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诗

居杭州四日(三首)

子午2025-01-08 08:32:51

居杭州四日(三首)

 

作者:子午

 

2024年12月6日~9日共四天,我在杭州出席第七届中国当代诗歌奖颁奖活动,本人荣获诗歌批评奖。

 

志摩故居前的月色

 

月色飘到我们中间……

 

从一只苍鹭到一片湖泊、溪流

月色把这段距离染成微黄

那深沉而孤寂的侧影

苍鹭的鼻尖上沾着草屑

却少了外乡人的忧悒

 

月色飘到我们中间,而苍鹭

在远处聚集。或深或浅的爪印

落羽杉和红枫环绕着黄壤地

苍鹭的毛色灰白、柔和

泛着秋天的光泽

 

那一群苍鹭几乎全是纯种

数量大约在数十到数百只之间

月色中,它们的叫声楚楚动人

从水湄、山麓到林间的开阔地

外乡的河流在这里汇合

 

乘着那晚的月色,苍鹭消失后

河流、森林复归宁静

一堆枝叶,几片羽毛

我们再听不到

那热烈而粗犷的嗓音

 

月色飘到我们中间……

 

钱塘潮,红脚隼的俯冲

 

远远的小白点,红脚隼刚凝神

层层叠叠一阵闷雷,浪比翅膀还快

排山倒海之势,从天边席卷而来

 

望穿秋水,飞来峰前红霞满天

排排白浪比鸥群还白

万千双奔跑的脚、眼帘,领略了

 

水的雄姿。落红满江时,轻振矫健羽翼

三十里柳絮漫天飞舞

西风乍起,水鸟的膂力不再

 

年迈的红脚隼,双眼圆瞪

海平线逐渐模糊。惊呼声此起彼伏

美丽的弧线——它从半空一头栽下

 

不算辉煌的瞬间一晃而过

浊浪高高升起,最有冲击力的仙女散花

游人和水鸟定格成一张风景明信片

 

参观浙江文学院后车览西湖苏堤

 

初八夕,上弦月现于正南

轻波微澜的湖面,瀛洲有仙乐飘来

凭栏望山桥上,远眺双峰插云

忽闻东浦琴瑟对答,虫鸟伏听

 

舜作《大韶》时,凤凰随乐声起舞

孔子抚琴,领略了文王圣德

师旷听琴,悟到了商纣亡国之音

徜徉六桥烟柳,高士侠客书剑飘零

 

伯牙听海涤胸,心怀高山流水

嵇康竹隐,一曲《广陵》魂断

琴家东坡,意藏形制十九①

谱改《阳关三叠》,一展诗书气象②

 

十二月苏堤草丰林茂,桐黄枫红

曲径通幽处,景叠而桥连

此时湖静人稀,水月依依相映

禽鸟翻飞,悠长的琴声远去

 

注:

① 中国古琴有十九种形制,如仲尼式、神农式、伏羲式、落霞式、蕉叶式、凤势式……等。意藏,佛教有“一心三藏”:心藏、意藏、识藏。此处以“意藏形制十九”,喻苏轼一生为官四十载,共有三十三年是在被贬谪中度过,宦海百味尝遍。如宋元丰八年(1085)十月十五日,苏轼刚到任登州知府(系二度此任),五天后又被调任礼部郎中(二官同为正六品)。

② 苏轼是音乐大家,撰有《家藏雷琴》等,曾为诸城《阳关曲》填词三首,后改《阳关三叠》,而名垂乐史。

 

 [此三首诗作收入唐诗主编《最忆杭州——第七届中国当代诗歌奖颁奖活动采风作品集》,混语版《国际诗歌翻译》季刊2024年12月版。]

 图片1


就《居杭州四日(三首)》答读者

 

读者:请介绍一下《居杭州四日(三首)》的写作构思。

子午:好。

 

第一首《志摩故居前的月色》:

