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汨罗风云》
作者:彭流萍
抗倭十四载,血战乾坤烈:
这是一条汹涌澎湃的抗战支流,这是一片潸然泪下的民族圣土;这是一部悲壮恢弘的汨罗史诗;这是一段永远不容抹去的历史;千古英雄魂祭中华,血战到底终赢伟大胜利!——编者按
1
8000多年前
古老的汨罗江用她朴实的乳汁养育朴实
我的祖先世世代代面朝黄土,背朝天
泥坯的肉身贴合犁刀的卷刃
弯腰,翻滚
春夏秋冬,轮环往复
柔软的质地收纳万物
扎根,生长,开花,结果
如同潇湘子民,在这片圣土
源源生息繁衍……
2
从江西修水到湖南平江
从汨罗江口流入洞庭湖
水啊,我上善若水的水
古人说,厚德载物
而,厚德却被狞笑与邪恶覆翻
半个多世纪
月光一次次洒扫
这片千疮百孔的士地
白霜呼出烟雾
阴冷,恐惧
像刺刀进村时
闪烁的芒光……
3
1938年11月
哀嚎遍野,我看见颤抖的蚯蚓,
嘴含血腥的泥土,
骨头渐渐生锈
——岳阳沦陷。中日两军在湖之南与北
一线排兵对垒
空气嘶咬空气,恐惧吞噬恐惧
作为主战场之一的汨罗,
从身体里,掏出另一个身体
阻挡彻骨的寒光
狎徒,指使沾满鲜血
沾满中国人鲜血的第十一军
在飞机和大炮的纵庇下
像凿子般
从鄂南、湘北先后凿驱长沙
日本步兵,露出黑而大的
獠牙
老人,妇女,小孩,村落,
叮叮铛铛的铁匠,银匠,商贩
像木屑一样
凌空溅落……
4
畅快啊
多么干净,利落,洒脱的
诀别
看看吧
野兽的铁蹄践踏青草的天善
看看吧,求你们了
看看东洋人怪异,扭曲
丑劣的脸颊
残暴镶嵌在它们额头
无异于中国人的黄皮肤
掩盖不住兽的本性……
而,我们是喝汨罗的乳汁长大的
黄种人
“怕死——是——孬种”!!!
5
军民如鱼水
水,在狂热中飙升战火燃起的愤怒
凭借祖先赐予的天堑,
与日军在土地坳、同乐桥和高泉山
进行博弈
血燃烧火,火燃烧血
一朵朵跳动的烈焰,放下眷顾
把风压低,贴近胸口
像彤云般淡入地平线
自豪死去
6
风,拂过黄昏落满的山冈
乌云仓皇消遁
白骨塔,站在梅家桥畔一动不动
我眼里常含晶莹的泪花
像抒情的雪片
疼痛一次次缓缓钻进大地的骨缝
我在唱诵中偿试学会沉寂
而,银光闪闪的刺刀
常常搅动我养在眼里的
怒火
——邪淫的鬼子啊,
一截一截,像砍甘蔗
一株一株,又像镰刀割草般割去汨罗人的头颅
我的血液是狼群,
除了嗥叫,还要把那片屈辱的霾
飚入辽阔的诗歌草原——
7
93岁的抗战老兵伏宗鑫:
老泪从他巍峨的颧骨飞流直下
泥沙俱下的悲疾摸不着出口
老屋涌胀
那是咆哮——如雷的怒——吼!
奏出凄凉,恢宏的颤律
——几个鬼子,
伸出铁一般的手掌
死死捆绑一个手无寸铁的百姓
一勺一勺,
舀起翻滚的开水
从脑瓜顶开始,向下浇
像浇花似的
活活烫死他了呀
水,滴溅的声响盖住
撕心裂肺的疼……
这还不够味儿
它们又把手中的战利品——国军连长
钉在子屋,拿出尖刀
从额头开始往下剥
剥啊,剥
剥开与它们相同的皮肤
剥到脚踝
剥到法西斯主义的内核
裸露天眼。那种残忍的嘶鸣使钢刀卷刃,
使天地万物咒语连绵
而,它那同样是父母所孕生的双手
如铁铸般钢硬
丝毫没有颤抖……
8
来吧,多么酣畅淋漓?!!
它们又抓住一个三岁小男孩
掏出明晃晃的刺刀
从肛门一捅!“噗嗤”,
金属与肉体摩擦的声音
敲击刮骨穿心的疼痛
这还不过瘾?高高挑起来吧
像它们挑起自己的太阳旗
来回在喑哑的空气中一顿乱搅……
直到一阵微弱的喘息声
隐入黑夜体内
它们才收起淫笑,露出平静
的外表……
9
这些还不够,来吧!
1939年9月26日,
日军飞机像迷途的苍蝇
一个多小时的狂轰滥炸
“小南京”啊
国民政府手掌里的“小南京”
烟雾弥漫,像块白色的瀑布
凌空飘逸。仿佛把葬礼再一次推向高潮
随后日军第六师团占领新市,
日寇横行霸道,
见人就杀,见房就烧!
奸淫掳掠,无恶不作!!
罪不可赦,悖逆天道!!!
