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雨煮茶(组诗)
作者:王晓波
明前信阳毛尖
惊蛰雷动时,山雾漫过车云峰
采青的竹篓盛满三月的露水
嫩芽在掌心舒展如雀舌初醒
揉捻的掌纹里藏着浉河千年潮汐
制茶人把星辰揉进铁锅
杀青的火候是月相的圆缺
揉捻出满山的绿意
烘焙的夜风,晾晒着祖传秘语
茶汤碧绿透亮,鲜爽回甘
水汽氤氲着采茶调的平仄
琥珀色里浮起雀舌的私语
沉睡着云雾与砂砾的博弈
我们啜饮的何止是春茶的回甘
是采茶女遗落在梯田的银簪
是炒茶师傅掌中皲裂的月光
是茶马古道马蹄叩响的晨钟
杯中沉浮的翠玉们
正复述着茶树的年轮
从唐宋贡茶到电商快车
每片嫩芽都驮着大别山魂迁徙
从古老的茶垄到现代的茶盏
嫩芽承载着岁月的流转
且饮下这杯明前的醇香
便把整个春天,留在唇齿之间
茉莉花茶
谷雨前的云絮垂落江南
采花人俯身,指尖掠过
未绽的骨朵,像触碰
一粒粒凝固的月光
那些尚未吐露的芬芳,在竹匾里
等待与茶坯相遇的宿命
初沏时,春水漫过沉睡的雪
花苞舒展,如婴孩褪去襁褓的轻叹
清冽裹着青草香,沁入舌尖
恍若童年赤足踩碎一筐露水的清晨
每一滴茶汤都倒映着
竹篱边晾晒的碎花衫
二泡三泡,香魂渐次丰盈
茶芽沉浮,似少年策马穿过雨巷
茉莉的魂魄钻进叶脉,将苦涩
酿成喉间一缕回甘
窗外的蝉鸣与窨制竹筛
在杯底交织成金色的年轮
第四五遍回甘,光阴沉淀为琥珀色
中年已学会在杯沿留三分余温
花瓣蜷缩成禅意的句点
而茶香仍固执地攀上杯壁
像母亲鬓角的白霜,簌簌落下时
带着晒花场上的咸涩与暖香
末了,杯底浮着半片香雪
雨季的潮气漫上窗棂
有人把残茶埋入茉莉根部
说这样,来年的花香会更浓
而我们终将在某个暮色四合的时刻
用舌尖丈量,这人间草木与烟火
相生相克的微妙距离
相邀梅雨季,听雨煮茶
桂花乌龙茶
霜降之前,秋雨揉碎月光
投一匙金蕊入瓮
看窨香,在秋茶里沉睡
慢煮一壶秋光
初焙浓烈似书生剑气贯吴钩
再焙醇厚恰如中年笔锋沉砚
三焙沁脾,余韵是长者掌心化开的雪
瓷盅里浮沉着春秋
半卷的乌龙,裹着半卷长安
茶烟升腾处有雁阵斜出
应该说那是第七道水纹,漾开
旧年墨渍,喉间涌起整座晚唐的秋声
低头拾起案头,半枚凉月
抱香而眠的骨朵终将坠地
穿过市井,叩响柴扉
正是子夜封炉时
有人推窗接住一片迟桂
此时山河在砂壶中徐徐舒展
你说魏晋可采菊东篱
我言两宋宜簪桂听蝉
或醉卧于青石,或独钓于寒江
秋深,雁字拆解成远山
且煨红泥煮茶,待故人
(原载:《茂名日报》2025年5月3日《荔风》副刊)
(王晓波,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山市诗歌学会第二、三届主席,中山市作家协会第四届副主席,中山市文联主席团成员,2015年12月主持创办大型诗歌季刊《香山诗刊》。著有《山河壮阔》《骑着月亮飞行》《雨殇》等5部;主编《那一树花开》《诗“歌”中山》《中山现代诗选》等13部;曾获人民日报作品奖、广东省有为文学奖、中山市优秀精神文明产品奖、中山文艺奖、香山文学奖一等奖等奖项。其诗学评论《吹掉泡沫 还诗歌以亮丽》(载《人民日报》2002年6月11日)和《不敢苟同的错误诗学》(载《作品与争鸣》2003年7月)曾受到广泛关注;诗歌作品载《人民文学》《诗刊》《中国作家》《青年文摘》《诗选刊》等刊物;入选《中国诗歌选》《中国诗歌年度选》《中国新诗日历》《中国爱情诗精选》等选本。)
(注:本文已获作者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