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

宁夏行散记

柳邦坤2025-11-02 16:41:08

宁夏行散记

 

作者:柳邦坤

 

银川

 

有了一个去宁夏的机会,便开启了古西夏国之旅,时间是这年的6月下旬。

我是先到北京,再从北京出发乘坐火车卧铺去银川的,这是多半在蒙古高原上的旅行。不知道为何这条铁路会绕到内蒙古的最北端,如果从山西直穿过去,岂不是近了许多?可能是因为要穿越地形复杂的吕梁山脉,增加施工难度吧。

火车先是走詹天佑修建的京张铁路,出北京向北行不久,就进入燕山山脉,火车不停地进隧道、出隧道。沿途全是大山,偶见山中水库,便觉得眼前一亮。沿途大站第一个是张家口,接下来是大同。过了大同不久,即进入内蒙古界,集宁、呼和浩特、包头。过包头后,再折向南,到乌海,然后进入宁夏境的石嘴山。景致已有不同,可见一片片枸杞种植园,田里闪过带着五颜六色头巾的妇女忙碌的身影。

啊,这里便是宁夏了。

我在此行目的地银川下车,这趟列车的终点站是兰州,车上供应的餐食凸显西北风味,如有酿皮子卖。

住的地方位于银川市区北郊,是银川石化厂的宾馆,对面即是石化厂。因为第一次来,一切都感到新奇。住下来后,就趁着报到的间隙,出去转悠。我从凉爽的北疆来,想不到地处大西北的宁夏这般炎热。热,也要出去走走看看。

到了回族集聚区,第一站就去看清真寺。南关清真寺是宁夏著名的伊斯兰教清真寺,建于明末清初,十年浩劫中被毁,1981年重新修建。建筑宏伟,有浓郁的阿拉伯风。未赶上作礼拜,人不多,我参观了大殿、二楼的礼拜大殿,在一楼的女礼拜殿,见到有多位头戴黑头巾的教民诵读《古兰经》。清真寺外面可见很多回教徒聊天,男教民大多戴白色小帽子,有些年纪稍长些的,多有美髯,一派智者风范。

第二站到承天寺塔参观,承天寺塔,银川人俗称西塔,矗立于承天寺内,这是个古老的寺和塔,建于西夏王朝,至今已历900多年。寺不大,走进山门,迎面是大殿,大殿的背后即承天寺塔,这是一座空心砖塔,朴实无华,共十一层。我拾级而上,登临塔顶,举目四望银川城历历在目,一座古老而又年轻的自治区首府尽收眼底。

走下塔来,人不多,就向一位看塔的大爷打听塔的一些情况,一聊,感情还遇到老乡了,好开心!他叫张志华,他说他祖籍是墨尔根人(今黑龙江省黑河市嫩江市),是清代奉调西来,镇守宁夏府城,据他说他们举家迁来已有一两百年,再也没有人回过故土,他年轻时当兵在辽宁,想过回故乡去看看,可不知道具体信息,如祖籍是墨尔根哪个村落?有没有族人尚在?都不得而知。他说很遗憾服役期间没有去成,但表示还想找机会去嫩江寻访先祖的遗迹。我也替他惋惜,我跟他简单介绍了一些嫩江的情况,并互留了联系方式,就与这个祖上从黑龙江迁入西部的戍边人的后裔,依依惜别。

宁夏博物馆当时还未建成新馆,博物馆就设在承天寺。馆不是很大,有宁夏历史文物、西夏文物、宁夏革命文物、回族民俗文物四个展厅,与西夏国有关的文物很多,我饶有兴趣地参观了这个小型博物馆,也大体了解了西夏王朝的历史。馆内还有贺兰山岩画专题展,也很有看点。

