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诗

道德的光芒(组章)

王定芳2022-11-01 09:56:54

道德的光芒(组章)

 

作者:王定芳〔布依族〕

 

道法自然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道德经•第二十五章》

 

  自然是时空的智能终端和终极载体。

  千古网络,强烈信号,输入输出的除了我们,和我们平常看到的草木山川,还有难以穷尽的大地和苍天。

  以及,大地之上、苍天之下只能用心悟出的道行。

  域中有四大,自然有四物:

  人、地、天、道。

 

  约束成法,遵循为规。

  有法规,方可秩序;有秩序,方能和谐;有和谐,方成自然。

  人、人、人,万物分之一;地、地、地,履责载万物;天、天、天,督促皆自强;道、道、道,人地天法规。

  人法地,则仁爱守义;地法天,则深厚高远;天法道,则万变不离其宗;道法自然,则尽得天时地利人和。

 

  人与自然,就是一条道路的距离。或近或远,或长或短,或宽或窄,或明或暗,或直或曲,或平或仄。

  但是,绝非一蹴而就那么简单,更非亲近草木、走进山川那么快捷。

  既要脚踏实地,又要仰望星空,更要悟道前行。

  道,自然的宪法。也是行走成路的规章。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必须向道而行,顺道而为。

  天地间如果没有道路,人类就寸步难行。

  自然,也就不成其为自然!

 

  道理当讲人仁义,

  法则必遵地势坤。

  自由无拘天行健,

  然后有序物兴生。

 

道常无名

 

  道常无名,朴虽小,天下莫能臣也。──老子《道德经•第三十二章》

 

  总感到有一种力量在牵引和推动我们在岁月中永不停息地行走。

  来自物质之外的存在,看不见,常相随。等同于自然界中的空气,以及空气中的氧气。

  有些道理,越讲越讲不清楚;有些事情,越理越是一本糊涂账。

  只有道路真实得如同白纸黑字。

  道路,首先得有方向,接着就是行走,最后成其为路。

  顺着道理的指引,成就途径的皈依。

  路是最终的结局,也是最好的见证。

 

  “世上本来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

  路多了,为了让人们不迷路,人们给一条条路取了一个个饱含深情厚意的名子。让路有了名分,甚至有了级别。

  人们记住了路的名字,但无法记住走成路的人们的名字,以及后来走在路上的人们的名字。

  路走多了,走远了,便走成了大大小小的道。

  道路代表所有的旅程,布局大地的经络,贯穿生息存亡全过程。

  走着走着,就明白许多道理;走着走着,就掌握许多规律;走着走着,就卸下许多包袱。

  背着名利行走在道路上,就像夏天多穿了些衣服,有时热得难受。

 

  扬起逆向思维的风帆,驶回过往,再转身向未来。

  遥远的时空,以零距离方式存在。

  长久的存在,被无名锁定。

  道路有两种主张:无名曰道,有名曰路。

  路的风险点,是被套路。

 

天道无亲

 

  天道无亲,常与善人。──老子《道德经•第七十九章》

 

  一大为天。一,则平直仗义;大,必广袤包容。

  书写简单的汉字,训诂深奥的道理。

  天之下,行公道;地之上,修善德。

  天道惟公,地德惟善。

 

  大地上的万物,包括人类,都是天空的子民。

  天人感应。上天对待万物如同父母热爱子女,血脉相连,心灵相通,爱无偏私,情无所指。

  上天抛弃藏恶物事,父母放弃不肖子女。

  亦如同,缘分之于爱情。忽略年龄差距,忽视地位差别,忽疏门第差异,只有真心相爱、真情相守,只求一心一意、一生一世。

  以爱情为筹码,都是输家;以爱情为交易,没有赢家;以爱情为契约,不成为家。

 

  天空聘请日月为眼,昼夜关注大地。

  大地的一举一动,都将被日月记录在案。一些阴谋,早晚将会被曝光,还事实真相。

  天空如镜,鉴临大地。

  “天聪明” ,佑善人!

  天道铺就善行的基石,煅塑公平正义的牌坊。不设置后门,不优亲厚友。

  人在做,天在看。善心常存,善行常践,善为常修,百功得立,百德得成,百业得兴。

  怀善之人,循道而行。清清白白,真真实实,了凡私心,无事不成,何忧可愁?

