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

我眼中的都匀文坛

顾先福2014-10-27 08:35:08
 市作协主席杨启刚打来电话告知我,《剑江潮》杂志不久出刊,约我写一篇有关都匀文坛的文章,当时我答应得含含糊糊,说是“试试”,显得心里没底儿。说实话,这样的文章不好写,是件重活儿,怕拿捏不好和拿捏不到位,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台湾著名作家余光中写过一篇散文调侃什么是“文坛”这个老话题,大致意思就是说由文学杂志、报纸副刊、各级杂志开辟的文艺园地、专栏,以及各级内部文学期刊等等组成的媒介之类的阵线,它是紧紧地把作家诗人、文学爱好者等连接起来的一个纽带链条,可以这样说,“文坛”是文人墨客们乐此不疲的人生舞台,而作家协会则为他们于半道上吟诗作文的你方唱罢我登场的栖身小憩驿馆。
 “文坛”也好,“作协”也罢,充其量是个称谓罢了。首要的是要定位好个人的发展方向、目标位置才是关键。无独有偶,最近在网上看了一篇阿来对话青年作家的文章《以美学为信仰——河北青年作家与阿来对话》,就很受启发,也很有指导性。阿来说,对于搞文学的人来说,就是要有文学的思路,这个思路是不管你是写小说的,写散文的,写诗歌的,我们是要把文学当成一个职业来做。即使是业余写作的,他也准备成为一个作家,有一天要靠这个东西养家糊口。所以我们即使在异样的生活状态中也要寻找美、发现美,并用昂扬的激情写作……这就是作家和常人不一样的地方。阿来的观点我很赞同,也很有感慨。我是有切身体会的。是啊!想想当初我离开单位,准备下海闯荡,但文学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某次一个文艺界朋友遇见我,得知我的情形后,说介绍我入作协,还说这会对我的写作有帮助。我听后喜出望外。于是那一年我就顺利加入州作协,隔年加入市作协。也就认识了这个文坛里诸多知名资深的本土作家诗人,之前,这些活跃在都匀文学圈里的耳熟能详的本土作家诗人现在清晰地呈现在我的面前。如卢有斌、李国清、杨启刚、尹卫巍、汪凯、孟学祥、韦昌国、杨涌泉、蒋红梅、黎明轩、黎玉松等这些都匀作家。后来又结识了诸如刘登广、丁玉辉、伍亚霖、沈雪、班雪纷、吴治由、吴英文、刘功明等。倘若硬要给到底什么是“文坛”下个定义什么的话,这些作家诗人就是“文坛”,这些留在你某段记忆里不会遗忘的人物姓氏大号,就是“文坛”,是他们增添了一道本土的文学旖旎风光。
 在这文学旖旎风景画里,我浏览、欣赏、流连忘返。
 联系到自己,也就是——坦诚说,我选择了文学,选择文学作为一个职业操守来认真对待。尽管有些人不怎么认同。结果我留在了本地,留在了都匀,一心一意写作。结果虽没写出惊天地泣鬼神的作品,但不断有了一些文字见诸报纸杂志;结果不再浮躁、郁闷——浮躁、郁闷为哪般?我在自己出版的第一本小小说集《秋天里的诗意》自序里曾阐明过:自己就曾经幻想通过走仕途、经商、以及下海闯荡,改变自己,实现自我,实践的结果是走了一场、逛了一圈,什么也没得到……只有拿起笔,才能找到自我,实现自我……这是我的内心大实话,不是满足虚荣心的自诩,这个大实话是我收获了文学,为此我走进了作家行列,成了作家队伍中的一员;为此我荣获了都匀市委、市政府授予的“都匀市优秀科教人才奖”,这些都是我在都匀文坛所带来的清新、和煦的春风吹拂下复苏了文学梦,结出了丰硕的文学果实。一句话,这些微小的成绩都是文学给予的。感谢文学,感谢文字给我创造文学世界的美好心境、美好灵感!
