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诗

那萨的诗

那萨2018-10-19 06:48:49

那萨的诗
 
《听堪布讲法》
 
勇敢地卸下妆容,勇敢只相对于一面镜子
最素净的衣裳几乎也变得不素净
我知道,人们把自身低到尘埃里
是为了更好地遇见菩萨
 
宗喀巴、阿底峡尊者
显宗与密宗的殊胜,堪布的面容
时远时近,时而把沉下的头猛然抬起
 
阿姐叫我背上
装满《菩提道次第》的背包
绕塔三圈
 
这一天我念了许多金刚萨埵
 
《慰问金》
 
八月雨天,高原仍需宽厚的毛衣来过紧阴冷
从楼底,听到父亲熟悉的描述,十六岁当邮差兵
三年山里来回徒步,六七人站在摄影机前
面带微笑,握手告别,父亲七十六岁
第一次收到八一慰问金
五百元
他显得有些慌张
 
《我们是亲人》
 
他有时像修辞,在生活的空隙里安命
有时像温热的炉火,安抚跳跃的幽冥
 
有时在虚拟的隧道里
双手遮蔽自己的另一面
 
我不能窥探之灵魂
也不能使之下坠
 
我们是亲人
 
《雨水》
 
雨水煽动一条鱼的死去
雨水没能走出自己的一生
 
雨水沉溺的街面
有人泣不成声,再往前
是一座星宿,被乱凑的痕迹
 
雨水无法填补一群人的空白
 
《一种解读》
 
每个清晨,一只喜鹊
停在窗外的枝头,叫几声
一种惯性的倾听,同样深陷于深秋
 
描述月光与湖水的人,声腔顿挫
对着星空,说出时空的错落
清风徐来,风中有骨
却未能构筑雪山与火石
 
他更沉迷于一块梯田,想象
预留的空地上,花艳蝶舞
 
他误用的时光仿佛事不关己
他在夜幕的枝头,御用
本无恶意的声波
 
他有足够的风,可以出口成涛
只是,与我供奉的浪花无关
 
只是,一座并不忧伤的孤岛
向远方输出了一个愿景
 
低吟者,像神一样解读
音波中蕴藏的咒语
 
《白塔寺》
 
迎面是来自西藏的智者铜像
嵌刻历史的石碑上余光微妙
骨血温热,密语连串
 
一座、十座、三十座白塔…..
密林的白,眩目的重叠
还不够移植体内的垂直
向前鲜花盛装,鸟雀静谧
 
唯有白,寄居在年代的废墟之上
仅无声,留存于时间的浪涛里
 
绕一个圆,在每一处平行线上
节俭光热与暗影,梦里抬头的人
断言,一直要活到未来
 
绕到第一百座白塔时
我正在消耗,梦中的焦虑和
老旧的屋顶    
 
《德格甲布》
 
德格甲布(德格王),不只是一个名词
一九五几年,四户人家叛逃的故土
横穿几座山水之间的法网,夜幕下
追赶人马在梦中血祭黄泉
 
德格甲布——
四户人家一生的忏悔经
 
老尼姑的讲述里有太多的英雄
有太多死去的人,有零星转世的亲人
谁也不认得谁,谁也没离开谁
 
刀剑生锈,黄土淹灭一场场厮杀
一代代子嗣归入佛门
“清洗祖上的血迹”
 
晃荡的车窗内,她欲言又止
故乡,像一条绿龙
静卧在狭长的山谷间
 
她的忏悔并不是来自
后继无人
 
作者简介:
   
那萨,又名那萨.索样,女,藏族,青海玉树人。作品散见于《诗刊》《民族文学》《诗歌月刊》《陕西诗影》《诗潮》《青海湖》《诗林》《中国诗歌》《诗江南》《先锋诗》《雷公山》《大观东京文学》《抵达诗刊》《极地之魂》《瀚海潮》《当代国际汉诗》《六盘山》《康巴文学》《贡嘎山》《白唇鹿》《灵州文苑》《格桑花》《西部》《西藏诗歌》《诗意人生》《诗歌风赏》《香格里拉》《诗探索》《唐蕃古道》《通天河》《散文诗》《67度》等刊物。
 
作品入选《2016中国诗歌年选》《放牧的多罗姆女神——青海诗歌36家》《2017年中国最佳诗歌》《中国当代诗人代表作名录年度选本》《2017年华文青年诗人奖——作品集》《2017年网络诗选.中国诗歌》《中国女诗人诗歌专辑》等。
 
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学会会员,青海省作家协会会员,鲁迅文学院第二十期少数民族文学创作班学员,鲁迅文学院第三十一期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高级研修班(诗歌班)学员。先后获第三届蔡文姬文学奖散文奖、第八届红高粱诗歌奖、《贡嘎山》杂志2015年度优秀诗歌奖、第三届唐蕃古道文学奖、2015年度玉树民族文化保护文化新人奖等。出版有诗集《一株草的加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