从承天寺出来,便打车去郊区的北塔,北塔也是银川人的俗称,北塔官名为海宝塔,也叫黑宝塔。这座佛塔比承天寺塔还要久远,有1500多年历史,车子一直开到佛塔近前,但见佛塔高大雄奇,造型独特,也是砖塔,建于海宝塔寺中,刚进山门,还未来得及参观,就突起大风,然后是黄沙漫天,呵呵,赶上沙尘暴了!遂取消参观,打车返回市区。

在出租车里,在市区的一些显著位置,都会看到银川市打造“两个最适宜”的宣传标语,即“最适宜创业、最适宜居住”。银川以优惠的政策、优良的环境吸引投资者;不逢大风天,银川也是很宜居的城市,“塞上江南”名不虚传。

在银川,特色美食不容错过,手抓羊肉一定要尝一尝,我去了南关的老毛手抓羊肉馆。

 

沙坡头

 

对沙坡头早有了解,最早是在初中的地理书上知晓这里是包兰铁路上的一个小站,科研人员和普通劳动者创造了“网格治沙法”,治理流沙取得成功,确保了包兰线的畅通无阻。

坐大巴去沙坡头,沿途经过贺兰山,这里几乎寸草不生,偶见河床,都干涸了。

沙坡头所在地,果然是在沙坡的最高处,停车的地方,从我们来的方向左边是黄河,右边就是包兰铁路,过铁道就是一望无际的腾格里沙漠,因为下面就是黄河了,沙漠到此也是到头了,这也许就是沙坡头地名的由来吧。

过铁道到沙漠上,进景区取防沙鞋套,是蓝色布制作,穿上防止沙子进入鞋里,然后骑骆驼进沙漠,是第一次骑骆驼,慢悠悠的倒是很稳当,有些高高在上的感觉。骑了一段路,下来后自由活动,可以骑摩托,还有车子可乘坐,我和几位选择了到处走一走,见沙漠深处有房子,便费力走过去看,房前有圈养的羊,也凑过去看牧羊人吃住处。也看到了网格以及网格里的植物。

回返到铁道旁,看见了列车呼啸而过,过铁路、公路,是一处滑沙景点,便自作主张没有用滑沙用的类似爬犁的工具,让我的衣裤遭罪了。坡很陡峭,下滑的速度极快,转眼就到了坡底下,这是因黄河河道形成的深沟,见到了清泉水,因有水,这条深沟就形成了一条绿洲,高大的树木枝繁叶茂,与光秃秃的坡头形成了鲜明对比。沙坡鸣钟是全国四大鸣沙之一,遗憾没有聆听到。

在沟底漫游,看到了中科院兰州沙漠研究所,这是一个治沙的有名的科研机构,就是这个机构的科研人员,发明了用麦草捆拦腰扎进沙里,组成渔网状方格的治沙专利。就是在这个网格内种植护沙植物,再用黄河里抽上来的水浇灌,让沙丘不再流动。他们攻克了世界性难题,创造了人间奇迹,受到国外治沙专家的高度评价,吸引了许多国外专家学者前来考察、参观。研究所科研人员还把一些沙丘削平,垦地,植树,种菜,其中果树就有七八种,在这沙漠王国里建成了果园、菜园,盛夏时节即可闻到瓜果飘香。我在研究所的外面,看到了他们栽植的树木,种植的蔬菜。

不知不觉来到黄河边的一处人行桥,我上了桥,走着走着就到了河对岸,黄河在此处并不很宽。桥是那种简易的、用钢丝绳等材料架成的,人走在上面晃晃悠悠的,很有些提心吊胆。桥主要是为两岸居民往来便利,一次也不会有很多人通过,因此安全无虞。因脱离队伍较远,便匆匆忙忙从桥上返回。来到一处餐馆,热情的店家邀请进店用餐。谢绝后,买了两块黄河石,其中一块上面酷肖一钓者垂钓。因距离沙坡头停车场较远,便租了店家的一辆小拖拉机返回。因是在沟底,要爬很陡的坡,拖拉机突突地开起来也很吃力,用了一段时间才回到集合地。