起初,我原想拟题《志摩故居前的那一片云彩》,后考虑到“那一片云彩”会有不少诗人从这个角度切入。为避免类同和重复,我特将题目定为《志摩故居前的月色》。

题目写的是月色,这是第一主题;在诗的内容上,我特意增加了“苍鹭”这个第二主题。苍鹭是鹈形目鹭科鹭属的一种大型涉禽,2019年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野生苍鹭的平均预期寿命为5年。出生后第一年死亡率最高,为67%。苍鹭姿态优美,温文尔雅,又矜持、高贵,最适宜入画。它与徐志摩优雅而短暂的一生尤为相似。而“五四”时期的一代巨匠和文化精英,也与我们拉开一个世纪左右的时间距离。在古罗马,苍鹭被誉为占卜之鸟,人们相信苍鹭能够通过叫声发出预兆。如此,通过对苍鹭的描写,这无疑对中国当代诗坛具有一种独特的文化象征意义。

一、苍鹭是徐志摩故乡海宁的常见鸟类。二、它在月光下从出现到消失的过程,正是“五四”时期的人文精神和一代文化精英离我们渐行渐远的现实写照。如何继承“五四”的时代精神和文化理想,成了摆在我们面前挥之不去的一道历史答卷。三、苍鹭和人类不远不近、不卑不亢的形象,与志摩故居前的“月色”互为表里。这两个主题,犹如赋格曲的复调音乐,在结构上呈现出模仿性对位的二重组合。

 

第二首《钱塘潮,红脚隼的俯冲》:

为求出新,避开正面描写钱塘潮,我通过一只弱小的红脚隼的视角,感知和反衬钱塘潮的迅猛和白浪滔天的强大。红脚隼刚看到“远远的小白点”,不一会儿,排山倒海的巨浪便怒吼着从“天边”狂奔到跟前。一排排白浪“比鸥群还白”,让游客“万千双奔跑的脚、眼帘”,“领略了/水的雄姿”。接着,通过时间的转换,从象征红脚隼正值青春蓬勃时期的“轻振矫健羽翼”,到“西风乍起,水鸟的膂力不再”,此时红脚隼已逐渐老去。突然,一道“美丽的弧线”划过,红脚隼“从半空一头栽下”……

一只微不足道的红脚隼,体长只有24厘米,体重70~90克,很容易被人们忽略,正如诗中所述,“不算辉煌的(历史)瞬间一晃而过”。此时,冲到游人身后的“浊浪高高升起”,就像“最有冲击力的仙女散花”(幽默式形容),从头顶砸了下来,个个淋成“落汤鸡”。正是这个未免有点尴尬的镜头,被摄影师成功抓拍到,后印制成一张美丽鲜活的“风景明信片”。

一切生命都有它的存在价值及意义。称雄天下的钱塘潮气吞山河,微不足道的红脚隼在死前一刻,仍在奋力展翅飞翔。那道“美丽的弧线”正是“年迈的红脚隼”留在天地间的最后一道生命擦痕。游人被淋成“落汤鸡”的特定一瞬同样是值得回味的。钱塘潮、红脚隼和被淋成“落汤鸡”的游人,共同构成了宇宙生命的一个个乐章。

此诗也可视为,通过一场钱塘大潮,反衬并囊括了红脚隼平凡而又非凡的一生。

 

第三首《参观浙江文学院后车览西湖苏堤》:

此诗借西湖苏堤作为现实和历史的背景,短短十六行,却把一部古琴史和半部中国乐史浓缩、概括进来。题目已交代了地点,诗的起笔交代时间:2024年12月8日(农历十一月初八)。接着交代环境:在有上弦月的傍晚,“轻波微澜的湖面”,“仙乐”从瀛洲那边飘来(主观想象)。由第二小节起,先写舜帝创作《大韶》(又称韶乐),继而以点睛之笔勾勒出孔子、师旷、伯牙、嵇康和苏东坡等各个时代琴家的不同遭际。最后一小节,视线又收拢回身边的景物,以琴声与开头部分相呼应而作结。

 

注:本文已获作者授权发布

 

最新作家网图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