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

探秘两千多年前的一场“饭局”

贺测亮2025-10-29 09:49:11

探秘两千多年前的一场“饭局”

 

贺测亮

 

饭局,指宴会、聚餐,是人们交际和应酬的重要手段。“饭局”一词起源于宋代,是宋代文人对汉语及中国文化的一大贡献,至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国人素来偏爱“饭局”,组局之事屡见不鲜——遇喜事则设宴庆贺,逢难题便以酒化解,许多棘手之事,往往在酒桌上迎刃而解。

一场“饭局”,暗藏杀机、能改变中国历史走向,且让国人耳熟能详的,当属“鸿门宴”。怀着对这一历史事件的浓厚兴趣,我第一次来到“鸿门宴”发生地——西安市临潼区新丰镇鸿门堡村,决意一探究竟。

我到访时正值深秋,彼时阴雨绵绵,雾气蒙蒙。鸿门宴遗址南依骊山,北临渭河,地处潼关通往长安的交通要道。蜿蜒起伏的骊山山脉与遗址北侧流淌的渭河相映,构成山水相依的自然景观;周边植被色彩斑斓,与历史遗迹交织,更添了几分鸿门宴的神秘、沧桑与壮美。

遗址前有一公里长的峭塬,中间断为两半,南北洞开,形如城门,“鸿门”之名便由此而来。步入大门,两侧对联赫然入目:“楚霸王刀光剑影鸿门设宴,汉高祖绝地逢生千古留名。”如今的遗址,既保留了历史遗迹本体,也留存着部分古代建筑基址与相关遗存,如宴台遗址、古代厕所遗址等。其中,厕所遗址为砖砌土坑,长宽约两米、深约50厘米,上方罩有玻璃保护,旁立说明碑,标注为刘邦逃跑时所用的汉代厕所遗址。遗址内还设有博物馆与展厅,通过文物陈列、场景复原、多媒体展示等形式,再现鸿门宴的历史背景、宴会过程及楚汉争霸的局势。馆内展出青铜剑、铜镞、汉瓦当等226件文物,搭配沙盘、连环画与蜡像,将“项庄舞剑”“樊哙闯帐”等经典场景生动呈现。遗址周边的战鼓台、霸王营等仿古建筑,也让游人得以沉浸式了解楚汉历史,感受古代文化。

秦末农民战争期间,楚怀王曾约定“先入关者王之”。当项羽在巨鹿之战中攻打秦军主力时,刘邦趁机攻破武关,于公元前207年率先进入咸阳,接受秦王子婴投降,随后还军霸上,并与关中百姓“约法三章”,赢得民心。此后,他又派兵驻守函谷关,意图阻止项羽入关。

项羽在巨鹿之战胜利后,率领四十万大军攻破函谷关,进入关中。此时,项羽的左司马曹无伤向其告密,称“沛公欲王关中”,项羽闻讯大怒,认为刘邦的行为侵犯了自己的权威。项羽的谋士范增也指出刘邦有“天子气”,劝说项羽趁机铲除这一潜在威胁。

公元前206年,项羽在鸿门设宴邀请刘邦,表面是化解矛盾,实则暗藏杀机。刘邦明知这是一场危险的“饭局”,却又不敢推辞。赴宴后,刘邦主动示弱,反复向项羽赔罪,声称自己绝无与项羽争夺天下的想法。项羽本就有些骄傲自负,听了刘邦的话,怒气消减了大半。席间,范增安排项庄舞剑,意图借机刺杀刘邦(这便是“项庄舞剑,意在沛公”的出处),但因项羽犹豫不决、樊哙及时干预而未能得逞。后来,刘邦借口如厕,带着樊哙、夏侯婴等四名随从悄悄溜走,从小道逃回霸上军营。此后,他接受项羽分封,成为汉王,统治巴蜀及汉中地区。这一事件直接引发了楚汉战争,而刘邦则借此机养精蓄锐,后来“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最终建立西汉王朝,成为汉高祖。

鸿门宴之后,项羽率军西进,一举攻占咸阳城。他下令屠城,杀死已投降的秦王子婴,随后烧毁秦朝宫殿,大火足足烧了三个月才熄灭。之后,他卷走秦朝所有财宝与妇女,自封为西楚霸王。公元前202年,刘邦集结五十六万大军,与项羽在垓下(今安徽省宿州市灵璧县附近)决战。项羽虽勇猛善战,却因粮草不足、士兵疲惫且缺乏谋士辅佐,最终陷入重围。夜间,他听到四面楚歌,误以为楚地已尽失,悲愤之下率领八百骑兵突围,最终在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自刎。

关于项羽为何在鸿门宴上未杀刘邦,历来众说纷纭。有人认为,若当时杀了刘邦,天下便会归项羽所有;也有人说,项羽放走刘邦,是出于“贵族的坦荡”。

历史从无假设,唯有客观真实才是根本。站在鸿门宴的遗址台地上,我沉思许久。在我看来,即便项羽当时杀了刘邦,江山也未必会属于他。从后来的历史发展可见,项羽原本手握重兵、坐拥广阔势力范围,却把一手好牌打得稀烂,最终上演“霸王别姬”的悲剧,黯然落幕。我认为,项羽不杀刘邦,或许有几重原因:一是他念及与刘邦的旧情,且顾及“先入关中者为王”的约定,不屑于用阴谋手段;二是他当时率领的是多支势力组成的诸侯联军,局势并不稳固,若在宴会上诛杀刘邦这位名义上的功臣,恐引发其他诸侯的恐慌与猜忌;此外,刘邦主动示弱,极力表现出臣服姿态,承认项羽的领导地位,也大幅消解了项羽的敌意。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项羽的乌江自刎,是命运的残酷终章,却也让他成为中国历史上最富传奇色彩的悲剧英雄,不失为一代枭雄。人们从他身上看到的,是英雄主义的悲壮——即便兵败身死,那份宁折不弯的气节与万夫莫当的勇武,始终激荡着后人的心。

鸿门宴,堪称历史上最惊险的“第一饭局”。饭局从来都不只是单纯的聚餐,而是交织着复杂关系网与利益链的博弈场。鸿门宴能稳居历史饭局排行榜首位,正因它将“饭局之妙”演绎到了极致,是一场殚精竭虑、惊心动魄的经典大局——欢声笑语中暗藏杀机与险恶,充满传奇色彩。以至于后人将所有不怀好意的宴请统称为“鸿门宴”,而把有胆量深入虎穴的人尊称为“单刀赴宴”。设局与破局的较量、智慧与谋略的交锋,正是国人铭记“鸿门宴”的核心原因。

历史已经证明:鸿门一宴,千秋转机。

 

(注:本文已获作者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