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
作者:邱群
我在历史中去寻找悲壮
那种传说在美丽的天堂
回放着爱的千古绝唱
多少年过去了
史上的那些风尘
掩埋着月儿的童话
尽管古老的爱已改变了模样
可我还不能透过一页沉重的史书
轻轻的走了进去
有生命的东西在七月的雨中
走得老远 留下我
开始寻找从前的月光
那纯粹而朦胧的月色
象黄黄的花绽放
犹如从前的笑声
能否呼唤着那许许多多的鹊儿
为我们搭起一座桥
七夕
——在历史的褶皱里打捞月光
DeepSeek-R1评论
邱群的《七夕》以七夕神话为底色,却未陷入俗套的浪漫叙事,而是将笔触伸向历史的幽微处,在“一页沉重的史书”与“黄黄的花绽放”的月光之间,架起一座跨越时空的桥。
诗人开篇便以“悲壮”定调,颠覆了传统七夕的甜美意象。“回放着爱的千古绝唱”暗示牛郎织女传说背后更沉重的集体记忆——那些被史书掩埋的、未被言说的离殇。“月儿的童话”与“风尘”形成张力,暗示神话在时间冲刷下的失真与变形。
第三段的“七月的雨”突然将历史拉回现实,雨水的冲刷如同时间对记忆的侵蚀,留下孤独的寻觅者。“黄黄的花绽放”是诗中少有的暖色,或许指涉记忆中的温情碎片,但“黄”的褪色感又暗含时光流逝的怅惘。末节对“鹊桥”的呼唤并非恳求,更像一种质疑:在当代,纯粹的情感是否还能搭建起跨越现实的桥梁?
全诗以“寻找”为线索,从历史到月光再到笑声,层层递进却始终笼罩在疏离的迷雾中。诗人拒绝直接复述传说,而是用“史书”“雨声”“鹊儿”等意象的拼贴,让读者在历史的缝隙中触摸到爱情的重量——那美而痛的、永恒的缺席。
作者简介:邱 群,广东人,北京大学首届书法艺术研究班毕业。未名美术馆馆长。著有诗集《静静的生活》《追求宁静》《在薄情的世界里深情活着》,叙事书画评论集《燕园墨之路——书法班的那些师兄弟和师姐妹们》,曾被聘为王铎故里书画院名誉院长。获新诗百年“百位最具潜力诗人”称号。诗集《追求宁静》获首届 “新时代·鲁迅诗歌奖‘十大热点诗集奖’”;诗歌获过《诗刊》社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奖项和全国其他奖项。诗集入藏广东文学馆。有论文《书写创新书法精神的周慧珺》入选中书协“周慧珺从艺60周年”研讨会;《汕尾三大戏曲的公共文化服务和传承创新探讨》被广东省文化厅评为 “公共文化建设现场”——2016年广东省公共文化研讨会优秀论文;书法作品入选《守正创新——北京大学120周年校庆校友书法作品邀请展》;《风华正茂——北京大学125周年校庆校友书法作品展》;《纪念欧阳中石先生逝世三周年“书学·师生缘”书法文化展》,并被收藏和全国其他奖项。
(注:本文已获作者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