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树临风(外二首)
作者:白庚胜
玉树,
谁让你头枕昆仑高光闪亮?
谁让你怀抱三江质地清明?
鹿白唇、狼白毛的玉树,
虫草白、豹如雪的玉树,
你在高原故玉洁冰清!
玉树,
嘎尔大峽谷尽为玉树琼林,
三江源公园的岸堤皆是雕瓓蜿蜒;
唐古拉的阪道只连接琼楼玉宇,
仙鹤给隆宝滩盛满琼浆玉液,
文成公主孑遗的鼓点段然与红尘绝缘!
啊,
玉树的哈达、楚巴,
玉树的奶茶、歌舞,
一切都神圣纯浄,
所有都善美而真诚,
独盼你永远玉树临风!
附:《北欧时报》点评
诗词分析:
这首诗以“玉树”为主题,通过丰富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展现了玉树这一地域的自然美景、文化底蕴和精神气质。以下是对这首诗的点评:
1.主题与情感
诗歌以“玉树”为核心,表达了对这片土地的热爱与赞美。玉树不仅是地理上的存在,更是精神与文化的象征。诗人通过描绘玉树的自然景观、动植物、文化传统等,传达了对玉树的崇敬与向往,情感真挚而热烈。
2.意象与修辞
诗中运用了大量的自然意象,如“昆仑”“三江”“鹿白唇”“虫草”“黑牦牛”等,展现了玉树独特的高原风貌。同时,诗人通过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将玉树拟人化,赋予其“玉洁冰清”“坚贞”“缜密”等品质,使玉树不仅是一个地理名词,更是一个具有精神象征的意象。
“玉树的玉”:通过列举“碧空的玉”“青草的玉”“黑牦牛的玉”等,诗人将玉树的“玉”与自然万物相联系,赋予其广泛而深刻的内涵。
“玉树的树”:诗人将“树”比喻为“历树宇宙树”“参天大神树”,赋予了玉树以神话般的崇高地位,象征着其坚韧与不朽。
3.结构与节奏
诗歌结构清晰,分为多个小节,每一节围绕“玉树”的不同方面展开。节奏上,诗句长短交错,既有短句的简洁有力,也有长句的绵延悠长,读来富有韵律感。尤其是反复使用“玉树的玉”“玉树的树”等句式,形成了一种回环往复的节奏,增强了诗歌的音乐性。
4.文化内涵
诗中融入了丰富的文化元素,如“三江源”“唐古拉山”“文成公主”等,展现了玉树作为青藏高原重要地域的历史与文化底蕴。特别是“文成公主的鼓点与红尘无缘”一句,既体现了历史的厚重感,也赋予了玉树一种超脱世俗的神圣感。
5.语言风格
诗歌语言优美,富有诗意,既有古典诗歌的典雅,又有现代诗歌的自由与灵动。诗人善于运用排比、对仗等修辞手法,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和表现力。例如,“她是坚贞,她是缜密,她便是清脆;她便是高端”等句,简洁而有力,表达了玉树的多重品质。
6.思想深度
诗歌不仅赞美了玉树的自然美景,更通过“玉”与“树”的象征,探讨了玉树的精神内涵。玉树的“玉洁冰清”“与污泥浊水决绝”等品质,象征着一种高洁、纯粹的精神追求,体现了诗人对理想世界的向往。
总 结:
这首诗通过对玉树的自然景观、文化传统和精神气质的描绘,展现了玉树的独特魅力。诗歌语言优美,意象丰富,情感真挚,既有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有对精神世界的深刻思考。整体上,这首诗是一首充满诗意与哲思的佳作,成功地将玉树的地域特色与精神内涵融为一体。
2024年3月10日
立 春
把春天立起来,
让阳刚壮起来,
叫小草站起来。
使志气立起来,
令腰杆挺起来,
将雄姿爽起来。
立了春就不许躺平,
立了春就不复跪倒,
立了春就不再怕死亡。
立春立的是天心,
立春立的是地气,
立春立的是人望。
像昆仑一样磅磗,
像冈氐斯一样圣洁,
像喜玛拉雅那样高昂!
惊 蛰
春雷一声,
惊天动地,
震颤了蛰伏的生命,
苏醒了冻殭的思想。
冰山崩塌,
雪原消溶,
寒风悲戚,
月光不再冷如霜。
一声春雷,
令千河奔涌,
让万瀑喧哗,
激活了封冻中的黄壤。
久违的振奋,
不灭的希望,
都振聋于新春的旋律,
都发瞆在日渐明媚的春光。
春雷一声,
吓倒蓬间雀,
惊艳鲲鹏鸟,
大地又将起苍黄。
注:本文已获作者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