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诗

南方冬夜的童话(外二首)

马毅钢2024-09-26 23:32:47

【顾偕荐读马毅刚】

 

情怀比之单纯情字自是高出一筹。情是本能,情怀则是有着多元精神维系的一种相对高尚的格调。诗不能能仅仅停留在情上,并一味在情上快乐的翻腾。文学作品上升的空间,必然会有一些由本质到跨越的思想寄寓和人文关照,而这两项的实现,首先就需作者具备涵盖了爱和认识世界的起码理性情怀,做得出色与否则另当别论。马毅钢的诗作是规整的,甚至颇似绅士一样的整洁,无论句式或是想象,也不管命题还是发挥与概括,这样的作品虽然不像许多诗那般写得恣意汪洋龙飞凤舞,但踏实便是种最好的舞步,况且不少美,也可以是以庄重来展示的,并非飘逸就能散落成灿然的境界与思想。如果诗人都能认真地来写,即便最初的视野不是那么灵动和自由,相信情怀不灭,一切很快都会芳香圆熟起来的。——中国作协会员、广州市作家协原副主席 

 

南方冬夜的童话

(外二首)

 

马毅钢

 

今夜南方一隅

有不同以往模样

 

一座密集精致城堡

装饰起粉红色天堂

那造型迥异尖塔

仿佛通天梯

犹似欧罗巴

更像笑翘嘴巴

遥远并不遥远

陌生也并不陌生

 

人类共同凝望

仰天寻找星光

一片下弦月亮

犹似小船儿游荡

塔尖化为橹桨

无影也能划出水响

用塔尖敲击银盘

可听到叮当铿锵

 

南方冬夜的童话

如梦如幻滋长

 

你说的三月

 

你说的三月

南方巳炎热开启

曾经火焰高擎枝头

那些木棉花已经灭熄

星火一样溅落

燎原如画温暖色系

 

你说的三月

东方神州大地

又一次盛大洗礼

纸钱燃烧映红我你

香烛弥漫袅袅升起

慎终追远何止于记忆

 

你说的三月

心花怒放盎然春意

那些雨滴落成行行文字

浇灌一朵一朵美丽

 

五月凤凰花

 

五月南国晴朗

洗礼过的世界敞亮

 

是太阳燃点大地

还是人间托举的火焰

丛丛青色山岗景象

由远而近或由近及远

双眸扫荡着把秘密探寻

 

绽放红色奔腾的激情

仿佛钢炉的迸溅

赤子之心坦坦荡荡

如同星火燎原

沉睡大千已然唤醒

 

暖风吹动何止心灵

绿茵上落英缤纷

小草与花瓣的亲昵

写意厚实的脉脉温馨

 

如果燃烧是一种声音

那么耳畔必定热烈充盈

 

(原载2024年9月22日《珠海特区报》“湾韵  家园”版)

 

0926_1

作者简介:马毅钢,网名“海呢风喃”。祖籍山西,先后在湖南、广东工作。现为珠海市香洲区作家协会副主席。长期坚持写作与探索。作品散见《羊城晚报》《珠海特区报》《中诗网》等各类报刊媒体。

 

附评:

 

时间与季节的哲思

——马毅钢诗歌中的生命轮回与人类情感

 

郭道荣

 

立秋后的珠海,诗意盎然,不经意间在《珠海特区报》“湾韵副刊”读到马毅钢先生的诗作。一组诗排在版头,显眼而闪光。诗句的吸引人之处,在于时间与季节的变化不仅仅是自然现象的简单描写,而是深刻体现了生命轮回与人类情感的复杂交织。在他的作品中,季节更像是一种隐喻,象征着生命的不同阶段和情感的起伏。其诗句,映射着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短暂,又似有奇幻意象,创造出如梦似幻的时空,将人带入对生命宁静与美好的沉思之中。这应是诗人恰到好处地记述“时间与季节的幻象”,从中塑造充满诗意的世界。

 

1.现实与奇幻的诗意建构

 

在《南方冬夜的童话》中,诗人通过独特的意象与比喻,成功描绘了一个充满梦幻与奇幻色彩的南方冬夜。他通过自然景观和文化意象的结合,将南方的冬夜塑造为一幅充满童话般美丽的画卷。诗中“一片下弦月亮/犹似小船儿游荡”这句不仅展现了夜晚的静谧和自然的美好,还赋予了月亮灵动的生命感,仿佛这月亮像一艘漂泊的小船,在神秘的南方夜空中自由游荡,既具体又富有象征性。

 

这种诗意描绘不仅仅是对现实的直接再现,更是一种幻想化的建构,正如文学评论家弗雷德里克·詹姆森在《后现代主义,或晚期资本主义的文化逻辑》中所提到的,“每一种文化都是对现实的幻想化建构。”(詹姆森,1991)。在这一意义上,诗人通过对南方冬夜的幻想,将现实中的自然与情感巧妙结合,创造出一个超越现实、富有想象力的诗意世界。这种幻想构建在诗中不仅仅是逃避现实的方式,反而是对宁静、美好世界的渴望和向往。