回返银川时,经过中卫、中宁一带,这里是宁夏枸杞的主要产地,不时见到路边生长的枸杞。路过一处生态采摘园,导游给指了,激起全车人的兴致,大家强烈要求前往,就临时增加了去采摘园的项目,。第一次采摘枸杞,也是第一次品尝新鲜的枸杞,感到很新奇。红红的枸杞很甜,也采了桑葚吃。

宁夏黄河沿岸,因为有水,就有了沙漠中的片片绿洲,就有枸杞、苹果、葡萄、稻米等生长,“天下黄河富宁夏”,就是指这一带吧。

 

镇北堡

 

没有去宁夏前,对张贤亮倾力打造的影视城就已耳熟能详,盼望早日到实地造访,刚好行程安排了去影视城游览。

影视城全称华夏西部影视城,坐落在银川市西北35公里的镇北堡。镇北堡原是明代哨卡,最多时内有200多名兵士驻守。后历经地震倒塌,清代又重建,是用黄土夯成。清亡后不再用于屯兵,逐渐荒废,留下断壁残垣,高耸于黄土高坡上,苍凉、古朴、雄浑,凸显西部的壮美、大气。是著名作家张贤亮发现其价值,写入小说《绿化树》里。谢晋拍根据张贤亮小说改编的电影《牧马人》,张贤亮向谢晋导演推荐了这里,电影便在这里取景,使它走进了人们的视野。

张贤亮发现商机,和镇北堡林草试验场合作,建影视城,于是《红高粱》《红河谷》《新龙门客栈》等一大批影视剧都跑到这里拍外景,镇北堡残缺的黄土大门成了许多影视剧的标志性镜头、画面。镇北堡声名鹊起,享誉华夏,也成了吸引游客纷至沓来的旅游景区。张贤亮成为国内较早下海的文人,他一手坚持搞创作,一手搞影视产业,写小说、当老板,两不误,实现了双赢。

影视城对海内外影视拍摄实行免费开放,并提供优质服务,这自然吸引了影视制作商纷至沓来。《黄河绝恋》《黄河谣》《东邪西毒》《大话西游》《关中刀客》《绝地苍狼》等电影、电视剧都在这里拍摄,有的获国际、国内大奖,镇北堡也成为许多影视人的福地,因此也获得“中国电影从这里走向世界”的美誉。影视城成为影视拍摄的外景地,也成为旅游胜地。发展文化产业,西部影视城做了很好的带头和示范。

我们来时,镇北堡已经初具规模,从那座高大的月亮门进入,里面有适合拍年代戏的街道、店铺、摊点,比如可以拍战争场面,也可以拍特殊历史时期的场景。其荒凉感、沧桑感、黄土味、西部味,国内难寻。影视城建有百花堂,是中国首创的动态图图片展厅。还有电影资料馆、电影海报展厅、艺术摄影展厅等,我们都依次浏览了。

导游说,张贤亮可能在此。我们游览快结束时,来到古代家居陈列馆,见里面布满明、清、民国时期的桌椅、柜橱、雕花的门窗。在里面的一间屋子里,果然见到戴着眼镜、举止斯文的张贤亮先生。他正与同事修复、组装充满艺术气息的旧木器,好像都是从老房子拆下来的。与他攀谈了一会儿,还应我们约请,和我们合影留念,我还和他单独拍了一张照片留影。他没有大文豪的傲气,也无大老板的威严,和蔼可亲,平易近人。

在镇北堡影视城游览,见到久负盛名的集自治区作协主席、著名作家、华夏西部影视城有限公司董事长于一身的张贤亮,也是一次难忘的邂逅。这次宁夏行不久,我调到淮上工作,方知晓他祖籍是淮安市盱眙县人,生前曾回过故里寻根。

 

贺兰口岩画

 

