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山之夜
作者:曾云
桃花已在高原盛开
白云呈现缤纷的姿态
特种兵迎来了春天
全副武装,占据5339高地
持续16小时的战斗
气喘吁吁越过河流冰川
他们誓做雄鹰,动用洪荒之力
登录雪山之巅,鸣枪示意胜利
全员撤退,沿河流原路返回
夜岚升腾,白云闪耀着它的光芒
战士挑战极限与登峰造极
一座雪山就是一道边关
一支队伍就是一座江山
作者简介:
曾云,笔名凤鸣。贵州省黔西南州贞丰县人,西藏退役军人。贵州省作家协会会员。著有诗集《西南往南是黔西南》《在光荣的忧伤里》。作品见《人民文学》《解放军文艺》《解放军报》《中国国防报》《人民陆军》《陆军文艺》《神剑》《天津文学》《西藏日报》《贵州日报》等多家报刊。作品入选《新时代强军文学作品选》(2012-2022)等多个权威选本并获奖。
附简评
雪山作伴,冰川为邻
——浅析曾云诗作《雪山之夜》
作者:史映红
作为西藏文坛的关注者和诗歌忠实的阅读者,数次给同样服役于驻藏某部的年轻诗人曾云写过拙评,原因是阅读他的诗,感受有四点:一是很容易跟着他的文思与笔触,仿佛自己又回到天阔地远、雪峰耸云、万古不化的高原;似乎又回到热火朝天、青春飞扬、生龙活虎的连队;似乎又回到战尘未消、声声胡笳、狼烟升腾的演习场。
二是曾云的文字多写西部与青藏,高原与雪域:冰雪酷寒,罡风缺氧,高山峡谷,真枪真炮等,个人认为写边关与边防,雪域和西藏,这些元素怎能不倾注于笔端?因为作为高原军人,本来就与这些元素形影不离,朝夕与共,彼此陪伴。我们要剔除一些惯常的思维模式,一说写西藏,就是布达拉宫、罗布林卡、大昭寺、羊卓雍措和八廓街等。
三是浅析和品味曾云军旅题材的作品,作为一名曾经的高原老兵,似乎更有“话说”,能较好表达自己了解和感受到的相关历史、文化、边防及雪域风物,这些诗行里高原军人的青春脚印、思想情感、连队生活、奉献意识和精神境界等;自己也曾诉诸文字,表达对文学、诗歌、军营和军旅的一腔挚爱,一片真诚,一颗丹心。
四是我非常认同解放军艺术学院教授、评论家黄恩鹏的评述:“90后的曾云,诗写得精炼、老道、忧郁、沧桑。意境铸造,玲珑立体,语言简捷,纯净至简。毫不逊色一些著名军旅诗人空怀血性之作。他的诗,平静谛视,冷凝开掘。能将镜像体验,融入思考,‘冷抒情’调性明显”。
一起来品析“桃花已在高原盛开/白云呈现缤纷的姿态/特种兵迎来了春天”,读这三句,很自然地想起我曾服役的部队附近的村庄,一户藏族同胞门前有一棵桃树,树径大约水桶粗细,龙盘虬匝,枝走龙蛇,它是春天的使者。青藏高原的冬天漫长而难熬,雪大风寒,寂冷干燥,在漫长的冬天,军营也是单调的,操课训练,执勤学习,点名就寝,整个生活变得十分枯燥,有时严肃得让人心焦。突然有一天,会有一位战友说:“晚饭后,咱们去看桃花吧”?于是大家都露出欣悦的微笑,知道高原漫长的冬天终于过去了,温暖明媚的春天终于姗姗而至。果不其然,晚饭后,三三两两的战友去看那株桃花,像儿时村里难得放一场电影的场景。四季轮换,月缺月圆,昼夜更迭,对于军人来说似乎没有实际意义,他们只关注高高低低、曲曲折折的边防线,关注一座座界碑和界桩,关注手里或长或短、或轻或沉的枪,这才是他们的命。