 

这一构建也可以在其他诗人如约翰·济慈的作品中找到共鸣。例如,在济慈的《夜莺颂》里,济慈描绘了夜莺的歌声带来的如梦似幻的世界,这种诗意的空间是诗人逃离现实痛苦的幻想之所,与“南方冬夜”描绘的奇幻氛围不无相通之处。济慈通过自然景象来创造一个让人沉醉的梦幻之境,而诗人则通过“塔尖化为橹桨”“叮当铿锵”的意象,将这一童话般的南方冬夜升华为超越物质、充满幻想的诗意世界。

 

在哲学层面上,海德格尔对诗意栖居的阐述也可以用来理解马毅钢先生的诗作。海德格尔在《人,诗意地栖居》中指出,人类的生存需要通过诗意来实现与世界的和解。在《南方冬夜的童话》一诗中,诗人这样写道:“人类共同凝望/仰天寻找星光/一片下弦月亮/犹似小船儿游荡/塔尖化为橹桨/无影也能划出水响/用塔尖敲击银盘/可听到叮当铿锵”。此节通过对夜晚、星月的描写,探索了人与自然的关系,这种关系并不是简单的对物理世界的认知,而是通过诗意的栖居,寻找一种与世界的精神共鸣。再阅《五月凤凰花》一诗,诗歌这么记述:“绽放红色奔腾的激情/仿佛钢炉的迸溅/赤子之心坦坦荡荡/如同星火燎原/沉睡大千已然唤醒”。现实与奇幻并行,从而进行诗意构建。正如海德格尔所言:诗歌通过对语言和意象的使用,能够打破日常生活的狭隘界限,进入一个更为广阔的存在空间(海德格尔,1951)。

 

2.时间与季节的哲思

 

时间与季节的变化不仅是自然现象的外在展现,更是对人类情感与生命哲思的内在映照。在《你说的三月》中,诗人通过三月这一季节的描述,将时间的流逝与情感的沉淀和重生紧密结合。试看诗句“那些木棉花已经灭熄/星火一样溅落”,不仅传递出生命短暂的感伤,也象征着自然的循环与人类情感的更迭。木棉花的凋谢是生命的一种终结,而紧随其后的“东方神州大地/又一次盛大洗礼”则预示着一种重生与希望。法国哲学家加缪在《西西弗神话》中认为,生命的荒诞在于人类对于意义的追寻与世界本身无意义之间的冲突。诗句的描述,像极了加缪笔下的西西弗斯推石上山的形象:虽然生命充满了无尽的轮回,但在每一次新的开始中,我们找到了继续前行的意义。这种对季节的描写不仅仅是自然景象的再现,更是一种深刻的生命哲学思考。

 

这一点与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在《存在与时间》中提出的“人是面向未来存在的存在者”不谋而合。海德格尔认为,时间不仅仅是一种线性的流动,更是一种存在的模式,人类通过面对未来的可能性来定义自身的存在。“三月”作为一种季节符号,在马毅钢先生的诗作中表达了时间流逝,更是情感与记忆的沉淀。海德格尔的观点,为解读诗中“木棉花已经灭熄”的意象提供了哲学的维度:它不仅是对过去的告别,也是对未来可能性的期许。

 

同时,马毅钢先生对于季节与时间的思考也与T.S.艾略特在《荒原》中对时间和记忆的探讨产生了共鸣。艾略特通过季节的循环和时间的跳跃来表现人类在历史与自然中的轮回与反思。在《荒原》一诗中,四月被描述为“最残忍的一个月”,它从冬天的沉寂中唤醒了人类的记忆与渴望,揭示出一种痛苦的复苏。而马毅钢先生《你说的三月》一诗,以“木棉花的凋谢”象征一种终结;这种终结又在春天的重生中得以升华:“心花怒放盎然春意/那些雨滴落成行行文字/浇灌一朵一朵美丽”。这里,三月的春雨不仅唤起了万物的生长,也象征着人类情感与记忆的重生。这种意象与艾略特对季节更替的探讨相呼应,呈现季节变化中隐藏的情感律动与生命哲学(艾略特,1922)。

 

诗人对自然的礼赞与思考可圈可点。《五月凤凰花》一诗,体现诗人对自然的深刻理解和礼赞。自然界的生命节奏通过凤凰花的盛放呈现在人类面前,而这种节奏正是人类生命体验的隐喻。正如美国诗人惠特曼在《草叶集》中所说:“我自己也不过是一片草叶。”诗人通过凤凰花这一自然意象,表达了人类生命与自然界紧密相连的关系,展示了生命的原始力量以及与宇宙万物共存的和谐。

 

