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纪先锋诗人三十三家》诗人展之二十: 杨黎 篇
导语 | 黄洪光
作为乡党,我生得晚了,在网络时代,才读到杨黎的诗歌。但我始终被那闪烁着的异质的光芒刺痛了眼。他在别的频道上,需要拨动旋钮调谐才能勉强收听到,还夹带几点刺耳的噪声。这个近年的长相长得居然有了点希特勒模样的人,他总在区别开来的另一条诗歌的跑道上,穿着他喜欢的红皮鞋,跑着。
他直接倡导废话写作,反对诗言志,不管它是什么志;反对以比喻为中心的一切修辞,也不管它为什么修辞又是怎样修辞;反对诗意,特别是反对道德意义上的诗意;叫嚣着愿意把诗歌还原到孔子之前。我们看重的,他却看轻。他这个人,在诗歌上,几乎就是作为羞杀同行的人存在的。比我年老的人夸他,比我年轻的人也夸他。他们都夸得天花乱坠的,把大师的帽子都给他戴上了。虽然我看得和听得一愣一愣的,但我至少明白他是一个始终在用自己的口气写诗的人,所以怎么着他都是一个有意思的诗人。
在这个山寨横行的国度里,如果有人来问我,谁是最可爱的人,我就傲慢地告诉他,那就是杨黎,没有之一。读他的诗歌,我总能感到诗行背后站着的是个少年。很多诗人,被岁月轻轻那么一蹉跎,就都愈发的老了。然而杨黎,却在逆生长。冠盖满京华,斯人不憔悴。有其人,该有其诗。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黄洪光,诗人。
特约评论
废话:语言中的语言
杨黎某些作品给这个时代的大多数诗人与读者带来严重的不适感,但他的周围聚集了众多追随者,杨黎的队伍到底有多少人,我并不清楚,但他的气场一直强大,喜欢他的人与不喜欢他的人同样多,与他分手的人和与他走在同一条道上的人同样多。他以诗歌文本影响了一波又一波更年轻的诗人,他以诗歌观念建构了一个新的诗歌世界。他从不反对自己,他只是建立一套独立的语言,他反对的是他一生下的这个语言世界。他早年冲到启蒙前沿的诗歌革命,随着时代的巨变,他以更加决裂的态度,继续一种废话诗歌精神。日常生活拆解、后现代性艳俗描述、情色话语权改造等等,杨黎够灿烂的了。
杨黎这个废话大神,他的《秘密》还真是诗的秘密,他在语言上走得最远,如果要说先锋,他是永远的先锋。如果要说现代性,他是现代性历史演变中与语言的舌头、生活的肉身贴得最为紧密的诗人。
——周瑟瑟,诗人,评论家
诗人简介:
杨黎,1962年8月3日生于四川成都。《橡皮:中国先锋先锋文学》杂志主编,橡皮文学奖设计和监制。著作有《新作品》(诗集,与何小竹合著,1996年)、《小杨与马丽》(诗集,1997、2002)、《灿烂》(专著,2004、2014)、《向毛主席保证》(小说,2008)、《五个红苹果》(诗集,2010)、《打炮》(小说,2012)、《一起吃饭的人》(诗集,2013)、《错误》(诗集,2015)、《我写,故我不在》(文集,2015)等。
诗人手迹
杨黎诗选
红色的椅子
椅子为什么是红色的?
这真是一个问题
还有坐在它上面的少女
她把椅子的颜色变得更加的红
为什么?为什么?
如果是在乡村
这椅子一定会成为乡亲们喜爱的
一件吉祥物
预兆丰收、天亮和洞房之夜
如果是在海边(蓝海边)
它和坐在上面的少女
都应该无比幸福、美丽
但红色的椅子
它放在我刚买的新房子里
那它的颜色、以及
上面坐着的少女
都被这空洞的房间
搞成一部恐怖片的开头
我听见一个女人说
在一条很小的街上
密密麻麻的发廊里面
晃动着许多身体
夏天来了
她们把该亮的东西都亮了出来
一个女人对另一个女人说
看啊,整个世界就我们的乳房那么大
除夕夜十一点,我突然想去埃及
我独自站在橡皮的门前
突然想去埃及
不是为了金字塔
也不是为了女人们
(虽然从沙漠上走过时
她们从来不穿鞋子)
我想去,只是因为除夕的夜里
街上一个人都没有
一起吃饭的人他们并没有一起睡觉
他们只是在一起吃饭
吃完饭后
就各自走了
而没有一起吃饭的人
也是这样
他们吃完饭后
也各自走了
那么,我问小杨
谁和谁一起睡觉呢?
