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

鼓藏

皮荣宇2014-10-21 08:10:45
 高高的情山哟,清清的酒河。
 鼓藏的芦笙哟,动人的姑娘。
 天籁的神韵哟,苗人的飞歌。
 浩瀚的星河哟,灿烂的文明。
 这是萦绕在苗山深处的村庄的飞歌,被我冒昧的翻译成了汉语,我是个苗族姑娘,对于苗族的文化有着解不开的情结。每当听到那婉转动听的飞歌,我就飞到了天际,坐在云端,俯视着千百年历的苗族文化。
 2012年11月12日早晨,我正蒙头大睡,妈妈的一个电话活生生把我从梦里拉回来,电话那头妈妈很是激动,她说这次无论如何要回家,口气像是命令,我才恍然大悟,原来是鼓藏节到了。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苗家人,我连最盛大最具有民族特色的节日都忘了,心里难免有些惭愧。在我的记忆里,鼓藏节很神秘复古,我只过过一次鼓藏节,上一次是我十岁那年,因为苗族鼓藏节是十三年一度,无比盛大隆重。我出生的地方叫做南高,那是一个依山傍水的小村寨,也是我长大后常常梦萦魂牵的地方,扎着发髻的少女包着头帕的妇女还有坐在门边抽着烟草的老人;少女的情歌,妇女的酒歌,老人的飞歌,都是我难以割舍的眷恋。但是并不是所有的苗族人都过鼓藏节,也是因为如此南高鼓藏节越是显得古老独特。
 我带几个同学回到了我的故乡南高寨,我的思绪回到了少年时代。于是,我们也一起回到了南高的传说里。听老人说,从前,南高村有个青年叫“引”,他胆子很大,敢于赶走老虎和野猪。有个青年叫“金”,他力大无穷,可以扛动一棵大树。有个青年叫“翁”,他非常勤奋。每天早晨,当人们刚起床,他已经割得一跳草回来。有个青年叫“尼”,非常富有,有一座山的山林。有一天,引、金、翁他们到尼家的山林里坎一片树林,接着把树枝编织成一条木排,他们划着木排向下漂游。他们漂了九十九个弯,到达一个叫革东的地方,遇见了一个漂亮的年轻妇女,那妇女抬头大声的喊:“南高伙子,留下来喝一碗酒再赶路。”金说:“我觉得有饿了,我们停下来吃点饭。”翁看了那年轻女子便悄悄的说:“那妇女眉清目秀。原来是我们寨最美丽的姑娘,但是被一个强盗抢来做老婆,她的心地善良,但是她老公心狠手辣,说不准会把我们命根切了。”,引说人在他乡,小心才是。”那妇女见着好心的郞儿向下漂游了,不予任何理睬,哭成了小泪人。他们漂到一个叫河浑黄的地方,把木材买给一个当地的富人,赚了300两银子。当时,那个地方在过节,敲起铜鼓,全寨男男女女都围在一起跳鼓藏舞。引他们几个看得热闹的气氛,于是也跟着寨上的人吃肉喝酒,欢快的跳舞。跳着跳着,他们感觉人生中最快乐的事情就是跳铜鼓舞。于是他们下定决心用300两银子把铜鼓买下来了,然后他们赶了6天6夜的路回到寨子。尼问他们要树子钱,他们摇摇头,妻子们问他们要钱买绣花鞋,他们也摇摇头。接着,尼大声的学着他们妻子骂他们,他们几个依然抵不住骂声,只好说出真相。尼和他们的妻子看着一个圆圆的,有花纹的,灰黄色的东西。尼怒吼“这个圆东西有什么用? ”他们有口你难言,妻子们骂得更凶了。这时候,山中的猛虎到寨子也来找人吃,野猪也来找玉米吃,尼吓得面如菜色,妻子们吓得屁滚尿流。就在这关头引站起来敲鼓,金用木桶在鼓后面摆动。翁随着鼓声隆冬舞—隆冬舞的声音跳舞,老虎和野猪从来没有这种雄壮的声音,吓得回头便跑,无影无踪。尼看见这个鼓能赶虎豹,便带头来跳舞,妻子们也学着跳舞,整个寨子的人也来跳舞,一起沉庆在欢乐之中。接着、各家都派人喊舅舅、舅妈、姑爹、姑妈来跳铜鼓舞,全寨的亲戚都团圆了,周围九村三十八寨的男女青年听了,也闻风而来,整个寨子不知不觉一过就是十三天。本寨子的姑娘会看上外寨子的小伙子,就嫁了出去,外寨的姑娘看到南高寨上有枫香树,寨下有巴拉河,寨中有青瓦房,寨两边有望不到头的田野,便留下来当新娘。后来,引、金、翁、尼、波五个男子汉商量,考虑当时经济有限,寨寨年年有苗年节,因此鼓藏节作为最大最圣神的节日,每十三年过一次,商量完毕,他们五个男子汉把鼓埋在波家门口的院坝土下。