淬毒的钢刀大肆炫耀“三光政策”,大肆舔食平民的血和泪
俨然野兽般抒发着富有天赋的杀人快感
数以百计同胞沦为刀片舌尖上的“美味”
街头巷尾抛尸露骨
血,我醒着的血啊,汩汩(gu)冒着泡儿
散发浓郁的腥味。汨罗的天空开始坍塌
黑暗笼罩渺小的城邦,战争涂炭过后的空茫
仿佛控诉着屠杀的屈怨……
10
仇恨,与历史只有风的距离
滚滚的汨罗江
惊涛拍岸,浪花飞溅
一次又一次洗濯罪孽的忏悔
在这片大火焚烧过的乡野
在这片7.5万亡灵无法安息的乡野
飞鸟呜咽,鱼群蹦岸
疼痛的碎屑卷走哀嚎,
未能超度汨罗女人凉苦的魂魄——
那天,新市的阳光碎碎的
如同她们的心
“剥皮”“屠城”“虏掠”“烫浇”“火烧”……
显然不过瘾
显然不能填满鬼子的淫念
它们把禽兽般的扭曲
强迫给我的同胞
它们把“儿子奸淫母亲”“父亲强奸女儿”的影像
撷取下来,
用刺刀或一梭子弹强迫中国人
上演……
我为那些不安的灵魂
续满血液;为那些剥落的花瓣默诵千遍,
万遍不死的悼词:
日军制造乱伦惨案;毁我家园,灭我族人,奸淫妇女十八人,
手段极其残忍——
先奸
后杀!
11
翻过汨罗抗战的扉页
触目如故的内容
静静躺在页子书里瑟瑟发抖
泛黄的画册,耀眼
绽放金黄的火焰
我的悲伤无须炙烤
情不自禁溢出来,软如白泥,凉如霜雪——
朴实的汨罗子民迫于刺刀的淫胁
为了躲避苦水吞没
携老扶幼
藏进山洞
鬼子像疯犬般肆处搜寻、猎杀
我可怜的同胞
不敢声张
生怕掉下一根针的声音
生怕怀里的婴儿
又像新市街道那个三岁小男孩
成为鬼子枪刺上的太阳旗
他们使劲捂在怀里
藏得越深越好
恨不能藏进子宫……
当月光涂满大地
天网逐渐在苍茫中隐撤
那些婴儿,没有足够的力气蹬一蹬腿,
没有一声啼哭,没有再吮一次乳头……
暖暖的,软软的
死了,死——了!
他们来不及睁眼迎接曙光
像黎明一样静悄悄地消失
在杀机四伏的黑夜……
12
在黑而荒莽的汨罗
泪滴堵不住我的双眼流出愤懑——
营田、新市、归义三大惨案,
轰炸县城12次,
90%房屋被炸毁,共杀害无辜百姓7.5万人,
重伤11.7万人……
今晚,我的肉身与灵魂
吸吮苍白的月光,流出千行白泪
难以洗涤这扎心的凉
没有一根稻草能帮我渡岸
我恳求涛涛江水
洗涮死难同胞的亡灵……
——这是我惟一安抚殇的方式
13
孤独的夜包裹孤独
沙枣树上,挂着启明星,
摇曳的星光,
像极了狄炳皇老人眼角的泪光
又像他胸前的军功章
闪耀着金质的光芒……
星星点点,
如一棵棵跳动的小火苗,
点燃屈辱的灯芯
伤悲,像支火炬
在我笔下燃烧——
日军取出一根溢满淫光的芒刺
用犀利、尖锐的眼神打量
8个中国人
他们站成8棵树
迫于敌人的淫胁
甚至无力反抗恐慌
芒刺被鬼子赋予邪念的思想
更显锋芒
熟练地穿透锁骨
像串薄树叶一样,将他们串成串
架起干柴,压上厚木板,淋上汽油……
“烧吧,烧吧!烧吧!”
“呦嘻,哟嘻,哈哈!大大地痛快!”
可怜的村民被活活烧死了……
彭流萍,曾用笔名,高原红,安徽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会员,退役军人,现为自由撰稿人。2015年12月在《福州日报》副刊发表处女作《立冬》《逆袭》,同年获军内多种奖项。其长篇人物通讯和散文诗歌多见《人民政协报》《解放军报》《中国国防报》《解放军报》《空军报》等,著有诗集《一条在沸鼎中奔跑的马鞭》《像太阳一样微笑》。
供稿:北京城市未来文化艺术中心
作者:彭流萍
http://www.huayuzuojia.com/bencandy.php?fid=52&id=766&from=singlemessage&isappinstalled=0&nsukey=Z4U8M0XRvtdsdSIkOnFI%2B%2B2pQIO%2FsKV9ELRMTF64wSkDqCIBVmRiH7pSNWIgnQSS4G5fke1aYWbenRgl4765YVRPzRGxhsV6GsgAvvLxOuV6xC27%2BbkB2t8f%2FHqNXZrUaBVZdFcHHQcPJg4b2qNsoYi%2Fof7PXDTBuJkS9kr6oobCLoCxBxAA9IbaZpRcHDH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