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散于异乡
李之平2014-09-17 11:52:52
聚散于异乡
李之平
好几年前看过一位美国黑人作家写的一篇《在异乡过圣诞节》的散文,写得很实在,语言朴素,情感真实看着我触动多多。文章将人生没有终点的漂泊之苦消解为守望和期待,明光与温暖,也就是再多的漂泊远离也装着家和幸福的滋味,便也能苦里得乐了。过节和团圆时的幸福,点点闪亮于字里行间,实在是一种寥落中的温情与趣味。
生活本就如此不定啊。但怀揣对生命的坚持和信念,任何时候都能有发自内心的快乐的。
几年前我也提笔写下《在异乡过年》的题目,写了几句话便搁下了。今年春节心里又特别有触动,对这个话题心里惦记了好些天,今儿才能提笔写起。
过年过节,在中国人的心目中无论怎样都有些不同的意义。这意义是千年习俗推攒的力量,是我们记事以来攒在心里的一份幸福期盼,是活下去的滋味吧。不然,日子里的重复与平淡,如何让自己坚持走好几十年路,忍受生存的压力和折磨,疾病的困扰与伤害呢?然而家却是精神与情感一切寄托的根源,离开是为了聚在一起。聚在一起是为了更快乐的聚会。家也许一年到头都空着,却是无时不刻积攒聚会时的能量,让所有掩藏的激情爆发啊。
在异乡过年,加上有四年中学在山西家乡过,已经二十多年了。自从95年从家出来,极少在父母的家或与父母一起过年。说来,有父母在的家才是家。古语云,父母在,不远游。道出了问题的本质。
现代人走偏了,偏偏要远离父母,从此过上永无安宁踏实的生活。
难免要怀念小时候。那时候过年,自然最是开心,也是真有所期盼。那个贫瘠的年代,过年就是上天堂生活一阵。过年意味着有新衣服,大家可以比着谁的衣服好,谁的最稀罕。有小小的压岁钱(尽管我有压岁钱的年份极少,钱数也少得可怜),有饺子吃,有白面享受,有肉,有平常绝吃不到的真滋菜(也叫杂烩菜),有蒸的、炸的黄米年糕,有家碘豆腐等等。还可以走亲戚,在亲戚家尝用特别美食,坐热炕,享受贵客礼遇。看放鞭炮或自己放炮也是小孩子最开心的事。女孩子自然不参与那个,但跟哥哥们一起玩,也开心得很。我们要从初一到十五享受美食,享受一年中父亲做饭的短暂时光。那可真是节日啊,集中了一年中所有的幸福时光。那个时候,对于杨白劳过新年那样的凄惨事,仅仅是戏剧里的表演吧,我们只有疯耍疯玩,快活着。因为,家和家乡就在脚下啊。
九岁时,即七十年代末全家就搬迁至新疆,生活环境、社会关系的改变以及民族差别、生活水准等等带来巨大的心理落差,情况远没以前好了,刚去新疆前几年过得很辛苦,要是麦子填补五个正在成长中的孩子胃口问题。作为异乡人,口音怪异,心里气质,言语行为相异,要接受同学的嘲笑和民族人的打骂。对于我来说,第一次产生孤独感,相信家人都一样。尤其是在过年时,家里隐约弥漫着身在异乡的凄凉感。那几年过年我们都没新衣服穿,初期也只能穿着老家带来的布做的衣裳,很土气,让同学们笑话。这是我第一次体会到零落异乡的苦涩。无论如何,家和家乡本事一组同根同源的词组,活生生被拆散,无论如何是缺憾的。
八十年代中期我回到回山西老家上学,在故乡却也是远离父母。异乡过年的滋味初次体味。山西求学那几年过年时虽然姨妈家,也是杯盘满碟,祭祀活动繁盛,准备过年的程序复杂,但我感觉不到多少年的滋味,心不在焉,无所适从,恍惚、忧郁。我相信母亲在三十那晚的饭桌上一定多摆了一副筷子,那是为我象征性留的位置。这是我家的传统,过年时,必定要为不在家的亲人留下特别的位置。
95年来广州闯荡以来,在广州和北京经历了十年的漂泊生涯,一直到05年成家。那十年过年于我是最感心酸,也最害怕过年的。有五年吧,我是一个人过的,也几乎是眼泪伴我度过。那次腊月二十五六了,跟弟媳吵架,被一时生气的哥哥赶了出来,他可能只是气话,但我就真的拎着大包小包跑了。当时在哥哥一个朋友租的房子里一个人住,年前几天和三十初一几乎在眼泪中泡着的。二十多年的眼泪像是全部聚拢来汇在一个大缸里,不流出来就会撑爆似的,没完没了地哭,让自己确定成为天下最凄惨最可怜的人。
在北京过的第一个春节是2000年春节。命运峰转,再次将我捉弄。那是辗转北京新疆想做些事,但均未成功,临过年前穷困潦倒之中硬是离开新疆,坐硬座到了北京,住在一个老乡租的房子里,很快大病一场。过年时,他们去亲戚家了,留我一人,我亦是在极度凄寒中让电视里的喧滔蹂躏着我极为孤弱评贫瘠的心,眼泪便无法掩饰,流了一夜。想来真是没出息,可是在万家团聚的日子,看着电视里,听着周边的鞭炮欢腾声,我无法忍住悲伤。觉得这是人间最悲惨最无人道的时刻,真是非人待遇啊。现在想来心情还是很复杂,难受。可是为何如此呢?我想还是跟自己不善交往,性情和人生失败的外在表现吧。(这些若长可删)
05年结婚以来,便是与先生共度新年的时光。但因二哥也在广州,05年父母也来了广州,便每年都在广州过年了。07年父母回去后,我们也都在广州过。过去五年,我们在一起总还算开心,总算享受到有亲人相伴的团圆的气氛。大概那也是二十年来最感踏实温馨的年节。真的是应了那句话:有家才有爱,亲人是至福。
现在,我们都人已中年,也再无年少时对过年的兴奋和热切之心,也很难得感受团圆温馨之人生幸福,每一个年来临时,我们只能努力祝福着,漫天界地祝福着亲朋好友师长前辈,却是想给自己一个最真实,最可触摸的前景和现实生活,让自己不至于在人世太过漂泊,不要与家太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