 爷爷告诉我们,1973年11月,南高寨只有81户人家,有40户是低矮的、灰色的老房子,是解放前留下来的。有41户是新建起得木房、吊脚木楼,一楼二楼已装修完成,三层是空荡荡的,只是木板和挂上去的一排排玉米和辣椒。寨脚下我家门口有一个篮球场,寨子有一所小学,教学楼是木楼,学校旁也有一个球场。320国道在距离寨子一公里的地方绕过去。从320国道进寨子先走500米田埂,过一座20米木桥,再走480米的路便到寨子。那年的鼓藏节、是我爸和堂伯父一起到九板寨喊舅舅来过鼓藏节,他们两个又到龙家喊姑妈。过鼓藏节时,我家只有3门亲戚一起来过节,有舅舅一个人,有姑妈和她的女儿、堂姑妈和她的儿子。第一天,舅舅和姑妈放炮竹进家,他们连续放着炮竹,时间均超过15分钟,按习俗当天晚上吃他们带来的鸭子,第二天是舅舅亲自动手杀猪。第三天。。。。第四天开始跳芦笙跳铜鼓,人们穿着节日盛装,从四面八方赶来,把芦笙场围得水泄不通,热闹异常。
 1986年11月十三年一度的鼓藏节又到了寨子住户发展到了126户,其他方面也是一样,每户都有了交通工具自行车,家家有黑白电视机。这一年我家有5门亲戚来我家过节:包括舅爷、姑太、堂姑太,姨妈,外公外婆。他们进家连续鸣炮竹30分钟,整个寨子家家户户都鸣炮竹,整个寨子如山崩地裂,翻江倒海,浓烟滚滚升腾,后几天的日程依次照旧。
 1999年11月,十三年一度的鼓藏节到了,这一年,寨子有152户人家。公路320国道修到了寨子脚下,当年的木桥变成了水泥桥,村小学的木楼也变成了二层的砖房。这一年来我家过节的亲戚有五门:有舅舅、姑太、外公外婆、两个姨妈。后来姑太去世,这门亲戚就远了,这次他们进门过节鸣爆竹的时间到了50分钟,整个寨子都是爆竹声,整耳欲聋,浓烟把整个寨子都覆盖了。第一天、第二天、第三天、第四天活动内容依旧,跳铜鼓舞的时间由3天延长到了7天,每天寨子下面都有放电影、拔河、篮球比赛等活动。
 2013年11月23日,鼓藏节又到了。这时我们寨子有了181户人家,从开始住在山的中间一直扩展到了山腰甚至山顶,整座山差不多都建了房子。这时解放前留下来的房子只有寥寥几栋,其它的都是后来新建的房子。最漂亮的要数90年代后建设的房子,房顶盖的是青瓦,中间的瓦堆成一个尖角,两边的瓦堆成牛角一样弯角,远处看起来气势恢宏。房子从一层到三层全部用杉木树装修完毕,还擦上桐油,紫黄色,非常漂亮。房子门前都修有光滑的水泥沟、水泥路,整洁美观。屋里的变化更大,地上都贴着地板砖,地板砖上放着整齐的沙发,墙壁上有大彩电,屋顶有明亮的彩灯。最明显的变化是在整个寨子的正上方,有一座高速公路的特大桥从上面跨过,从寨子仰望,各种各样的汽车来来往往,与白云相吻,构成了一幅特殊的新时代风景。
 我们刚到寨子边,车就缓缓停了,我探过车窗往外前去,是一排排的汽车,望不到头,回头看看车后,也是一排排汽车,望不到尾。再看看巴拉河畔,河滩边上一片的汽车排列的整整齐齐,这完全不是我记忆中那个古老寨子的样子。过了好半天汽车也没挪动几步,我有些着急的问前面:“你们的车怎么又停下来了呢?”前面一辆车的司机回答:“是寨子里的人给客人敬酒呢!”
