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

让物质精神同步

罗里宁2025-11-06 03:04:16

让物质精神同步

 

罗里宁

 

物质和精神,在社会发展进程中,有相辅相成的时候,也有相互矛盾的时候,譬如一个时期狠抓经济建设,把物质当作第一要务来抓,对读书就产生一点消极的影响,有人受到的影响,还比较深,认为读不读书不重要,有钱才是硬道理。读书重不重要,是个很让人揪心的问题,从眼前利益看,读书不能给人带来立竿见影的效果,不能马上解决就业问题、收入问题以及婚姻等方面的问题,读书也不是为了专门解决这些问题,尽管读书对于解决这些问题最终可能会有所帮助,但读书要解决的,主要还是智慧问题——人类因为智慧而拉开与其它动物的距离——这才是读书的最大的用处。

读书不是一时,也不是一地的事,读书的目的不能太复杂。读书可以学文化、长知识、增信心,是很好的一件事,既是一件好事,我们就不仅要在某个特殊的时间或者某个特定的地点作特别的强调,还要在平时给予更多的关注和更多的重视。

有人说过,学电脑要从娃娃抓起。实际上,读书就是从娃娃抓起的。我们从进幼儿园到大学毕业前,老师总是强调,要好好读书,将来成为对国家有用的人才。读书当然不只是娃娃的事,任何年龄段都可以读书,因此读书,还得靠个人的自觉,不能总靠家长老师的督促。

古人读书,“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这种思想,对今人仍产生某种程度的影响,想通过读书改变自身命运就是其中之一。但当物质被放在第一位时,有部分人为了发家致富,围绕提高物质生活这个目标去奋斗,身上有钱了,生活富裕了,读不读书就被认为不那么重要了,他们住豪宅、开豪车、穿名牌、打高尔夫、吃山珍海味,昂首阔步、抬头挺胸地走到国外去,把最昂贵的房子买下,把最好吃的东西吃遍,大胆地走,大声地说话,目空一切,唯我独尊。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物质生活提高了,精神生活应该跟上去,物质精神两条腿一长一短,走起路来就不稳,生活也不会圆满。你钱再多,不懂礼仪廉耻,也还是为人所不齿。我们因此,就要注重自身的精神文明建设,精神的主要依托是文化,文化的主要依托是学习,学习的最主要的方式,就是读书。读书虽然不能完全等同于文化,但它是文化的种子,是文化自信的一个重要的来源。一个人只要思想健康、语言文明、行为得当、情趣高雅,即使没有钱,也一样能够赢得人们的尊重。

读书可以考学,可以考职称,可以当官,所有这些,都无可厚非,不过读书人太过于功利,读书就会失去它的本意。所谓读书做人,应以做人为本,你学历再高,读书再多,人活得稀里糊涂,又有什么用。读书的目的,应该单纯一点,不要把读书当成包袱,没有包袱,读书会更轻松,会更自然。——不为名,不为利,不为复杂的社会环境所左右,读书才有可能在社会上形成风气,物质精神同步,生活才会圆满。

 

(注:本文已获作者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