 说到都匀文坛,就会自然说到都匀作家,因为说到底,“文坛”就是由这些单个的独立特行的作家诗人构筑起来的文学精神家园,在这个文学家园里,他们精心栽种小说散文诗歌,丰富文学市场,满足读者的文学阅读需求。这是一个朝气蓬勃,积极向上的作家团队,虽然他们散布在都匀各个不同单位,各个不同行业,有来自政府机关、行政企事业单位、学校、也有来自较为边远的乡镇乃至外省外县的,这些人中有政府机关工作人员、教授、教师、记者、工人、个体户、私企老板等,大家都来加盟这个团队,都来发展这个团队,都来提升这个团队,目的只有一个:支持和发展都匀文学事业,繁荣和壮大都匀文学事业。融入这个团队后,你就会发现自己存在的缺点与不足,学习别人的长处,继而完善自己,提高自己,乘这趟文学快班车,快马加鞭驶入文学高速路道,从而结出丰硕的文学果实。
 都匀市地处祖国西南角隅的一个小小边城,是一个经济文化欠发达的县级市,但都匀风光优美,物产富饶,民族风情浓郁,民族文化丰富,而且都匀现在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给作家提供了取之不竭的学作资源和学作优势。虽然都匀作家大多都是业余写作,而且还担负着单位大量繁重的工作,在这样的境况下从事写作已非常不易,发表作品就更加不易了。然都匀作家坚持勤奋写作,年年都能看到都匀作家在省级以上的全国报刊上频频发表文学作品,质量每年都有提高。获各级奖项的文学作品也一年比一年多。就不一一在此赘述列举。这些文学作品几乎涵盖了小说、散文、诗歌、文学评论等文学门类,展现了都匀作家整体实力雄厚、阵营强大,这在全国县市级作家协会中也是很少见的。
 除了都匀作家良好的文学创作成绩外,负责组织联络作家开展各项活动的都匀作家协会还编辑出版一批介绍和宣传都匀地域风光、人文风景、民族文化特色的文学作品书籍,有如第一部都匀作家文学作品综合集《山魂——贵州省都匀市文学作品选》,以近年五大自然灾难为描写题材的都匀诗人诗歌集《内心伤重的河流》,都匀六诗人诗歌合集《在时间之水中漂流》,与贵州省写作学会联合编辑出版的都匀旅游风情散文集《绿色都匀•山水桥城》,以及即将出版的都匀获奖文学作品综合集《剑江潮——新时期贵州都匀获奖文学作品精选》等。这些书籍的陆续出版,对宣传和扩大都匀的美誉度、都匀作家的知名度起到了很好的文化引领宣传媒介的作用。
人们都说,文学即人学。文如其人,文见其貌。文坛上常挂在文人嘴头上的“我们早认识了”,“我们早见面了”!指的就是在未谋面的时候相互读过对方的文章,即使几年未曾相见,通过文学这座无形的桥梁,以使我们在思想上、心灵上搭建了彼此沟通、交流、坦诚相待的融入心境管道。文学如一面镜子,照出了一个人的品行、个性、喜怒哀乐。故此都匀作家众生相的风彩画面,通过他们的文章,我且得出一组他们一览无余的素描速写:卢有斌,亲和可加,师长风范;杨启刚,情感充沛,热烈奔放;李国清,性情温和,纯朴坦然;尹卫巍,活泼有致,情真意切;丁玉辉,诚挚稳健,蔼然可亲;沈茂昀,温文尔雅,彬彬有礼;文勇,心细如发,脚踏实地;黎明轩、邵华忠,精神矍铄,老当益壮;朱朝访、刘功明、刘登广,粗犷豪爽,机智过人;蒋红梅、伍亚霖、沈雪、班雪纷,清丽萦绕,少愁善感;吴英文、吴治由,意气风发,生机蓬勃……等等。
 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二三年。放眼打量活跃在都匀文坛的这支阵营日渐扩大强势的都匀作家群,都得益于这个文学团队有一个好的领头人杨启刚。好比一个好的乐队要有一个好的指挥一样。凡是涉及作协方方面面的工作,他都参与策划、组织和实施,并在发现和培养文学新人,扶持重点作者、重点作家等方面做了许多卓有成效的工作。