 我们的车只好慢慢跟着前进。当前面的车突然往前开去后,我才发现我们来到了寨子门前,前面有人招手,我们的车只好停下,这时一位头戴银角身穿紫银装五官长得像宋祖英一样美丽的少女端着酒杯朝我们走来,旁边的村民介绍说这是鼓藏头大儿子生苏的新娘,是从湖南嫁过来的,名叫敏。本来不敢喝酒,听完了介绍,看着她美丽而善意的笑容我接过一双玉手递过来的一大碗酒一饮而尽,欢笑声欢迎声不绝于耳,接下来是一个英俊的小伙子拿着一个大碗来敬酒,又接着来了一位用大盆敬酒的中年男子,于是我们未进家门就已感觉有些醉了。
 我们喝完后继续前行来到寨子中间,来到了家门口,这时整个寨子好像进入了激烈的战斗,噼里啪啦的爆竹声、人们因听不清楚而大声的说话声、欢笑声交杂在一起。天空中是烟花绽放的光亮和弥漫着整个寨子上空的烟雾。客人们纷纷从车上拿出礼物搬进主人家,礼物主要包括糯米饭、一只雄鸭子、7条鱼、一壶酒,胆子大些的男子便去搬下爆竹,在主人家门口铺开,然后点火,胆子小些的女子便拿了其它礼品赶紧往主人家里走去,有些走得慢的还没到门口就被正在燃放的爆竹挡住了去路,无奈只有捂着耳朵退回来,只能等燃放完后才敢过去,由于爆竹太多他们等了很久,好不容易完了又有新的客人到了,整个寨子的爆竹声一直连续不断,所有的飞禽走兽都吓得到处乱串,唯有巴拉河里的鱼还是那样悠闲的游着。
 当晚,主人家着急招呼所有客人就坐,主人念祭词,之后就开始吃饭喝酒,主要喝客人送来的酒,还有鱼和鸭。我们家共有40桌客人,桌上的菜有酸汤鱼、青椒鱼、啤酒鸭、烤鸭、牛杂、凉拌折耳根、酸汤菜、吃的是糯米饭,那是姑爹和伯母经过一夜的努力做成的,客人们对其赞不绝口。
 酒足饭饱之后,主人就开始向客人介绍寅日的议程,而且必须用鼓藏语说,不会说鼓藏语的则不能说话,交流只能用手势,这种当地的风俗让很多外地的客人不知所措,虽然不习惯,但是他们都入乡随俗,尊重当地的习惯。
寅日早晨5点钟,天还没有亮,鼓藏头家最先开始杀猪,猪的叫声震动了整个寨子。这是一个提示,所有的人家必须在鼓藏头家开始杀猪后才能杀。我家的第一头猪是舅爷杀的,第二头按理应是舅舅杀,但因舅舅从没有杀过胆子也小,就只拿着刀在猪的脖子处比划了一下,在一旁的客人就帮他杀了,我家从早上5点多一直杀猪到中午12点,一共杀了10头黑色的肥猪,居全寨之首,所有的客人都全部一起上阵,也要花上大半天才能把所有的猪收拾的干净利落。
 直到中午1点钟才吃午饭,开始时先吃切成三角形的一大块肥肉,俗称坨坨肉,每个人都必须吃一块,而且必须吃完才能吃其它的东西,让客人吃三角形的肉是欢迎客人最重要的礼节。下午三四点是送客的时间,主人给客人的礼物是一只猪腿,一般猪腿都有30至40斤重,有些猪特别大的可达50至60斤,猪脚越大体现这个客人越是尊贵。有的客人抬着这么大的猪腿出门,扁担都弯了腰,一个个都笑得合不笼嘴。
 卯日,天刚朦朦亮,家家户户都起来蒸糯米打糍粑,并把糍粑做成圆形状,有大有小,大的像鼓,小的也有碗那么大。全家人齐上阵一起打糍粑,共同分享收获的喜悦,其乐融融。