小杨说:谁和谁一起睡觉
谁和谁心里明白
桉树
1、
这株桉树与其他的桉树不一样
它特别的高,特别的高
我从下面往上面望
还没有望到它的树尖就已经望见了天
像一片天和另一片天
像两片天空和三片天空
二十年过去了
我一闭上眼睛它们仍然悬挂在
这株高高的桉树上
数不清楚有多少
但知道
都非常的亮
2、
小丽在这株桉树下等我
她整个身体靠在桉树的上面
一片桉树的树叶
慢慢的落下来
并准确的落在她的胸前
那是我们第一次约会
那应该是一个秋天的傍晚
天正在黑
小丽抬起头往上面看
她说:我越往上
越是什么也看不见
3、
我爱上这株桉树是从那时开始的
小丽爱上这株桉树也是在那时
在几株桉树中
我们单单选择这一株
我们有我们的理由:
我是因为它的高
小丽是因为
落在她胸前的桉树叶
再说一下二十年以后吧
这株桉树还在
而那片树叶
是不是还在
要问小丽
才知道
4、
二十年的时间里这株桉树并没有再长高
但它依然是最高的
比所有我见过的桉树
都要高出一头
小鬼
我养了一只小鬼
有那么大
在我需要时
喊一声
它就出来
我不需要时
就把它
放在手里
我揣着双手走在街上
别人看不见它
在纸上写了一个名字,又把她擦掉
这个名字由三个汉字组成
一个是齐
一个是燕
一个是飞翔的飞
齐燕飞,我随手写出后
才去网上
查到有关她的六项信息
其中一项是这样说的
齐燕飞,她去丞相府
当了丫环
2004年,春天,下午,我迷茫
山顶
在那高高的山顶上
有一朵白云飘了过来
当白云飘过之后
在那高高的山顶上
就没有了白云
杨黎作品
众说杨黎
于坚 韩东 谭克修
杨黎是天生对诗歌有着准确直觉的人,是诗歌之魂派到世界上来找回它的失者的使者之一。
杨黎永远是一个能指,他的生殖力、幽默感、生活方式以及诗歌,都是明白而不朦胧的。他从不会故意营造一种风度、所指或隐喻让人以为他是一株玫瑰或一杯咖啡,他是一大群诗人中唯一没有诗人风度但握有诗歌钻石之创造秘方的活生生的人。
这个诗人从一开始就属于中国80年代伟大的革命性的诗歌进程,他是那种当他的文本一出现就使得周围的诗歌风尚成为矫柔造作的东西的那类诗人。他向我们显示的不是通常汉语诗人们哲学天赋、宗教天赋、神话天赋、历史文化天赋或更其糟糕的意识形态天赋,他是那种一开始就以非凡的语言天赋脱离了特定地域和文化的诗人。
——于坚,著名诗人
杨黎的意义即在于清除迷雾,恢复语言的光照。他的写作和言说都说明了这一点。要求看见的人并非绝无仅有,但像杨黎这样坚决、理性、一贯和极端者在我们的时代却是唯一。因此,他是一个标志。从实际效果看,正是杨黎的坚持和批评,使‘语言生产力’得以巨大的释放。
杨黎是一代宗师,一个真正神秘的人物,一个通天彻地之辈,一个好朋友和一个对谁而言都是过于强硬的对手……
——韩东,著名诗人,小说家
不管是来自于他者的启发还是自己的创造,杨黎的废话诗歌,对我们过于强大的“诗言志”汉诗传统来说,已经具有一定的革命意义。借用某句广告词的句式,杨黎几十年,只会做这一件事情:把汉诗传统的内容事实向语言事实转移,把诗歌变成废话。其实他在用一种看似戏虐、游戏的姿态,转化为对语言自身的尊重和解放。
曾听到有人把与杨黎同时代的一位知识分子诗人,视为语言天才。其实,他不过一修辞的炼金术士。那种带有杂耍性质的晦涩语言,与杨黎的大白话一比,显然更加像是谎言。所以,当有人说,废话写作是一种无难度写作,他应该并不明白难度在哪里。
——谭克修,著名诗人
欢迎关注《新世纪先锋诗人三十三家》
让我们一起感知那些文字流于身体的温暖
Hello,亲们
苹果手机可扫码打赏!谢谢
点击左侧微店二维码
进入微店预购
《新世纪先锋诗人三十三家》
点击“阅读原文”预定,李之平主编《新世纪先锋诗人三十三家》
作者:杨黎
来源:华语实力诗人联盟
刘不伟编辑整理
http://mp.weixin.qq.com/s/QI2tggSf3ukPFojAV3Y74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