在市文联支持下,现在都匀文坛不但有一个市文联创办的文艺刊物《剑江潮》,还有一个都匀市作家协会创办的作家网站,在网络时代的当下对宣传都匀和都匀作家也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现任市文联副主席兼秘书长、市作协主席的杨启刚,他不但是都匀市第一个加入中国作家协会的都匀作家,也是黔南州第一个加入中国作家协会的青年作家和黔南州第一个加入中国作家协会的少数民族作家;他还是成书出版最多的黔南作家之一,也是目前成书出版最多的都匀作家——已公开出版五部个人文学专著:诗歌集《遥望家园》、《打马跑过高原》,散文集《一城灯火》,散文诗集《低吟或晚唱》,文学评论集《文学新浪潮》;另有一部文学评论作品集《在乡村与城市之间抒情》入选“中国作家协会2014年度少数民族文学重点作品扶持项目篇目”。这是该项目实施以来,贵州省第一部获得扶持的文学评论专著。他曾对我说过,他计划每两年出版一本集子。他现在正按照自己设计的文学远景规划一步一个脚印去实现去完成。只要勤奋写作,每一个人都有这样引领风骚著风流的机遇——
都匀作家不但勤奋向上,而且大多都出版有个人文学专著,几乎涵盖了文学各个门类。有的甚至出版过多本文集,如老作家黎明轩就出版有长篇纪实小说《中国远征军——半岛往事》、《生死大行军——细说红军长征过贵州》,长篇小说《风雨桥畔未了情》,电影剧本《乌江天险》等。出版的这些都匀作家书籍很有质量,有的曾获得过省州市以上各类文学奖项,有的曾在市场上火爆过一阵,这是我参加作协以后得知的。他们的文学专著分别为:卢有斌的散文集《今生有约》,李国清的文学评论集《独特的审视》,尹卫魏的散文集《人间苍茫》,丁玉辉的散文集《绿色在喀斯特高原流淌》,班雪纷的短篇小说集《渴望远行》,黎玉松的短篇小说集《唱比说好》,沈雪的散文集《月亮笑了》,沈茂昀的杂文集《逝水微澜》,文勇的长篇纪实文学《行走秘境雪域高原——一个记者眼中的江河源》,朱朝访的诗集《蚂蚁诗意》,吴英文的诗集《细节凌乱》和吴治由的诗集《真想,给生活一记响亮的耳光》等等。这些书籍均具有很高的的艺术性和思想性,都是我喜欢的,并且收藏在我的书屋里,在我的文学世界里占有不可替代的位置。因为这些书都是在都匀本土成长且在都匀文坛占有一席之地的作家诗人写的,这些人有的是我的师长前辈,有的是我的兄弟姐妹、文朋诗友,是我要交往一辈子的人,友谊一辈子的人!他们是都匀文坛承前启后的弄潮人,薪火传承者,寄托着和书写着都匀文坛的未来……
 还有,说到底,都匀作家给人一种怎样的印象呢,我拿两位老作家说说就知晓了。我时任《都匀时讯》文艺副刊编辑那会,常与黎明轩、邵华忠两位老作家约稿,他们不但及时给我传来电子文稿,还亲自来到编辑部,给我送来相关资料和图片。上到编辑部有四五层楼梯,对年轻人不算什么,但对已有七十多岁的老人就不一样了。每看到他们来到编辑部,我都好生感动。每次看到他们到来,我都看成是都匀作家对文学孜孜不倦追求的缩影。这时的他们,在文学面前,谈笑风生,没有一点因年老带来的颓萎之气,相反他们带给人的是朝气、清风,他们的文学人生匆匆,充满写作激情!
 从事文学创作的人辛苦,它比过一般的学术研究。文学写作者面对的是这两样东西:面壁和纸墨。要完成一件作品除了你的才智在笔下生花出奇别无它法。所以作家是看重自己劳动果实的人。所以文学团队里每一位写作者每每发表一篇作品,取得一点进步,都当作是自己写作生涯的不断进取,不断提升,也当作是我们共有的喜悦、荣光。参加作协以至成了都匀文坛一分子后,掐指算了算,正好整整十个年头。十年磨一剑,有成功的喜悦,也有失败留下的阴影。
 男儿有泪不轻弹,男儿言志不言败,男儿立强不立衰。
 虽然我等不再年轻,是否还要在文学这条充满光明与曲折大道上继续写作,写十年、二十年、三十年,抑或是一辈子?
 答案是肯定的:文学写作没有终止时,只有进行时。
 ——因为有这条环绕都匀的美丽剑江滋润着我们的才情,因为有这块生我养我的山青水秀的都匀故土护佑着我们的写作灵感,因为有这支充满朝气、锐意进取的都匀作家团队作为我们对文学孜孜不倦追求的坚强后盾,我们有理由相信,我们的写作未来是光明美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