 辰日,上午十二点,全寨老少都到埋木鼓的地方举行祭鼓仪式。鼓委会成员两人从鼓藏头家抬一头已经杀好并刮了毛开了膛的猪、两人抬糯米、两人抬甜酒、两人抬酒、鱼、鸭子,还有一个人抬一棵树,并且根茎叶都保留。所有的成员都抬着东西往山腰埋鼓的方向走,三个鼓藏头跟在后面,在路边站着穿着苗族盛装的热闹人群,两个年轻的小伙子在最前面一边走一边放着鞭炮,一直走到埋鼓的地方才停下。接着三个鼓藏头坐在凳子上,他们的夫人也坐在旁边,其中一个老人口念祭词,第二个老人在地下测量,从左到右,确定好地点后在地上画了一个圆圈,然后用锄头挖来挖鼓,一个圆形的木鼓板慢慢的露出来,接着在旁边烧香,倒酒进行祭祀活动,第三个鼓藏头用酒杯倒满了酒来敬前面两个老人及其夫人。祭祀做完之后又用土把鼓埋了起来,鼓委会成员把抬来的甜酒、糯米等分给在四周看热闹的亲友和客人。敬鼓完毕,三个芦笙手开始吹着芦笙,鼓藏头及夫人们跟在芦笙手后面围着埋鼓的地方一边走一边跳舞,转了三圈之后,旁边的乡亲及客人也跟在后面跳起舞来,又跳了几圈后众人开始抬这东西穿过寨子顺山而下,前往寨子脚下巴拉河河边的沙滩,举行开幕仪式。
 开幕式会场设在离巴拉河只有十多米的河滩上,会场的背景是铜鼓芦笙和整个南高寨的寨貌。地下铺了红地毯,前面摆放着一排桌子,村子里的主要负责人以及一些市级乡级主要领导开始就坐。由鼓藏头宣布开幕,接着放了13个礼炮,礼炮的声响惊天动地,整个寨子顿时沸腾起来。由20个小伙子抬着一头活猪来到会场中间,待放好后,村民拿起杀猪刀往猪喉咙捅了进去,当收回来是喷出来的血溅了他一脸,周围的人们都笑痛了肚子。一会儿后,小伙子们又将杀死的猪抬回去,芦笙手来到会场中间,跳侗鼓舞又开始了,芦笙手走在最前面,跟着的是戴着高高银角、穿着五颜六色、闪闪发光的银饰服装的姑娘们;接着是盘着发髻的中年妇女,他们的衣服没有年轻姑娘们的那么鲜艳,但是其做工精细,也是非常的漂亮;在后面的是上了年纪老年人,他们戴着帽子,穿着绸子,显得很有威严。他们跳了几圈后,一些孩子也牵着大人的手跟着学跳起来,周围的客人也加了进来,就连黄头发蓝眼睛的国际友人也都跟着节奏翩翩起舞,所有人都是演员、所有人都也是观众,在蓝天白云底下,绿水青山之间,整个会场成了一朵耀眼的、转动着的银花,这场景令人终身难忘。
 此后的十天,白天举行挑水比赛、骑摩托车比赛、斗鸡比赛、捉鱼比赛、拔河比赛、篮球比赛,到处充满激情。晚上开展吹芦笙比赛、情歌比赛、文艺比赛,到处歌舞升平。
 第十三天,举行闭幕仪式。跟开幕仪式一样的会场布置,寨子的主要负责人和乡镇领导坐在台前,由皮悟洪同志致辞,皮悟炳同志作南高寨未来十三年的发展规划,希望全体村民共同努力,共创南高寨辉煌的未来。接着举行吹芦笙讨花带活动:这是单身的年轻人最为期待的活动,主要是周围寨子未出嫁的年轻姑娘人在广场中间跳舞,本寨子的小伙子吹着芦笙在周围寻找中意的姑娘,遇到中意的姑娘则靠近去讨花带。芦笙的词义是:你是哪家的姑娘?你真是个好姑娘!你是昨天来,还是今天来?给条花带好吗好阿妹?给呀给呀好阿妹!
