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泊诗会·向太阳”《太阳诗报》二十五年活动记(下)
花语2014-09-11 20:59:05
《曲阜行》
——“水泊诗会·向太阳”《太阳诗报》二十五年活动记(下)
文/花语
2013年12月某日,三辆车满载着梁山豪情奔向曲阜。我和诗人安琪,沙白及沙白之子小抗抗,仍然坐平谷诗人刘朝东的那辆商务版尼桑。这辆被车主认定平时用来拉货的车,由福建诗人张小云和刘朝东轮换着开,我们依然打击着有点矫情的诗人刘朝东,因为有车却自认是生存在生活最底层的人,如果不被打击,让我们有点良心受挫。刘朝东在来时,不断向我们炫耀他在哪个杂志发了多少作品,得了多少稿费,出的诗集卖了多少钱,第二次婚姻找了一个比他小多少的80后,沾沾自喜之情溢于言表,那显然,是在炫富!不打击他几下不是我花语的风格,我告诉他,诗人张小云也找了一个北京的80后,而且,倍儿漂亮!大家都在北京生活,别动不动就说自已生活在最底层,而实际上开着小店,有实体,靠劳动在创造幸福,日子过得风声水起,应该活得不卑不亢!有点小争论的车内气氛在沉闷片刻之后,刘朝东突然说起小时候的事情,他的母亲捡破烂为生的故事,听了这段经历,我和张小云不约而同的说,你讲了这么多,就这段,是我们想听的。不伪装又不猥琐的真实,才是诗人应该持有的人生态度。
我们依然没有办法追上诗人张脉峰的车,不论来时,还是离去,曾经当过警察的诗人张脉峰仍然保持着抓贼的速度,在曲里拐弯的高速路上“跳着”S型的探戈。在车上,我请求张小云用手机支付宝帮我买了一张回京的车票,因为公司催我回去上班,不敢再在曲阜耽误。一路前行,不久,我们就集体上卫生间时,看到了街边的路标:孔子故里,曲阜。诗人安琪很激动地按动快门,记下那光辉的一刻。
这是我第二次到曲阜。第一次是2005年的夏天,那时,我在珠江地产旗下的天津帝景温泉酒店供职,公司集体组织的泰山游,顺道光顾了曲阜。曲阜是孔子故里,孔府,孔庙和孔林是我们要参观的重点所在。
我是踩着文革尾巴出生的一代人,由于我小时候生活在部队大院,军营里一溜的青砖瓦房(据说是苏联红军建的),我家外墙的黑板上,曾经写过的批林批孔,在我少年的幼小心灵里留下了阴影。于是,孔子,一直被当作一个坏人,留在我的潜意识里。长大后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在历史的坐标里,孔子被定位为统治者利用的工具,被初中课本宣传着。这件事影响了我对孔子的看法,正如初中历史把袁世凯说成一个出卖国家利益的叛徒,而当我们到了安阳袁公林,当地人却把他当英雄一样在供奉,让我感到疑虑重重一样。孔子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呢,说实话,我至今没有研究过。
没有研究过孔子的人参观孔府,对我来说,就是蜻蜓点水。午餐安排在一个很是豪华的酒店,进门就看到了孔子相。诗人安琪拜了又拜,又合影留念。我也拍了,图文同期,微信上写的是:太阳诗报25周年庆,曲阜之行,孔大爷家的午餐,真心好吃!
午餐是诗人张脉峰的朋友安排的,是专吃孔家菜的地方,席间诗人们清唱过几首搞笑的歌曲,引来一阵笑声,而诗人张脉峰几个当过兵的朋友频频碰杯,看来存留在人们心中的军旅情结,时光也不能抹去。午餐后,大家开始分头游览孔府和孔庙。在进孔府之前,诗人安琪先是看中了小贩手中有关孔子的宣传册,后又看中题了字的扇面。此扇面后来被张小云,安琪和我,分别拿在手里当成了拍照的摆设!寒冷的冬天,穿着羽绒服、摇折扇的POSE,几次逼出了我的眼泪。俺不得不说,诗人个个都是搞笑的天才。
话说进孔府之前,我们都瞧见了一拱石桥边卖萝卜的板车,被雕刻成花,割成条形,外绿内红,又煞是好看的“心里美”,引来我等争相拍照。最后诗人沙白还亲自掏钱买给我等分食。果然是又甜又脆,清新可口。这其间本人不胜脚力,穿着高跟鞋的脚,真是不想再走路。一直在边上相跟的小抗抗,还亲自帮我背过包。他小小的个子,背着我鼓涨的挎包,戴着一个绒线帽,真像从动漫中走出来的卡通,但小家伙兴致甚高,一直高高兴兴很合作的与我等合影。我们出了孔府进孔庙时,沙白同学看中一个有关孔子的竹简掏钱买下。而由于本人对孔老二不感兴趣,在孔庙门口,买了一把油炸的“虾伞”,与小抗抗,张小云等分食着,高兴的不亦乐乎!
黄昏时分,踏着青砖的小路,漫步古色古香的古城,我们开始回撤。空气中散漫的一种陌生气息,将我紧攥。确切地说,我还没有理解这座城市和因孔圣人命名的儒家文化。
因为各有急事,我等收拾行李奔向曲阜火车站。我,安琪,沙白三人回京,而诗人张小云去南京。当晚请客的是诗人安琪,她请我们吃的是汉堡包。因着诗人安琪对孔子的毕恭毕敬,回京后,我仔细百度了孔子的生平。发现少年时被误导的中毒之深,可谓幼稚!
孔子早年丧父,家境衰落。他曾说过:“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年轻时做过委吏(管理粮仓)与乘田(管理牲畜)。他虽然生活贫苦,但好学上进善于取法他人,曾说过:“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由于他知识渊博,开始授徒讲学,是私人讲学之风的开创者,打破了学在官府的传统,进一步促进了学术下移,对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孔子自20多岁起,就想走仕途,对天下大事非常关注,经常思考治理国家的诸多问题,他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世界十大历史名人之一。孔子认为,治国的根本在于“人伦纲常”、治国的前提在于君要严于律己、治国的基本方法,“选才、富国、育人,立法”、治国的基本原则,讲究信用,爱护人民。
孔子一生有许多名言流传万世,诸如“性相近,习相远”,“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等等,让我等受益非浅,至此,我不再喊孔子为孔大爷或孔老二,而是尊称,孔圣人!改变对孔子的偏见,大概是我到曲阜最大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