洋才会有生机绵长。
别让油污染了红裳,
别让垃圾毁了这方天堂。
我们伸手把它护好,
碧海蓝天才会常伴身旁。
大家齐心出把力,
红滩永远红似火,
海洋永远清如溪,
美好环境,咱共呼吸!
红海滩的故事
作者:呼延光民
碱蓬草在滩涂扎根生长,
春是绿芽,秋染紫红浪。
如红毯向大海缓缓铺张,
这是自然绘就的神奇篇章。
老辈人说,曾有树皮水泼洒岸旁,
染出的红,让碱蓬有了生长的力量。
又道县官红袍被潮水轻放,
化作红菜,把滩涂全点亮。
更有龙女泪落,红袖飘向那片汪洋,
化作红滩,护渔民岁月安康。
自然的馈赠与传说的想象,
织就红海滩,永远的荣光。
财神节的现代注脚
作者:呼延光民
日历撕下七月的第二十二个褶皱
数字在农历里浸软
长出香火的形状
有人说这是李诡祖放下官印的日子
北魏的清风还裹着清廉
他把金银的重量,调成民生的温度
成道日的钟声
敲开千百年的供桌
也有人提起柴荣的羽衣
五代的烟尘里
他把南路财源,织成阡陌的经纬
那些关于富足的想象
在不同的传说里,长出相同的根系
即墨的老掌柜早醒了
光绪年间的梦还亮着
财神的叮嘱,在饺子的热气里流转
擀皮,包馅,捏紧褶皱
像把好日子,都锁进团圆的形状
不再是香案前的叩拜
现代人把祈愿,折进通勤的晨光
或是敲进键盘的声响
文财神的墨,武财神的剑
都化作柴米油盐里的安稳
七月廿二的风很轻
载着南宋以来的信仰
掠过写字楼的玻璃幕墙
那些关于财富的定义
早从金银,变成了灯下的一碗热汤
秋风
作者:董跃涛
秋风依旧适合藏匿
也善于藏匿
昨夜的一场雨
让风重新调配出去年秋天的色号
我俯身拾起秋意
我喜欢秋风拂面的感觉
清爽,而不急躁
蟋蟀,会在此时调整音色
应该也是喜欢的
秋风适时躲进草窠,伺机而动
我倚身梧桐树下
用昨夜的雨水点醒侧枝
秋风,才得以在树梢上逗留
而我希望长成秋风的想法
依旧悬而未决
永不褪色的丰碑
——观抗战胜利80周年阅兵有感
作者:董跃涛
庄严与肃穆
理应属于广场上的丰碑
第一缕晨光托起碑座时
信仰都在闪光
石头,恢复了它的身份
我仰望你时
时间,在眼眸深处静止
这阵风从八十年前吹来
把时钟上的断针
往前拨了拨
在我看不到的地方
火焰,屏住呼吸
号角跳出地表
旗帜在沉默的硝烟里埋下种子
丰碑开始在呜咽里生长
生长,再生长
春天萌发的柳芽终于垂下风幕
在我的信念里雕刻瞳孔
看见秋风里的落叶
将丰碑逐个染透
今天,为你翻开一本书
作者:董跃涛
我为你翻开一本书,在今天
或许,应该从昨天
书里走出来的那盏小橘灯
在书签里照亮黑夜
一行行由信念码成的文字
挨个闪光
老师,这个名字由来已久
先生的戒尺已盘出古铜色沧桑
用三尺讲台托起的希望
在粉笔贴近黑板的位置排出星河
从夜空垂下的天幕
随便一动,便是月光倾洒
今天,我为你翻开一本书
翻开小时候在田野里种下的光
看戒尺在光里萌芽
今天,我为你翻开一本书
翻开你在皱纹里折进的烛光
格桑花
作者:左言文
风把种子
丢在离云最近的地方
便有星星
缀满了贫瘠的山岗
不挑泥土,只认阳光
把根须,往石缝里扎得更深
将花瓣,展开她绚丽的翅膀
蝴蝶来,陪它跳支舞
候鸟过,任它自由徜徉
从不追问,春天为何走得仓促
只把自己,打扮成最美的摸样
有人说它是幸福的象征
它不说话
只是在每一个黎明
抖落一身的霜
又把小小的,金色的脸
转向,太阳升起的方向
东风齐著力·九三大阅兵
作者:干世敏
红日东升,
旌旗招展,
视野前移。
三军阵立,
逦迤到边垂。
战士英姿飒爽,
驱重器、虎豹雄师。
长街里,
金戈铁马,
方屹龙墀。
此景转堪怡。
圆八秩、寇倭战败天时。
国歌奏响,
喜宇祝欢辞。
幸有英明领袖,
江山固、社稷神持。
今朝日,
京城靓丽,
境致多奇。
我的北京我的梦
作者:于向阳
我每天做梦,
经常梦到北京。
北京有我的好多亲人,
也有同学,网友和弟兄。
在梦中我生出双翅,
在蓝天上翱翔飞行。
我去亲人的家中做客,
我走遍西城、朝阳、大兴。
我喜欢北京的香山,
我喜欢西单,王府井。
我喜欢北海、颐和园、
我登上北京的万里长城。
我的儿子在北京创业,
我的家在青岛也在北京。
我想总会有一天,
我会生活在梦中的京城。
赞蓝月亮艺术团乌兰牧骑演出队
作者:于向阳
走遍崂山演出、
走进青岛的养老所。
把微笑留在民间,
把快乐带给劳动者。
我们是活跃在民间的文艺轻骑兵,
走进山村,街道跳舞唱歌。
我们是甘愿奉献的志愿者,
走进敬老院送给老人欢乐。
这就是我们蓝月亮艺术团的真谛,
我们是一群无怨无悔的老年志愿者。
军歌/嘹亮、战旗飘扬,
我们把激情汇入长江黄河。
青岛春泥诗社莱西分社简介:
春泥诗社副社长、春泥莱西分社社长、中国作家、分社总编:宋向辉
青岛春泥诗社国学院院长、春泥莱西分社执行主编:倪中敏
现代自由诗编辑:谭哲胜 刘春玲 王开天
(注:本文已获作者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