贺兰山,这是好有诗意的名字!没来宁夏前,对贺兰山的最强印记是陆游诗词里的一句“踏破贺兰山缺”,再有就是贺兰山岩画了。在宁夏博物馆里,已经见到一些岩画文物,对去贺兰山上实地看仍在岩石上的图画,自然充满期待。

贺兰山岩画分布有多处,但最好的的看点是在贺兰口,贺兰口,自然是在贺兰山的深处。我们坐车向西北方向走了50公里,进入大山,路越来越窄,也越来越难行。沿途几次见到在悬崖上的岩羊,导游说近些年保护自然生态,野生岩羊逐渐多了起来。

到了停车场,我们开始步行,又在石路上走了一段时间,才到达有岩画处。沟口里,山峰高耸,怪石嶙峋,有溪流潺潺。岩画就分布在沟两侧的石崖和断壁上。据说,贺兰口岩画是在此野营拉练的解放军战士最先发现的,于是古代的艺术珍品才走进我们的视野。

贺兰口岩画共有3200多幅,分单体图像和组合图像,单体图像有动物图像、人物图像、类人首像、工具和武器、车轮和车辆、手印和脚印图像、蹄印,以及建筑物、植物、符号等;组合图像有狩猎图、放牧图、舞蹈与祭祀图、交媾图、争战场景等。许多岩画构图奇特、稚拙,形象怪异、古朴,丰富多彩,瑰丽多姿,是世界罕见的美术画廊,是远古人类生殖崇拜、自然崇拜、图腾崇拜的生动再现与反映。

第一次在山上看原始岩画,有的我们可以走到近前观赏,有的岩画需要攀爬到崖壁上才可近距离欣赏。岩画是如何刻凿上去的,至今是待解之谜,按理说远古时期,还没有金属器物,应该是用石头刻凿而成,但岩画依附的岩石本身就异常坚硬,石头对石头,难以刻凿。

多数岩画线条并不复杂,也好看懂,但有些岩画内容,不听导游讲解,还真难以琢磨。其中类人首像在岩画里占比重最多,造型丰富,千变万化,怪异多姿。不是对人首的写实表现,多为夸张、变形的手法,有各种形状面部轮廓,有五官全的,也有只是一个器官,如只有一双眼睛的,只有嘴巴的,只有耳朵的。其中一幅,画面上的大眼睛炯炯有神,还光芒四射,让人望之一震。狩猎图、舞蹈图,都动感十足,人物活灵活现。

岩画对于今天搞绘画艺术、雕塑艺术的人,尤其会有启示。当然对于非艺术工作者,欣赏岩画,也会让我们对古人的智慧与勤劳肃然起敬。

 

西夏王陵

 

西夏,是曾经辉煌过的一个王朝。

从我们住的石化宾馆出发向西行,过灌溉渠不久,即可见荒野上的西夏王陵。西夏王陵所在的地方,是一片平坦的荒滩,背靠着贺兰山,面积约50平方公里,有帝陵9座,陪葬墓207座。

西夏王陵建造的气势庞大,工程巨大。自李元昊即位开始,到第八位皇帝结束,历时一百多年。后来与蒙古交战,致使西夏王朝陷入灭顶之灾,西夏王陵也遭到蒙古军队的毁灭性破坏,加上后来的战乱以及自然灾害,西夏王陵成为废墟。但也有部分陵园建筑劫后余生,保留下来一些土冢、断墙、阙台、碑亭、陵台等,特别是陆续出土了大量建筑构件等,使得西夏王陵景区成为宁夏最有影响力的旅游王牌。

西夏王陵的标志性建筑即是那与贺兰山以及沙原颜色相近的封土堆,它是浑圆的造型,显得结结实实,敦厚、大气,被誉为东方金字塔。

遥想900多年前,元昊称帝建国,国号大夏,定都兴庆府(今银川),元昊立国后,励精图治,锐意进取,创文字,立官制,扩疆土,创霸业,共传十帝,西夏国存190年。由党项族建立的西夏王朝在农业、商业、手工业等方面都得到发展,特别是创造了丰富灿烂的西夏文化,书写了中华文明宝库里的重要一页。

