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脉千秋·清明祭
作者:宏逸
清明,是时光长河镌刻的特殊铭印,
暖阳轻吻大地,
祭扫的足音,在岁月的幽径回响。
“慎终追远,民德归厚”,孔子的圣训,
似熠熠星辰,照亮慎终追远的浩渺穹苍。
在古人深邃的目光里,死亡并非终点,
而是生命于血脉中绵延的另一种华章。
扫墓,宛如为家族巨树浇灌琼浆,
让根脉相连的意识,在心中枝繁叶茂。
寒食的袅袅青烟,上巳的灼灼绿枝,
于清明的柔风中交织相融。
自唐时起,祭扫就成了清明的精魄,
承载着农耕时代的祈愿,
向祖先诉说对风调雨顺的深切祈望。
墓碑前,擦拭的是无尽的思念,供奉的是纯粹的深情,
宗法的丝线,在仪式中越织越密。
生者与逝者,展开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
祭扫之人,一头维系着故去的先辈,
一头牵系着蓬勃的新生命。
在祭奠亡者的肃穆与踏青郊游的欢腾间,
阴阳哲学的智慧,被演绎得入木三分。
如今,城市化的洪流汹涌澎湃,
但扫墓依旧是灵魂的栖息地,
鲜花寄哀思,云祭扫创新篇,
可对血脉根源的珍视,如磐石般坚定不移。
这传承千年的祭扫仪式,
在历史的沉淀中发酵,在时代的传承中升华,
深深烙印在每个中国人的生命图谱里 。
(注:本文已获作者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