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

昙花

耘夫2014-08-23 10:29:37
 昙花今晚一定会开的。
 单位同事养了一盆昙花,粗放的,花盆很旧,土也是两三年了未换,水有时候浇,有时候是雨水。但是今年这盆昙花竟有十七八朵,花蕾由小小的黄豆粒似的经过了一个月左右的时间,一天天的长大,而且就要绽放了。下午下班后有同事没有回家,我在家吃完饭到单位快九点了,展现在我眼前的昙花已经裂成一条条的带子,雪白的花瓣轻舒玉臂,花托像仙女的彩绸一般;成束的米黄色的花丝徐徐绽出,中间的花柱高高翘起,美丽的昙花以惊人的速度奇迹般怒放了,吐出了浓郁的馨香…… 
 因为我从未见过昙花,有这么好的机缘,却没能完全看到昙花由花苞而绽放的过程,我心里有一丝淡淡的遗憾。
 如此明艳,如此纯洁的花儿,偏偏在夜里开放,这是自然造化的神奇吧。有关书籍这样解释:昙花一现,本出自佛经,指美好的事物出现的时间很短。昙花是一种灌木状肉质植物,花朵非常美丽,但是开花时间却只有三至四小时,可谓十分之短。人们用昙花一现来比喻美好事物不持久。出处:《妙法莲华经•方便品》:“佛告舍利佛,如是妙法,诸佛如来,时乃说之,如优昙钵花,时一现耳。”但,宋代苏轼有“优昙钵花岂有花,问师此曲唱谁家”的诗句(《赠蒲涧信长老诗》),根本否认它能够开花,只能是不实之辞。 “昙花一现”里的昙花指的就是优昙钵花,这个成语原来的意思是比喻事物稀有或极难得出现。后来,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意义后来渐渐发生了变化,人们常常用“昙花一现”比喻事物出现之后很快就消逝。同这个后起的意思相应,原来属于无花果类的优昙钵花被“移花接木”,转换成了仙人掌科植物昙花了。那么,昙花为什么在夜里开放呢?这是由它的原产地的气候和地理特点决定的,它生长在美洲墨西哥至巴西的热带沙漠中。那里的气候又干又热,但到晚上就凉快多了。晚上开花,可以避开强烈的阳光曝晒;缩短开花时间,又可以大大减少水分的损失,有利于它的生存。使它生命得到延续。于是天长日久,昙花在夜间短时间开花的特性就逐渐形成,代代相传至今了。
 可是,也有“多事”的人,想办法促使昙花在白天开花。花卉园艺学家采用以下“偷天换日”、“颠倒昼夜”的科学办法予以实现。在它的花蕾长到十厘米左右时,每天上午七点钟把整株昙花搬进暗室里,造成无光亮的环境。到傍晚八九点钟,用一百到两百瓦的电灯进行人工照射,这样处理七至十天后,昙花就能在白天,即上午七点到九点开放了,并能从上午一直开放到下午五点钟,才完全闭合。目前还有不少人种的在白天开花,一朵花能开一至二天的主干细圆、分枝扁平呈令箭状的,那是“令箭荷花”,而不是真正的昙花了。
 美丽的花儿自然有着美丽的故事。
 这是民间的传说。昙花原是一位花神,她每天都开花,四季都灿烂。她还爱上了每天给她浇水除草的年轻人。后来此事给玉帝得知,玉帝于是大发雷霆要拆散鸳鸯。玉帝将花神抓了起来,把她贬为每年只能开一瞬间的昙花,不让她再和情郎相见,还把那年轻人送去灵鹫山出家,赐名韦陀,让他忘记前尘,忘记花神。 多年过去了,韦陀果真忘了花神,潜心习佛,渐有所成。而花神却怎么也忘不了那个曾经照顾她的小伙子。她知道每年暮春时分,韦陀总要下山来为佛祖采集朝露煎茶。所以昙花就选择在那个时候开放。她把集聚了整整一年的精气绽放在那一瞬间。她希望韦陀能回头看她一眼,能记起她。可是千百年过去了,韦陀一年年的下山来采集朝露。昙花一年年的默默绽放。韦陀始终没有记起她。 昙花一现,只为韦陀。所以昙花又名韦陀花。
 在中国文学里,写荷花的很多,汉乐府里就有“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的优美诗句;到宋代有杨万里的“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诗句, 诗人用一“碧”一“红”突出了莲叶和荷花给人的视觉带来的强烈的冲击力,莲叶无边无际仿佛与天宇相接,气象宏大,既写出莲叶之无际,又渲染了天地之壮阔,具有极其丰富的空间造型感。“映日”与“荷花”相衬,又使整幅画面绚烂生动。而宋人周敦颐的名篇《爱莲说》,既直接写了莲花即荷花的“形象”,更是借莲花来托物言志,表达了自己洁身自爱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志趣和精神境界。
 歌咏吟颂菊花、梅花等花花草草的诗词文章从古至今是不胜枚举的。那么,跟许多的花儿一样,也应该有不少吟诵昙花的古诗词吧,可惜我翻阅了手头的古诗词书籍,没有找到一首,甚至一句也无。
 名不见“经传”的昙花,然它的药用价值却不容小觑。它能清热止咳 防治肺痨哮喘;可以治疗心悸失眠、心胃气痛;还能清血排毒 防治便秘;也可以防治高血压、血脂过高等。应该了不起了吧!
 昙花,纵然夜间开放,但是少不了有人欣赏。但在欣赏的时候,能够记得冰心的诗句吧:
 成功的花, 
 人们只惊慕她现时的明艳! 
 然而当初她的芽儿, 
 浸透了奋斗的泪泉, 
 洒遍了牺牲的血雨。
 昙花,绽放不过三四个小时,生命何其短暂!但是它美丽过了,灿烂过了,有何缺憾!高君宇,在中国现代革命史上,和孙中山、李大钊、周恩来等有深入交往的地下革命工作者。他为中国革命义无反顾,赴汤蹈火,舍身取义。他死年三十岁,高君宇在他的照片的背面写着这样的话:我是宝剑,我是火花,我愿生如闪电之跃亮,我愿死如彗星之迅忽!邓颖超在高君宇去世后写了以下的文字:“我和恩来同志对高君宇和石评梅女士相爱非常仰慕,但他们没有实现结婚的愿望,却以君宇同志的不幸逝世的悲剧告终,深表同情。缅怀之思,至今犹存。”同样,高君宇的未婚“爱人”石评梅,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也很少有比较详细的介绍,但是她给世人留下了不多却是不朽的作品。石评梅在高君宇去世时隔五年后也溘然西去,卒时年仅二十有六。他们难道不似昙花美丽过、灿烂过?在生命的历史长河中,与他们仿佛者又岂止千千万万!
 至此,生命与活着的真意不言自明了吧。
 当然,我们在思考生命与活着的真意的时候,还有一个就是昙花与隋炀帝有关的故事,需要我们用心的去读读。据说是隋炀帝下扬州玩赏,听说昙花很漂亮,就命人大肆的造船,动用劳动力为他造船修水路。待到昙花开放的时候就下扬州游玩观花。谁知道当隋炀帝到了那儿却发现明明开的很繁盛的昙花,却不知为何在一夜之间全部凋零完了。遂人们就说是:因为昙花是君子之花。不屑于趋言附会的去讨一个腐败昏庸的皇帝的欢心,于是就在一夜之间凋零。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为了不让这个腐败昏庸的隋炀帝看到自己花开时的美丽,昙花就宁愿在夜间开败,只是一现,却美得惊人。
 昙花于是似乎就有了“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的高贵品质,可叹更可敬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