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诗

在二十四道拐,穿越烽火硝烟

牧之2025-08-29 19:48:14

在二十四道拐,穿越烽火硝烟

 

作者:牧之(布依族)

 

在岁月倒悬的瞬间

弥漫的硝烟 

在我们的内心

又经历了一场战争

——题记

 

1

 

岁月的褶皱蜿蜒在历史的弯道

硝烟漫过的二十四道拐

有洒下的热血在战车的轰鸣中

诉说那一场中华民族生与死的决战

每一个弯道,都有惊心动魄的传奇闪现

每一缕星光,都晕染着拂晓的炮火

暮色苍茫中,生命不屈的呐喊

把民族的悲伤揉进鲜血和伤口

在一往无前中,闯过日寇飞机的俯冲

我们在岁月的长河回首

硝烟弥漫中,响起了

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的怒吼

 

2

 

残阳如血,我们伫立二十四道拐

那些燃烧的火焰,与战车绝尘而去

岁月,开始在我们的心海中风起云涌

而在时光里斑驳的二十四道拐

就是二十四道冲不破的铜墙铁壁

就是二十四道炸不烂的钢铁运输线

就是二十四道血脉相连的抗日长城

俯瞰那些越过二十四道拐的车辙

让我们的内心,不断往返雄关漫道

 

3

 

历史的弯道,在二十四道拐

把我们留给了远山和幽谷

而在风中,走过二十四道拐的人

一步一个脚印,一步一次叩首

而我们的回忆,在陈述内心的震撼

与浩荡的洪流冲过历史翻卷的漩涡

在逝去的冲锋号里,在苍山如海中

与流血和牺牲在二十四道拐的英雄们

让信念之火,在我们心中熊熊点燃

 

4

 

24个“S”型的转折弯道,触及天空

通往前线的路径,在岁月碰撞的呐喊中

注释着血与火的悲壮,生与死的无畏

二十四道拐,这是一段无所畏惧的征程

钢铁的车队写满了坚韧与传奇

涌动的血脉奔腾着黄河的咆哮长江的怒吼

不愿做奴隶的人们,已经手挽手,肩并肩

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

抵住了血雨腥风,抵住了千难万险

任军号的嘹亮,划破漫漫长空

 

5

 

硝烟烽火,可以在岁月里消逝

二十四道拐,在历史弯道的生命线上

以另一种方式演绎着、诠释着

民族存亡的枪声、炮声、厮杀声……

让抗日的英雄们与我们的血肉

和一群铮铮铁骨的英魂

一起扑汤蹈火,一起一往无前……

在枪林弹雨中,杀出一条民族生存的血路

在万山红遍中悟透民族不屈的脊梁

 

6

 

弹指一挥间,80年的岁月迎面而来

我们在二十四道拐的弯道上抚摸英雄的血脉

那些不朽的身影,那些不朽的名字

掠过历史的云烟,让我们虔诚的心

在前赴后继的洗礼中,把那些痛苦和仇恨

制成的炸药铺放在小鬼子入侵的路上

让我们在英雄流血的地方保持杀敌的姿势

让我们血脉相连,让我们心手相牵

 

7

 

历史,烟云翻滚,岁月,如潮汹涌

时光的刀刃,刺痛了我们的心肝

在二十四道拐,我们看到一把把利剑出鞘

和匹夫之责,与抗日的星火一起燎原

将一切反抗的力量焊接在一起

连成反抗的森林,连成反抗的海洋

用血肉之躯,筑成民族精神的坚不可摧

用冲锋陷阵,铸就民族不朽的脊梁

在血雨腥风里,让倭寇魂飞魄散

 

8

 

在二十四道拐,我们向远去的战场凝望

那些血染的战衣,那些夜行的车队

和那些慷慨赴死的生命绝响

耸立起一座座民族精神的丰碑

我们的脑海开始闪现刻骨铭心的画面

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

端起了长枪洋枪,挥动着大刀长矛

保卫家乡,保卫黄河

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

 

9

 

在二十四道拐的弯道徘徊

不期而遇的风,掀开我们的记忆

80年前燃烧着的愤怒和悲壮的情感

任子弹和刺刀穿过胸脯,让厮杀与呐喊

穿越血雨腥风的硝烟,荡气回肠

让我们在斑驳的历史和沧桑的岁月里

感悟二十四道拐80年前挥洒的热血  

经历二十四道拐80多年前的向死而生    

聆听着二十四道拐80多年前的千古绝唱

 

10

 

忘不了,日寇铁蹄的肆意践踏

忘不了,日寇罪恶的枪声

二十四道拐,沸腾的热血没有凝固

二十四道拐,胜利的方向没有迷失

每一个车辙 都盛满我们心中的希望

每一条痕印  都是我们一道不屈的风景

回首80年前,惊涛骇浪不过是信步泥丸

枪林弹雨就是所向披靡

心中的信仰就是光明的方向

那是英雄们用生命和热血

把初心一笔一画地抒写

 

注释:贵州省晴隆县二十四道拐抗战公路,是“史迪威公路”的形象标识。古称“鸦关”,雄、奇、险、峻,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从山脚至山顶的直线距离约350米,垂直高度约260米;在倾角约60度的斜坡上以“S”型顺山势而建,蜿蜒盘旋至关口,全程约4公里。

作为一条公路,二十四道拐曾经更是扼守滇黔线咽喉,在二战时期成为中缅印战区交通大动脉,承担着国际援华物资的运输任务。

 

作者简介:牧之(本名韦光榜)布依族、贵州贞丰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贵州省诗人协会副主席,文学双月刊《万峰湖》执行主编。  

有各类文学作品在《十月》《诗刊》《民族文学》《北京文学》《人民日报》等全国各地报刊发表。

曾获第十三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第十四届中国人口文化奖,贵州第二届专业文艺奖等。

著有《魂系高原》《心灵的遥望》《纸上人间》《风在拐弯处》《牧之诗歌选》《盘江魂》《盘江魂——牧之诗歌精品集》等14余部文学专著。

 

(注:本文已获作者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