在《南方冬夜的童话》中,诗人通过南方冬夜的奇幻意象,描绘了一个如梦似幻的世界,展现了人类在自然中的孤独与追寻。城堡、月亮、小船等意象的交织,使读者感受到一种超越现实的时间与空间的错位感。这种意象的运用与法国诗人波德莱尔在《恶之花》中的象征主义手法有异曲同工之妙。波德莱尔通过城市、花朵等意象,表达了对现代生活的反思与人类情感的复杂性。马毅钢先生的诗同样通过细腻的意象和隐喻,揭示了人类对时间与生命的哲学思考:南方冬夜的寂静与美丽如同一种隐喻,象征着内心世界的平静与追寻。

 

总的来说,通过季节和时间的记述,将自然景象与人类情感、哲学思考紧密结合,诗人构建了充满诗意与哲思的世界。他的诗歌不仅仅是自然景象的记录,更是对生命、时间与存在的深刻探索。

 

3.激情燃烧与生命的复苏

 

再阅《五月凤凰花》一诗,可知描绘生命的激情与力量,其核心意象是凤凰花的绽放。通过“绽放红色奔腾的激情/仿佛钢炉的迸溅”诗句,不仅展现了凤凰花的绚烂,还以充满动感的比喻,表达了生命的爆发力与不屈精神。这种爆发的生命力正如加缪在《西绪福斯的神话》中所提到的:“对生命的热爱就是对绝望的抵抗。”凤凰花在烈日下盛放,仿佛象征着在逆境中涅槃重生,焕发出炙热的生命力。

 

其一,生命的激情如火焰般喷薄。在诗作《五月凤凰花》中,火焰是重要的象征,它不仅代表了自然界中的光与热,还象征着人类内在的生命力与激情。诗中的“绽放红色奔腾的激情/仿佛钢炉的迸溅”,把火焰比作迸溅的钢水,充满了力量感和动感。通过这样的意象,诗人传递了对生命的敬畏和对热情燃烧的礼赞。正如罗曼·罗兰所说:“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那就是在认清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诗人通过凤凰花的燃烧,展示了生命不畏苦难、奋力前行的姿态,这正是对人类生命本质的深刻洞察。

 

其二,凤凰花:象征不屈的生命。诗人用凤凰花的盛放来传达生命的复苏与重生。凤凰花,这种只在炎热的季节里开放的花朵,仿佛预示着无论环境如何恶劣,生命总能在适当的时刻重新绽放。这让我们想起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的名言:“火焰是万物的起源与归宿。”火焰不仅是物理层面上的元素,更是精神层面上的象征,象征着生命的毁灭与重生。这种循环与不息的特质,与诗人所描绘的凤凰花高度契合,象征生命的不屈、顽强与再生。

 

其三,生命的复苏:热情与希望并存。马毅钢先生之诗不仅描绘了生命的激情,也传达了对希望的坚守。凤凰花的绽放代表了经过冬季的沉寂与春季的萌动后,生命迎来了最辉煌的时刻。这与哲学家尼采的观点不谋而合:“那些不能杀死我的,将使我更强大。”经历过困难与绝望之后,生命重新焕发的力量更为强大。这种力量不仅来自于生命本能的韧性,也来自于对未来的希望。

 

可以说,诗人在《五月凤凰花》一诗中,通过生动的比喻和强烈的视觉意象,展现了生命在逆境中的爆发力。正如阿尔贝·加缪所说:“反抗就是对荒谬的回应。”凤凰花的盛放不仅是大自然的奇观,它同时也是人类精神的写照,象征着生命面对荒谬与无常时不屈的姿态。正是这种姿态,使得生命在最艰难的时刻依然能够找到出路,重新焕发活力。

 

马毅钢先生的诗,通过丰富的象征和比喻,展现了生命的激情与复苏,传递出深刻的生命哲学。这几首诗表达了生命轮回与人类情感,诗意中注入对人类在逆境中不屈的精神褒奖及对未来生活的期许。正如加缪、尼采等哲学家所强调的,生命的力量不仅体现在外在的绽放,更体现在对困境的抗争与内心的坚持。通过对自然的描绘和对生命的礼赞,诗人为我们呈现了一幅激情燃烧、生命复苏的壮丽图景。

 

2024年9月25日于澳门城市大学

 

郭道荣,笔名:步缘。博士,高校教师,广东省作家协会会员、广东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

 

参考文献:

1.詹姆森,弗雷德里克. 《后现代主义,或晚期资本主义的文化逻辑》,1991年.

2.约翰·济慈. 《夜莺颂》,1819年.

3.艾略特,T.S. 《荒原》,1922年.

4.海德格尔,马丁. 《人,诗意地栖居》,1951年.

5.弗雷德里克·詹姆森,《后现代主义,或晚期资本主义的文化逻辑》,1991年。

6.马丁·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1927年.

7.阿尔贝·加缪,《西绪福斯的神话》,1942年.

8.阿尔贝·加缪,《西绪福斯的神话》,译林出版社,2019.

9.弗里德里希·尼采,《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商务印书馆,2020.

10.罗曼·罗兰,《约翰·克里斯多夫》,人民文学出版社,4. 沃尔特·惠特曼,《草叶集》,译林出版社,2016.

 

注:本文已获作者授权发布

 

最新作家网图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