西夏王朝是强悍的,蒙古军多次攻打西夏不克,其中成吉思汗四次亲征,也就是在他最后一次亲征西夏时,死在贺兰山,为灭西夏付出了惨重的代价。蒙古铁骑在第六次时终于踏入西夏国都兴庆府,历经190年的西夏王朝遂灰飞烟灭。

一个王朝结束了,但留下了今天还让人感叹不已的背影。

西夏王朝帝王的一座座荒冢,顽强雄立在西夏故国的沙野上,给后人以无限的感慨。

游览西夏王陵快结束时,已近傍晚,见到夕阳西下的宏阔场面,我不由吟出“大漠孤烟直”的诗句,同行的一位重庆电视台的女士马上接了下半句“长河落日圆”。这一刻,硕大的、红彤彤的夕阳,苍茫的荒野,粗犷的贺兰山,恢弘的西夏王陵,构成了西部的一道绝美风景线。

风流人物如过眼云烟,神秘王国仍引人遐想。

 

沙湖

 

沙湖,沙漠里的湖,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观。沙漠因缺水,被称为不毛之地,可就是在这黄沙大漠里,却有一泓碧水,水的灵秀与沙漠的雄浑汇集一处,这怎不让人啧啧称赞。

沙湖很大,游沙湖,少不了坐船,我们到景区第一个项目就是上船游湖。看过许多湖,但沙湖除了“沙”这一特色外,就是芦苇,沙湖的芦苇长得和别处不同,它也有一片片的,但一丛丛却是他处难得一见,就是有点类似于黑龙江沼泽地里的塔头墩子,我叫它芦苇墩子吧。芦苇墩子像一座座小岛,芦苇长得高大、秀美,簇拥在一起,形成一个个点状集聚,这在其他湖区是少见的。我们就在这芦苇墩子间穿行,那丛丛芦苇就在我们的船旁闪过,如行走在梦境里一般。

这是沙湖的一绝或是一美。

沙湖之美当然离不开水,沙湖源源不绝的水,源自地下水和黄河水。沙湖所在地域是干旱少雨的,正是因为丰富的地下水源和奔流不息的黄河,才确保了沙湖不会干涸。在沙湖当然是要玩儿水,沙湖水清澈透明,可以游泳,可以滑水,可以划船。我看到水上飞机在湖上起降、滑行,那是勇敢者的运动。水好,自然也成了各种水禽和鸟类的天堂,湖岸边建有观鸟台,游人可以登台观鸟、拍鸟。水好,湖里的鱼也一定多,除了鲢鲤草鲫等常见鱼种外,湖里有西北罕见的武昌鱼,还有大鲵等珍惜鱼种。湖鱼很鲜,沙湖鱼宴也就远近有名,其中清蒸鲢鱼头是一大特色。

沙湖,一定与沙紧密相连,沙湖之美离不开沙子,在沙湖旅游,肯定要玩儿沙。游泳场就紧邻沙山,这也是一般湖泊难见的奇观,游人可以滑沙、可以骑骆驼。因为先去了沙坡头,这里的沙坡还是小了许多,就没有在此玩儿沙,但还是在沙坡顶踏了沙。在沙坡上,可以俯瞰淼淼沙湖的寥廓,可以远眺道道沙梁的苍茫。

沙湖属于平罗县境,距银川42公里,银川有湖城之誉,大概就是指沙湖吧?不过还是距离银川有些远,称为湖城,有一丝牵强。但

沙湖确实如一颗璀璨明珠,给宁夏川增添一抹亮色。

 

刊载于《淮安文艺》2025年第二期

 

作者简介:柳邦坤,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会员,现供职于上海某民办高校。著有散文集《分界》《大地上行走》等,有散文、诗歌、评论等在报刊发表。

 

(注:本文已获作者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