 小伙子九里站在跳芦笙舞的长队里,一边吹芦笙一边寻觅着,突然他看到一位眉清目秀的姑娘,她戴着银牛角,穿着银衣,美如天仙,九里便吹着芦笙来到这个姑娘身边讨花带。姑娘随着芦笙的旋律跳舞,却一直微笑不语,九里吹着芦笙随姑娘走了3圈也讨不到花带,不免觉得害羞而面红耳赤。旁边的观众都在大喊:九里加油!九里加油!那气势不亚于刘翔跨栏时观众的欢呼声啊。又转了3圈,姑娘终于向她的姑姑使了个眼色,她的姑姑高高兴兴的走进来取下姑娘身上的花带和银项圈挂在九里的芦笙上面,旁边的人便拿称来将银项圈称了,然后告诉鼓藏头,接着鼓藏头拿着银项圈站站高凳子上大喊:“这个项圈值一万元!”九里的爸爸听了,赶紧拿出一万元交给姑娘的姑姑,钱收下后她们便相互敬酒,旁边的人们也都来庆贺,喊声响彻云霄,可是夜里两家人喝酒正尽兴之时,那姑娘却红着脸略显不安的说,她自己是一个在校大学生,不能留下来做新娘,于是九里家这一万块钱,就当是资助一个大学生上学了,这变成了后来村民口中的一个笑话,本来是讨媳妇的,没想到变成搞慈善了。得新也吹着芦笙,眼睛盯着姑娘的队伍,他看中一个高挑的姑娘,便吹着芦笙来到姑娘的身旁,吹着讨花带的曲子,那姑娘含情脉脉的看着得新,樱桃小口乐开了花,白嫩的脸上荡起了迷人的笑容,得新的心也甜蜜蜜的。得新先是讨得了花,之后又讨了项圈,接着又讨了压领,全场欢声雷动。拿着东西称了后,鼓藏头杨光先又站在高凳子上大喊:“这项圈、压领值两万元”得新的父亲笑呵呵的拿出两万元交给那女孩的妈妈。接着他们也是相互敬酒,那姑娘的母亲虽然体弱多病,但今天她一反常态,心花怒放,整整喝了一碗酒。得新的父亲因建房子劳累过度得了劳伤,也笑哈哈的将一碗酒喝光。据说后来因此到医院输液一个星期,但他们还是觉得很高兴,因为,当山花烂漫的时候得新和这位姑娘就结婚了,爆竹声,欢笑声都在抒发着整个寨子人心中的喜悦。翔央也吹着芦笙向一高个子的姑娘走去,到姑娘面前讨花带,姑娘个子很高,但是看起来确实娃娃脸,顶多十三四岁,但是翔央也只是个十七八岁的小伙子,于是他勇敢的吹着芦笙讨花带,一直跟了5圈小姑娘才笑出来。姑娘的母亲是个三十多岁的漂亮妇女,她笑着出来把花摘下带在翔央的芦笙上。当天晚上,小姑娘的父母戴着她来到翔央家喝酒,小姑娘和翔央坐在沙发上,你看我,我看你,都情窦初开羞于开口,笑而不语。翔央的父母亲都热情的款待着小姑娘天人一样的母亲和健壮如牛的父亲,喝着喝着,翔央的父亲凳子不稳仰面倒了下去。好几个人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扶他从新坐好,坐好后不服输又跟众人喝了几杯。不不久那小姑娘的母亲也不胜酒力“噗”的一声吐了酒,那小姑娘赶紧过来一手扶着母亲一手扶着父亲和众人告别离去。翔央也赶紧过来帮忙送客,才送到门口又发现自己父亲又倒了下去,小伙子一眼看着小姑娘离去的背影,一眼看着已烂醉如泥的父母,一时竟不知所措……由于翔央对小姑娘放心不下,安排众人帮忙照顾父母后又去送小姑娘及其父母,直到他们安全到家,据说后来这桩婚事也没有成功,因为在苗家最遭人嫌弃的就是蛊惑之说,凡事会蛊惑的人家都被视为不干净,而这个小姑娘的妈妈就会下蛊,众人都叹着说,难怪生的那么好看,原来是鬼变的呀。
 这次讨花带活动,还有其他5个人成功讨到花带,他们也都有着各自不同的经历和故事,但是都有着一个共同美好的结局,当第二年的春天到来的时候,他们都将和自己中意的姑娘喜结连理,开始美好的生活。
 讨花带活动结束后,第二天鼓藏头宣布“南高寨鼓藏节闭幕”,接着鸣礼炮,漫天的烟花,照亮了整个南高寨的上空闭幕的当天晚上,在会场上,文艺演出继续进行;球场上,在放着具有特色的苗语电影;游方场上,男女青年在对唱情歌,情歌阵阵,飘进山寨的每个角落。在每家每户的家里,都有满满的客人在喝酒划拳,跳板凳舞,把木楼震的咚咚响,整个山寨热闹非凡。
 广场上的大喇叭播放着特色的民族音乐:
 亲爱的客人啊!
 请你留下来。
 老人留下来,当我们的老人!
 小伙子留下来,当我们的女婿!
 美丽的姑娘留下来,当我们的新娘!
 商人留下来,跟我们一起开发!
 过一次鼓藏节,此生不虚了。是什么原因能够使我在大山深处的故乡一年一年的快速发展,鼓藏节一次比一次丰富呢?风迎面吹来,我的头发向后扬着,形成了数不清的问号。期待下一次的鼓藏节更加精彩的故事,而那年,我已经三十岁了,也许已为人母,也许过着更好的生活,我心里对苗族文化解不开的情结让我默默地许下一个承诺,我一定会再回来,一定会带着祝福和一支笔回来,然后用心描写出我故乡的鼓藏神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