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

香香端午节

丁纯蓝2014-06-03 09:59:20
端午节起源很早,是江南上古的传统,这是个很好的节日,一切欣欣然,气象更新,人们神清气爽。
中国的三个传统节日中,端午节很招人喜爱。该开的花己经争先恐后地开放。石榴花一朵朵绚丽于枝头,美人蕉也亳不逊色,娇艳于花园中,野菊花在风中自由自在地与蝴蝶嬉戏,就是普普通通的草也散发出好闻的香味。我买回一盆栀子花,风一吹淡淡的香飘满屋,它为我花开三朵。茉莉花也开了,该结的果子也成熟了,桑葚也可口又可黑头发,夏至一到,桃、杨梅、西瓜好看又好吃。这还不算,粽子成了端午节的普及食品,唐代的温庭筠的“盘斗九子粽,瓯闹渔歌响,风动角棕香”,以及唐代元稹的“彩缕碧筠粽,香粳白玉团”写出了粽子的的味道和形式,也可以说明粽子从唐代一直香到现在。
民谚有“清明插柳,端午插“艾”的说法,端午时节成了一种自觉行动,家家户户门上都要悬挂香艾和菖蒲驱病毒。只要每年五月初一到来,我就开始上街买香艾,长长的香艾和菖蒲扛在肩上在风中张扬,让人身心放松,菖蒲含挥发性芳香油,可提神、通窍、杀菌。相传采艾其实是很有讲究的,应在五月五日鸡鸣之前采下,否则就失了灵气。
在乡村过端午,嫁出去的女儿头三年都要和丈夫一起挎着装有粽子的篮子带着蒲扇回娘家送节礼,三节两寿礼事周到表示女儿的孝顺。娘家必定有好菜好酒款待女儿、女婿,大蒜烧红烧肉,紫苏膳鱼小炒,黄瓜汤,咸鸭蛋这四样缺一不可。因节日才能聚到一起的亲戚家的小孩子们就上屋追到下屋,欢欢喜喜唱童谣:"棕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这儿端阳,那儿端阳,处处端阳。"
民间有“早端午,晚中秋”的说法,古人认为辰属龙,辰时正是群龙形雨之时。在端午节的早晨设雄黄酒以饮晏祈雨,希望祈个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好年景,说是“端午有雨兆丰年”,并以雄黄酒涂儿童额部防疔疖,以雄黄酒洒房屋四周防蛇蝎。古代的科技水平、医药卫生都较落后,因对疾病的恐惧而生出许多禁忌,由“五”字将抽象的病魔具像为蛇、蜘蛛、蜈蚣、蛤蟆、壁虎等五毒,因此小孩端午节要系五色线。气候逐年变暖,使百姓感觉这个节日的种种好处,因此端午节也算是民间传统的卫生节,在家里搞大扫除,熏苍术,洒雄黄酒,家家户户散发出一种香味。
娘家乡下的院子里种有菖蒲,那植物可真烂贱,不用人操心,旺得很。饮雄黄酒对夏天感染病菌有一定抑制作用,如果有风湿病,拿菖蒲制作席子睡可除湿气,更重要的是那香味让人舒适。
早在周代已有“五月五日,蓄兰为沐”的记载,将香艾、菖蒲、枫球用泉水在大铁锅中慢慢去熬,洗头发清亮乌黑,端午节早上起来梳头,头发顺得让人吃惊。熬出来的水洗澡让人满面红光,整个人清爽的很,成了地地道道的香香女人,这习俗我坚持好多年了,边洗边想这端午节可真是于身于心都有益的节日。
到了夜晚,风儿清凉,蛙声正浓,燃起藏香,生好香薰炉在床单枕头上洒些桂花露,每个房间的角落都洒下花露水,胸前挂上小香包,桅子花、茉莉花、九里香、金边七里香香入我心田,真是个香香端午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