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里的慢生活(组诗)
作者:邱群
那湖那畔那黄昏
夕阳之外那一片妩媚的晚霞
带着风的微笑从农村穿越而来
初生的芳草映衬着熙熙攘攘的脚步
行走在入格风流的蓝灰双色道上
夹在春天的册页里把岁月回放
那湖那畔谁人能识烟浪斜阳里的倦客
只见风铃唤醒了沉寂的天空
无个事的那杯咖啡弥散开内心的苦
风言风语的杨花和柳絮虚拟了黄昏的浪漫
当所有的冬开始隐退变成斜阳消瘦时
便吹散眉间一份独守春的情思
那些树却不肯轻易挪动脚步让绿叶成阴
唯这里的十里春风比不过你的美丽
就在不远处V字楼台的阵阵寒鸦
翻飞着暖语飞落入湖挑逗着岸边的红树林
落日和烟雨总趁着斜阳即渐迷行处
岭山杜鹃花
时间的脚步总是辜负了四月的桃花
向晚的风背负着欲说还休的花约
在春暮仍不揭白日始放晴的路上
古道那些沉重的石子与阶梯
不是无情伴着年少有觅处的春归
从心灵开始你就愿意被一种红色涂抹
隐藏着化作春泥更护花的春之梦
无妨我已走在芳菲未尽的巷口
翻山越岭只为细数每一场落红
她是杜鹃开在岭山的山圃
漫山遍野一度摇落了干瘦的春愢
那些盛开的心事才让春天铺上嫩绿
魂骨与春日相比你与泥土贴得更近了
更深的春色是被你藏在叶脉里面
等待每个人都能找到了自己的位置
穿越过乡村的夜暮
我触摸不到这乡村的心灵
却那么惬意行走在这柏油路上
夜暮下我在每一缕风中去寻觅笑语
我的呼吸你的目光吹尽尘埃
近处绿树村边合和着幽幽的小路
远处青山郭外斜以及折射的灯光
在一片宁静之中为村庄增加了体温
暮色也是疲倦的正细数赶路人
脚下连绵的道路延伸向了城市
此时星星还没有和月亮交班
夜虫的声音也穿不透粉饰墙壁的窗帘
我却牵着月亮的衣裙打破矜持暗盈的芬芳
沿着风带着春天的气息闭上眼感受那种暖
穿越过乡村的夜暮拾辍花间的偶然
跌落的诗意不知润泽了今夜多少有情人
消失的金锡都
那云烟再起却再也无人仰望了
那曾经的辉煌绝美已成为回忆的烙印
金锡都就这样不知不觉消失在历史之中
只留下了几百年传说和这个村庄的名字
看着那背影脱离我视野的远去
这也许就是岁月的风雨放浪了所有的离殇
仿如在凸凹的山路上踏出细碎的脚步
遗忘的路上相比于那古老的月亮
历史被淹没后总有一轮怀念的明月
挂在北宋熙宁元年海丰的天空上
而我穿越了几百年却深陷于没有现实的梦里
春天的抵达之前仍有那么多籍籍无名的人
重逢或活在那段历史的对视维度
那一泓清澈的水库水倒映出蓝天和历史的深潭
时不时传来商船旅楫呼唤的吆喝声
今天我没有打马只见高速路上都是纵横者的天下
夕阳下的一场道别却挥尽了我所有的爱恨
无论是遥远的古都还是现在无名的山中小道
我不想再捎去问候只有昨夜的梦带我跨越那岁月
寺内与寺外
这座城一直用阿拉伯数字说事
为文字短句扯上了错误的逻辑关系
也为别人把故乡的云写成水做的
我读不懂这南朝四百八十寺的烟雨
更不解寺钟的回荡带来的无形重压
桃花不盛开的觉源寺外倦客长恨春归
寺里梵音铎声中我遇见了耀见师傅
终究不过是那转经筒剥落不了的往事
菩萨端坐的莲台和和尚都闭目不语了
许是这最静谧的一片净土化成闪烁的蜡烛
刷新的每一个晨钟暮鼓落日黄昏离寺都很近
就是找不到茅屋草舍安放心无挂碍的灵魂
时间与我怎样都难以夜泊枫桥的渡口
那僧推那僧敲在无月的夜里让那份缱倦
清晰烙印在我桃花源外洗尽尘埃的心中
时光流转轮回路上风醉了故人都不曾回首
而故乡呼吸着的那部分被熏成一种信仰的香
我则把这城寺内寺外写成无数个故事
带着伤感的木鱼声却被落山风传到很远了
作者简介:邱群,广东人,北京大学首届书法艺术研究班毕业。未名美术馆馆长。著有诗集《静静的生活》《追求宁静》《在薄情的世界里深情活着》,叙事书画评论集《燕园墨之路——书法班的那些师兄弟和师姐妹们》,曾被聘为王铎故里书画院名誉院长。获新诗百年“百位最具潜力诗人”称号。诗集《追求宁静》获首届 “新时代·鲁迅诗歌奖‘十大热点诗集奖’”;诗歌获过《诗刊》社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奖项和全国其他奖项。诗集入藏广东文学馆。有论文《书写创新书法精神的周慧珺》入选中书协“周慧珺从艺60周年”研讨会;《汕尾三大戏曲的公共文化服务和传承创新探讨》被广东省文化厅评为 “公共文化建设现场”——2016年广东省公共文化研讨会优秀论文;书法作品入选《守正创新——北京大学120周年校庆校友书法作品邀请展》;《风华正茂——北京大学125周年校庆校友书法作品展》;《纪念欧阳中石先生逝世三周年“书学·师生缘”书法文化展》,并被收藏和全国其他奖项。
(注:本文已获作者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