  最起码也能做到,身正不怕影子歪,心善不怕鬼敲门。

 

上德不德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老子《道德经•第三十八章》

 

  一个老人的旅途如此简洁:端坐牛背,静静地行走在道上;一名孩童紧跟其后,扛起的一根木棍悬着一只葫芦,权当牛鞭,但从不挥舞;葫芦不糊涂,一路盛装老人的思索,完成传承的使命。

  一头牛,一老一少两个人,写意“玄之又玄”的道理,编程“众妙之门”的密钥。

  风雨、阳光、格局、情怀等,隐退在留白处。

  老人叫老子,仿如邻家慈眉善目的大爷,更像寨中德高望重的长者。

  得道智者没有专属形象,大众产品不用申请商标。

 

  自然之花,含苞时的娇羞、绽放时的娇艳、凋零时的娇柔,生命的节奏契合更迭的时节,在思想的引领下,柔柔似水,绵绵如山,不写一个字,不讲一句话,整个过程都被一种美统筹起来。

  赏花,等同于鉴美。

  也看见,一些漂亮的居室盛开着几束美丽的塑料花,粘贴自然之花的神情,试图绽放雅致。

  远看生机,近观呆滞。

  美丽的虚假总是那么现实。

  没有生命的花朵,纵使迎合了一些人心、赢得不少市场,但终究真实不起来。

 

  一座山,巅峰并不能证明其高;一条水,奔流并不能阐述其长;一个人,张扬并不能表示其行。

  自然的状态,就是最真的存在。当是什么就是什么,该怎么样就怎么样,用不着刻意修改,甚至精心掩饰。

  从心出发,顺其自然。

  不要让世俗的沙石设置前进的路碍。

  有时,形式就是没有门窗的屋子,将内容封闭起来。

  “此地无银三百两”,原来的告示变成了后来的警示:欲盖弥彰。

 

上德若谷

 

  上德若谷,大白若辱,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老子《道德经•第四十一章》

 

  紧跟着一条河流、一帘瀑布、一阵山岚,走向川谷纵深,我终于读懂了一个成语——

  虚怀若谷。

 

  川谷是一条低于地面的畅通无阻的路。河流可以由近及远行游,瀑布可以自上而下倾诉,山岚可以时急时缓漫步。

  在这里,同样有怪石嶙峋、草木葱茏,有鸟语花香、五颜六色,有曲径通幽、炊烟人家。

  在这里,不用羡慕一座山的伟岸而自我渺小,不用嫉妒一片云的漂逸而自我沉重,不用追寻繁华喧嚣而拒绝寂静。

  在这里,我一直没有看到川谷盛满山川和水满自溢的样子。预留那么大的空间,让空气充实,气流顺畅。就像一幅老祖宗传承下来的山水画,大片留白,写意神韵。

  一只青蛙,临水而歌。这绝非那只井底之蛙,如歌的蛙鸣,让川谷生机盎然。它在为川谷的德行而呼:

  卑下又怎么了?

  低调又怎么了?

  虚静又怎么了?

 

  人一生,无论你怎么一帆风顺,也应当到川谷走走,哪怕是艰难跋涉,都值!

  上德若谷。依道而行,则成德。

  上善若水。在万物之中,还有谁能比水更懂得谦虚呢?

  如果道是走向远方和攀登高峰的路径,那么德就是步入川谷深层和测量大地厚度的行程。

  谦虚是贯通道与德的媒介,谦虚是道德的使者。

  行走人间,不遵道尚德,将不知天高地厚。

 

报怨以德

 

  大小,多少,报怨以德。──老子《道德经•第六十三章》

 

  物质的构成很简单。就是自身及其身外之物。

  或者,就是内与外,形式与内容。

  曾经的伤痛,就像影子。身影和物影,光亮之下,顿时现形。

  影子都是变形的物质。有时真实,有时虚幻;有时张扬,有时隐忍;有时乖巧,有时狰狞;有时牵强附会,有时防不胜防;有时无影无踪,有时无处不在。

  有生活就有伤害,有光亮就有影子。

 

  影子的温床就是光亮。一点光亮,就能翻倍放大影子,影没了物体本身。杀戮无声,伤语无言。

  一束光亮,可能就是一剑寒光。

  有时,看到一点光亮,你不要急于认为那是希望的光芒。

 

  工于心计的光亮胆怯于大公无私的阳光。

  阳光之下,身正不怕影子歪。甚至,都看不到什么影子,只有真实的物质。

  有了阳光,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人皆非圣人,孰岂能无过?

  但是,我们应当学习古贤:“必有忍,其乃有济。有容,德乃大。”

  阳光不计较光亮的过往。

  阳光之门,欢迎光亮回家。

  既往不究,往事清零。归来吧,我们还是一家人。

  心齐无不胜,家和万事兴。

 

  作者简介:王定芳男,布依族,贵州省作协会员,黔西南州作协副主席。曾荣获“森华杯”党风廉政建设全国诗文大奖赛金奖、“记住乡愁”世界华文散文诗大赛铜奖、“徐霞客杯”世界华文诗歌大赛铜奖等奖项。著有散文诗集《田野的哲学》。

 

本文由史映红推荐发布

 

——————————

作家网图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