“全副武装,占据5339高地/持续16小时的战斗/气喘吁吁越过河流冰川/他们誓做雄鹰,动用洪荒之力/登录雪山之巅,鸣枪示意胜利”,曾经想起有人说过:“西藏那么艰苦,海拔如此之高,睡觉都是奉献”“在高海拔地区,走路都累,训练应付应付,走走过场就行了”。但高原军人不这样认为,他们知道,我国西部高耸奇崛,银幛高悬,疆界漫长,与诸多国家接壤;一百多年来,争执、摩擦和冲突从未中断,忘不了1903年,英帝国主义在结束第一次侵藏战争之后,侵略野心不死,蠢蠢欲动,更加紧了侵略西藏的步伐。他们无理要求藏军撤军和重新勘界,私立界柱标记,插上英国国旗。这一举动立即引起藏族人民的极大愤慨,便将界柱、标记和英国国旗全部拆除。恼羞成怒的侵略者竟派荣赫鹏率兵翻越乃堆拉山口,侵入我亚东,长驱直入。英军进攻遭到藏军的顽强抵抗,荣赫鹏诡计多端,以谈判为幌,诱骗藏军放下武器,然后迅即包围,开枪进行血腥屠杀!伤亡极其惨重,事后,就连刽子手也承认:“这已不是在打仗,而是在屠杀无辜的羔羊”!侵略者气势汹汹,直抵拉萨,1904年强迫西藏地方政府签订了不平等的《拉萨条约》。
忘不了2021年2月19日央视军事报道:“2020年6月,外军公然违背与我方达成的共识,悍然越线挑衅。在前出交涉和激烈斗争中,团长祁发宝身先士卒,身负重伤;营长陈红军、战士陈祥榕突入重围营救,奋力反击,英勇牺牲;战士肖思远,突围后义无反顾返回营救战友,战斗至生命最后一刻;战士王焯冉,在渡河前出支援途中,拼力救助被冲散的战友脱险,自己却淹没在冰河之中”。从曾云的文字里,能看到高原军人明白“肃肃兔罝,椓之丁丁;赳赳武夫,公侯于城”《诗经·兔罝》,也就是说,边关军人深知国防对国家和人民的重大意义,明白军人的使命与担当,明白自己的职责就是同界碑、界桩一起挺立,站成一道不可逾越的钢铁长城。
“夜岚升腾,白云闪耀着它的光芒/战士挑战极限与登峰造极”这两句,诗人描摹了一种美,一种雄浑的美,“白云闪耀”,乱石穿空,战车粼粼;一种高远的美,雪峰嵯峨,“洪荒之力”,战马萧萧;一种激昂的美,“全副武装”,全力出击,逐鹿边陲;一种磅礴的美,“夜岚升腾”,莽莽雪峰,战尘未消。
“一座雪山就是一道边关/一支队伍就是一座江山”,这两句有一股“男儿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汉·范晔《后汉书·马援传》)的坚定决绝;有一股“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宋·岳飞《满江红·写怀》)的宏阔气魄;有一股“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魏晋·曹植《赠白玛王彪·并序》)的孤绝情怀。
上文说过,喜欢曾云的文字,因为这些诗行不是拒谏饰非,向壁虚造,不是闭门造车,凭空杜撰,这些文字是来自热火朝天的训练场,来自艰难艰险的巡逻路,来自真枪实弹的演习战场,有钢枪的质地,枪炮的声响,硝烟的味道。形象表达了高原军人的胆识与气魄,胸襟与抱负,视角独特,情感浓醇,这是我喜欢的原因,也应该是大家感同身受的原因!
史映红:男,70后,甘肃省庄浪县人,笔名桑雪,藏族名岗日罗布;在西藏部队服役21年;曾在《文艺报》《诗刊》《解放军报》《青年文学》等发表各类作品1000余篇;出版诗集《西藏,西藏》等4部,传记文学《吉鸿昌:恨不抗日死》等,评论集正在出版中;曾就读鲁迅文学院第19届高研班;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
本文已获作者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