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春泥诗社莱西分社现代诗(二)
铁流八秩
——纪念抗战胜利八十周年阅兵颂
宋向辉
长安街的晨曦劈开八秩风云
白鸽驮着朝阳掠过人民英雄纪念碑
当铜号震落卢沟桥最后一滴残露
历史正以铁甲为笔 在天安门广场
写下新时代的宣言书
受阅方阵是移动的长城砖
每一块都镌刻着十四年血火
平型关的刀光 台儿庄的焦土
化作钢枪上凝结的霜花
老战士皱纹里的弹痕与新兵领章的星芒
在同一面战旗下共振成雷
空中梯队以蓝天为帛 战机作毫
划出"80"的金色轨迹
那是1945年胜利的密码
更是2025年腾飞的坐标
预警机领航的雁阵
比任何宣言都更雄辩地证明
山河已无恙 长空任驰骋
东风浩荡处 国之重器昂首
导弹的尾焰是淬火的凤凰翎
劈开霸权主义的迷雾
无人战车碾过历史的屈辱
智能方阵闪耀着东方智慧
这是五千年文明淬炼的锋芒
更是新时代锻造的倚天剑
当三军将士齐声吼出
"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
声波撞碎积弱的旧梦
在人民英雄纪念碑顶
化作七彩长虹
连接着"正义必胜"的呐喊
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黎明
此刻 长安街的红地毯
从历史深处铺向未来
受阅部队的正步
踏在每个中国人的心坎上
每一步都是对先烈的承诺
每一步都是向复兴的进军
八秩丰碑在铁甲洪流中长高
化作民族脊梁上最坚硬的钙质
看啊!那不是普通的阅兵
是凤凰涅槃的重生礼
是龙图腾在新时代的舞蹈
当最后一架战机掠过人民大会堂穹顶
整个世界都听见了
东方巨龙从历史深处传来的
震撼寰宇的龙吟
那条难忘的郑州路
作者:于向阳
四十年前我开始走那条路,
没有公交车,两腿迈大步。
汽车走过、飞沙走石,
遮天蔽日,到处是黄土。
造纸厂的污水散发着臭气排往李村河,
半个小时的行程是难忘的旅途。
为了更好的为企业、客户服务,
我每年都坚定不移的完成任务。
二千年后我再走郑州路,
我竟然认不出绿荫下的泊油路。
我走过造纸厂,前哨机械、化工学院,
我看到高楼大厦替代了路边的小屋。
我的北京我的梦
作者:于向阳
我每天做梦,
经常梦到北京。
北京有我的好多亲人,
也有同学,网友和弟兄。
在梦中我生出双翅,
在蓝天上翱翔飞行。
我去亲人的家中做客,
我走遍西城、朝阳、大兴。
我喜欢北京的香山,
我喜欢西单,王府井。
我喜欢北海、颐和园、
我登上北京的万里长城。
我的儿子在北京创业,
我的家在青岛也在北京。
我想总会有一天,
我会生活在梦中的京城。
赞:田横岛军训基地
作者:于向阳
大海、蓝天,
坦克、炮舰。
这里在展示烽火连天的战场,
这里是培养英雄战士的家园。
我们美丽的祖国,
曾经多次被强盗侵占。
中华儿女不畏列强,
敢于同敌人抗争,把敌人灭歼。
从田横岛到华夏大地,
从秦皇汉武到全民抗战。
炎黄子孙用生命和鲜血,
书写了一幅幅反侵略的壮丽画卷。
太平山的月亮
作者:于向阳
月亮挂在树梢
树下是炮台碉堡
一百多年过去
军事堡垒是侵略者的符号
许多恋爱的小星星
跟着月亮和白云奔跑
圆圆的月亮
挂在电视塔上把大地照耀
树丛中的恋人抱住了月光
火热的心激荡、欢跳
月亮与星星做证
真爱到天荒地老
蟾公酒坊的诗行
——记春泥莱西诗社非遗采风
墨缘:呼延光民
金蟾湾的风,裹着两百年的酒香
漫过青岛的秋光,叩响诗社的窗
春泥的脚步,踏醒沉睡的古坊
国学的星火,在此刻悄悄点亮
张翁指尖的传说,在缸沿轻轻流淌
九酿真一的古法,藏着岁月的印章
七粮在端午的曲中,酿出儒道的光
太极步踩出的韵律,是《考工记》的新章
倪院长的杯盏,盛着意外的滚烫
滴酒不沾的心房,被时光的酒浸润透亮
"酒似水啊",一声轻叹落在酒坊
水无定形的哲思,随酒香漫过轩窗
宋社长的诗句,在坛边轻轻绽放
"蟾公窖里藏真味",惊醒满庭芬芳
百口大缸刻着"敬天",在车间静静守望
《酒诰》与检测报告,并排诉说着担当
雅集的诗行,在雕花瓷上生长
二十首新作,把《芣苢》的劳动美轻轻吟唱
"一滴非遗藏岁月",笔尖蘸着酒香
文化墙的约定,让诗与酒并肩启航
小小酿酒师的课堂,将道法自然讲给朝阳
诗词进社区的承诺,把非遗故事带向远方
这杯跨越千年的酒,斟满传承的渴望
诗与非遗的相拥,在秋光里续写新的篇章
春泥诗社简介:
青岛春泥诗社莱西分社社长、总编:宋向辉
春泥诗社国学院院长、主编:倪中敏
自由诗编辑:谭哲胜 刘春玲
(注:本文已获作者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