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楂:酸甜中的自然智慧与生活温度
——《瓜果漫话》之十五
安玉琦 陈清江
家有山楂树,不愁大夫住。——民谚
【引言】
说起山楂,不禁让人记起那首“冰糖葫芦”儿歌:冰糖葫芦甜又甜,红红山楂圆又圆;一排排呀一串串,尝一尝呀笑眯眼……到了冬季或者过年时,幼小的我们,棉袄布袋里藏着不多但却温热的硬币,多么期盼能听到买糖葫芦小贩走街串巷的叫买声啊!那种咬破糖壳的脆响,要比放一百头的“小干炸”高兴百倍;满口的酸甜滋味,憧憬着那美好的未来生活……
(一)
我们南山里的那片山楂林,宛如饱经沧桑的老人,静静地矗立在岁月的长河中。它们不拥不挤,错落有致,有的却六米之高,暗灰色的枝干上爬满了细密的皮孔,恰似老农手背上暴起的青筋,而每道纹路仿若深刻着岁月的风霜。春雨洒下,它们便开始萌芽,一片,两片,到了长全,其叶片呈现宽卵形,边缘重锯齿有如小刻刀一般,不过,叶片两面沿脉生长的短柔毛,却又为其增添了几分柔软,仿佛戴了一双温暖的绒线手套。
临近盛夏,它们纷纷开出素净淡雅的小花朵,远远望去,就像枝头悄然落下了一场小雪。微风轻轻拂过,淡淡的花香随风飘散,不似梅香清冽,也不如桂香浓郁,但谁能想到,这般清雅素净的花朵,日后竟会结出那般热烈奔放的果实呢?
当秋意渐浓,近似球形的山楂果子逐渐染上了深沉的红色,表面的淡斑宛如撒了一把细碎的银粉,在阳光下闪烁着迷人的光芒。顶端宿存的花萼微微翘起,恰似小姑娘红扑扑脸蛋上侵染了一抹粉色,让人忍不住都想抻手摘下一颗。
(二)
朋友,快来尝尝吧,山楂的酸甜滋味,可是大地母亲写下的深情诗篇啊!
然而,一枚山楂的滋味,从来不是单一的酸与甜,而是大地用山河脉络书写的诗篇。不同水土赋予红果千般性情:
山东青州、临朐的山楂,长在齐鲁大地的厚土中,春吸沂蒙晨雾,夏沐汶河晚风,秋承泰山霜露,果实饱满,脆嫩多汁,酸甜比例如同老匠人调制的配方,多一分则甜腻,少一分则寡淡,恰如孔孟“中庸”之道的味蕾诠释。
河北兴隆的山楂,生在燕山深处,浸润着长城脚下的晨露,长在岩层缝隙间,色泽红得发紫,像极了山里汉子的面庞。当你咬破果皮的瞬间,先是一阵浓郁的酸直冲鼻腔,而后醇厚的甜慢慢漫上来,那甜里带着岩层深处的矿物质气息,那是时光与土地共同酿造的陈酿啊,咽下去喉头还留着一丝清冽的回甘呢。
河南林州的山楂,则扎根在太行山脚的梯田里,土是带着砾石的黄土,风是裹着岩石气息的山风,却养出了最细腻的果肉。这里的红果虽个头不大,但果皮薄如蝉翼,果肉绵密如织锦,入口时酸得温柔,甜得沉静,像是听一位太行老人讲着过去的故事,初听平淡,细品却有深意。
古人云“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山楂也循着山河脉络生长出截然不同的性情:北方山楂的酸,如秦腔般高亢激越,直截了当;甜则似黄土高原的厚土,沉稳绵长。南方的山楂,因水土温润,性子也变得温婉,酸中藏着水乡的润泽,甜里裹着江南的轻柔,如同评弹里的吴侬软语,细细软软地绕在舌尖,自有一番缠绵。
这种差异,是大地写给山楂的密码:齐鲁的厚重、燕山的清冽、太行的苍劲,江南的甜绵,都藏在那一口酸甜里呀。
不过,山楂的名字,每个不同称谓里都饱含着耐人寻味的岁月印记。被称为“辞书之祖”的《尔雅》中那个古奥的“朹”字,笔画间仿若凝结着先秦的晨露,如同先民在草木典籍里给“山楂”盖下的朱砂印。宋代苏颂在《本草图经》中叫它“棠梂子”,仿佛裹挟着沂蒙山间的清气,似乎真切地闻到了微风掠过的淡淡芬芳。而最感动人的还是“山里红”这个俗名,如同在田埂上扎着羊角辫奔跑的女童,给人们不仅带来欢喜,也带来希望。至于“酸梅子”“红果儿”这些俚语昵称,更像是街坊邻里间的亲昵呼唤,张婶喊一声“来串酸梅子”,李叔说一句“称斤红果儿”,每个名字都是市井巷陌的独特记忆啊。
(三)
山楂,一面连着市井烟火,一面系着草木智慧,在时光里交织成与人类共生的故事与功效。
相传南宋年间,岳飞率部抗金,一路征战至中原腹地。时值深秋,将士们连日奔袭,大多脾胃失调,食欲不振,军心渐显涣散。一日,岳飞在山中巡查,见林间满是红果,便命士兵采摘些许带回。炊事兵将红果煮成汤汁,将士们饮后,竟觉胃口大开,体力渐复。这红果便是山楂。此后,军中常以山楂佐餐,士气大振。百姓听闻此事,也纷纷采摘山楂调理身体,山楂能健脾开胃的名声由此传播开来。
其实,山楂入药,在历代中医药典中早有记载。李时珍《本草纲目》中的论述,字字精准:“化饮食,消肉积、癥瘕、痰饮、痞满吞酸、滞血痛胀。”寥寥数语,道尽了化解积滞的疗效。黄宫绣《本草求真》则点明其“健脾”之玄机:“山楂,所谓健脾者,因其脾有食积,用此酸咸之味以为消磨,俾食行而痰消,气破而泄化,谓之为健,非真健脾也。”原来它并非盲目滋补,而是善于疏通,如同精明的管家打理积滞的肠胃,不添乱,只解忧。还有近代医家张锡纯在《医学衷中参西录》中写道:“山楂,味至酸微甘,性平,善化瘀血,又能敛新血,……其化瘀血而不伤新血,开郁气而不伤正气,其性尤和平也。”这种不偏不倚的中庸之道,正是中医“治未病”的精髓——不猛药攻伐,只温和调理,让身体在润物无声中恢复平衡。
更可喜的是,现代医学研究发现,山楂中含有山楂酸、黄酮类、三萜类等成分,这些物质能促进胃液分泌,增强胃肠蠕动,从而有效帮助消化,而对肉类脂肪的消化作用尤为显著。在心血管健康方面,山楂中的总黄酮有扩张血管、降低血压、改善冠脉循环的作用,对高血压、冠心病等有一定的辅助调理效果。此外,山楂还具有抗氧化、增强免疫力的功效,其丰富的维生素C、胡萝卜素等营养物质,让它在食疗保健中占据一席之地。如今,山楂不仅作为中药饮片使用,还被制成山楂丸、山楂片、山楂汁等,已经进入人们的健康生活里。
【结语】
山楂,你是孩童手中招摇的欢愉,是老人唇边回味的记忆,是药罐里翻滚的沉静,是宴席后解腻的清爽;你也告诉我们,生活从来不是纯粹的甜,也不是一味的酸,而是酸里裹着甜,甜里藏着酸,唯有两者相互交织,那才是最真切的人间况味哩!
(注:本文已获作者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