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

地瓜:蕴含着人间烟火与岁月深情

安玉琦 陈清江2025-10-10 11:59:37

地瓜:蕴含着人间烟火与岁月深情

——《瓜果漫谈》之十三

 

安玉琦  陈清江

 

自从海外传嘉植,功用而今六谷争。——清·黄化鲤

 

【引子】

 

我们家乡有句农谚说:“煮地瓜,熬地瓜,都不如烧地瓜。”这话虽说直白,但道出了寻常百姓对地瓜最朴素的偏爱。地瓜在草木灰的熏烤中,慢慢地浴火重生,它的表皮渐渐起皱、开裂,焦黄色的糖汁顺着纹路缓缓渗出,空气中也弥漫着焦香的甘甜,那便是儿时味觉中最温暖的记忆呀!

 

(一)

 

其实,地瓜有着不少好听的名字,而每种称呼都藏着地域密码与人心温度。北方人叫它“地瓜”,直白里带着亲近,仿佛在说这是“从地里长出来的瓜”,彰显着与土地的亲切;南方人见它表皮红亮如玛瑙,便唤作“红薯”,名字里藏着几分鲜活的色彩;川渝一带称“红苕”,尾音轻轻一带,满是街坊邻里间的亲昵烟火气;岭南人谓之“番薯”,一个“番”字,悄悄告诉你它漂洋过海的身世。更有雅致的称呼,如“金薯”,想来是见其果肉金黄,像金子般闪耀吧!这些丰富多彩的名字,有如不同方言的亲切问候,个个道说着人们对它的熟稔与珍爱。 

正如俗话说的那样,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地瓜亦然。因地域不同,生长出的地瓜各有独特的风味。山东烟薯25号,因受黄河故道土壤矿物质醇厚滋养,所以长出的地瓜果肉绵密如沙,烤到外皮焦黑时,内里早已化作流心的“蜜薯”;福建漳浦的沙地,昼夜温差又大,像给地瓜设了个“糖分储蓄罐”,催得果肉里的甜意满溢;海南澄迈的坡地,日光特别充足,把地瓜晒出了焦糖般的香气,连表皮都带着阳光的味道;云南建水的红壤,肥沃得能攥出油来,种出的地瓜带着独特的果香,像是把山间的清风都吸进了果肉里。这些地方的泥土里,蕴含着地瓜最适宜的温度、湿度与养分,所以也带着一方水土的性格——有的清甜,有的绵糯,有的甘醇,但都含有土地最本真的味道。

 

(二)

 

然而,你可知否?地瓜看似其貌不扬,但却有着不同凡响的身世。它俨如“地下工作者”,不惧艰难,漂洋过海,最终移植到中华大地。那是明万历年间,福建长乐人陈振龙在吕宋(泰国)经商时发现了这种“朱薯”——耐旱易活,生熟皆可食用的特性,令他眼前一亮。当时闽地常遭饥荒,陈振龙意识到这种作物可能成为救命粮。然而,吕宋严禁薯种出境,这位商人展现出惊人的智慧与勇气:他将薯藤绞入汲水绳中,外层涂抹污泥,巧妙地骗过了海关检查。1593年,历经艰险的薯藤随陈振龙的海船抵达福州。恰逢福建大旱,农田颗粒无收,他将薯种献给巡抚金学曾。试种成功后,地瓜迅速在东南沿海推广,救活无数百姓。这段历史在《金薯传习录》中说,那年“秋收朱薯数倍,饥民赖此全活”。因此,百姓感念陈振龙、金学曾的功绩,便将此薯命名为“金薯”,并修建“先薯祠”供奉。因为,这根缠在绳索中的藤蔓,不仅缠回了救命的粮食,更缠起了一段跨越重洋的民生情怀。正如历史学家何炳棣所言:“地瓜的引入是中国农业史上最重要的事件之一,它极大地扩展了中国可耕地的范围和人口的承载能力。”在人口爆炸的明清时期,地瓜与玉米、马铃薯一起,支撑起了中华文明的持续发展。

时至今日,地瓜的吃法更是丰富多彩,而且每一种都承载着生活的温度。烤地瓜,那焦香的外皮,流油的内瓤,是冬日街头最温暖的诱惑;蒸地瓜,粉糯的口感,原汁原味的香甜,是家庭餐桌上的温馨陪伴;熟地瓜干,经过晾晒的浓缩,保留了甜蜜的滋味,是闲暇时光的美味零食;还有红薯粥,软糯香甜,在寒冷的夜晚,温暖着人们的情怀。

 

(三)

 

至于地瓜的奇妙与功效,千年就被载入中药学典籍。李时珍在《本草纲目》里看透它的性情:“甘平无毒,健脾胃如良相”,说它补而不燥,恰如谦谦君子;赵其光在《本草求原》里细究功效:“宽肠胃若通衢,去瘀毒似清道夫”,点出它既能益气又能排毒的中庸之道。王孟英在《随息居饮食谱》更是道破天机:“老弱妇孺皆宜,病后食之尤补”,说是最珍贵的补药,从不在深山老林里,而在寻常田垄间。更有甚者,明代史学家何乔远在《闽书》中记载,地瓜“皮可治疮疡”。由此可见,这些地瓜,浑身都是“宝”啊!

令人欣喜的是,现代科学研究更给地瓜“补益之功”增添了底气。它富含的膳食纤维,能像“肠道清道夫”一样促进肠道蠕动,帮着排出体内垃圾;果肉里的β-胡萝卜素,进入人体后能转化为维生素A,是保护眼睛的天然良方;钾元素含量丰富,有助于调节血压,让心血管更稳健。更可贵的是,地瓜中含有的脱氢表雄酮,被证实有抗氧化、延缓衰老的作用,也让民间“吃地瓜长寿”的说法有了科学佐证。不过,现今的地瓜,早已不只是餐桌上的主食,而被制成淀粉、粉条、果脯,甚至提取出功能性成分用于保健品,已然成为现代健康产业里的“宠儿”。

 

 【结语】

 

行文至此,让我们站在四百年的时光隧道里回望吧,这些可爱的地瓜,始终保持着泥土本色哟!

从陈振龙绳索中的藤蔓到如今超市货架上的各色品种,地瓜依然是人们餐桌上最温暖、最柔软的可口食物。然而,它不挑土地,不畏寒暑,把贫瘠的泥土也能变成粮仓;它不事张扬,却用绵密的甜意抚慰人心。尤其在这个追求新奇与速食的时代,它启示我们:真正的滋养不在于华丽的外表,而在于朴素的本真;真正的坚韧不在于傲立枝头,而在于扎根大地。

 

(注:本文已获作者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