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诗

我的诗笺,我的诗

蔺志诏2025-08-05 11:43:46

我的诗笺,我的诗

 

作者:蔺志诏(甘肃武威)

 

八步沙,上苍馈赠我的诗笺;八步沙,铸就西北汉子“时代楷模”的丰碑。——题记

 

1

 

站在八步沙跌宕的沙丘上,

风在絮语中舒展这片土地的年轮:

昔日黄沙如怒涛翻涌,似要吞没万物,

“六老汉”按下红手印的瞬间,便以白发为誓,要在沙海里种出绿洲。

 

他们握着磨钝的铁锹,赶着吱呀的毛驴车,

在沙地里刨出“地窝子”当栖身之所,

徒步数里挑来浑浊的井水浇灌幼苗。

面对“风吹石头跑,地上不长草”的绝境,

那句“不治服风沙,就让风沙把我埋掉”的呐喊,

像胡杨根系般深扎进荒原。

他们押上全部家当,用麦草扎成方格,

在流沙上筑起“防风墙”,让“沙逼人退”的宿命,

在原始却倔强的抗争里逆转。

这用麦草与铁锹写就的诗行,是诗人笔下

最沉郁的土地情书,是八步沙生态治理1.0版的宣言——

向沙漠,发起第一场冲锋。

 

2

 

当“网格状双眉式”沙障锁住流沙,

梭梭以十几米深的根系刺破沙层,

柠条在瘠薄中挺起脊梁,花棒用紫花点亮荒漠,

红柳、沙枣、白杨们手挽手站成绿色方阵,

八步沙的生态屏障便有了血肉。

“向沙要绿”的执念催生新的智慧:

以农促林的田垄间,以副养林的炊烟里,

“以沙养沙”的算盘打得响亮——

这是八步沙生态治理2.0版的密钥,

在坚守中开拓,让绿色有了自我造血的脉搏。

 

3

 

“八步沙是我的根”放弃城市霓虹的治沙后代说。

志愿者们攥着树苗来赴约,把对绿色的憧憬

种进沙坑。当“打草方格+细水滴灌”的新技术

吻醒沙丘,当无人机在蓝天上画出巡护的弧线,

第三代治沙人正用科技的笔,

将绿色版图改写得更辽阔。

肉苁蓉基地的紫花、枸杞园的红果、红枣林的绿荫,

让搬迁的移民在沙漠边缘扎下富足的根。

“公司+基地+农户”的新模式,

正把八步沙生态治理3.0版的故事,

讲成生态与经济双赢的传奇。

 

4

 

2019年的那趟考察,为治沙史诗注入星辰般的力量。

如今漫步八步沙,鸟鸣揉碎在花香里,

旅游通道上,游客触摸着麦草方格的温度,

听沙生植物讲述六十年的光阴故事。

21.7万亩绿洲是最鲜活的注脚,

让“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在西北风沙线上长成永恒的坐标。

 

5

 

我是喝八步沙井水长大的孩子,

是“六老汉”血脉里长出的第三代治沙人。

这片被上苍揉碎星辰的诗笺上,

每株梭梭都是会呼吸的文字:

纪念馆的白墙映着绿树,

“两山”基地的展板上,

正续写着生态治理的中国方案——

要让科学治沙的智慧传遍荒原,

要让绿色史诗在全球荒漠化地图上,

拓印出属于中国的苍翠篇章。

 

(首发《凉州作家》2025年07月07日)

图片1 

作者简介:蔺志诏,高级教师。武威市作家协会会员,凉州区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网会员,中国诗歌网会员,中国教育学会会员。爱好阅读、写作、书法、音乐。

多篇作品发表在《甘肃教育》《未来导报》《学生天地》《宁古塔作家》《西凉文学》《凉州文艺》《甘肃诗歌》《天山诗刊》等刊物及“中国作家网”“作家网”“中国诗歌网”“中诗网”“凉州作家”等网络文学类媒体上。《探寻人家》《逐梦前行,共赴流动的盛景》《冰沟恋歌》《格局阔,万亩松林争送绿》等多篇作品在《中国散文网》《少年文摘报》等单位主办的征文活动中获奖。主编撰写校本教材、文学社作品集并创作作品200多万字。

 

(注:本文已获作者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