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李白遇上苏轼
郭松
自古蜀地以孕育文学宗师闻名,李白出生于四川江油,苏轼出生于四川眉山;李白被誉为“诗仙”,苏轼被誉为“词圣”;李白生活在盛唐,苏轼生活在北宋,两位相隔275年,遇上只是假设。
若李白与苏轼在黄州赤壁相遇,会以酒为媒,李白携“会须一饮三百杯”的盛唐豪迈,苏轼携“一蓑烟雨任平生”的宋式旷达,相视一笑:“谪仙”与“坡仙”,终殊途同归。李白苦笑:“翰林待诏三年,终是‘欲渡黄河冰塞川’。”苏轼却豁然:“乌台诗案后,方知‘也无风雨也无晴’。”
李白挥袖:“诗如谪仙下凡,非人力可及!”苏轼摇头:“我抄《汉书》三遍,才悟‘天真烂漫是吾师’。”李白邀游:“寻仙访道,方得逍遥!”苏轼抚须:“东坡耕读,亦是修行。”当李白高歌“天生我材必有用”,苏轼已备好东坡肉:“太白兄,人间至味是清欢。”两位举杯,饮尽千年悲欢,一位治愈盛唐的孤傲,一位读懂北宋的沧桑。
对于李白,杜甫称赞他“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杨慎评价更加直接“李太白为古今诗圣”。对于苏轼,黄庭坚称赞他“落笔皆超逸绝尘耳”,林语堂更是高度评价“不可救药的乐观主义者”,“政坛与文坛双子星”,两位都是非世出的大才。读李白的诗,会感到盛唐的朝气蓬勃、狂放不羁、浪漫;读苏轼的词,会在遭遇挫折、心情烦闷时,犹如树木遇到阳光,有一种向上的力量。
虽说“文无第一,武无第二”,后人仍不免为李白与苏轼谁为“千古第一才子”争论,即便是高居云端的皇帝也不例外。据《庚溪诗话》记载,宋神宗赵顼与大臣就李白、苏轼谁为千古第一有过争论。当时宋神宗询问大臣,谁的才华能与苏轼媲美,大臣答曰“李白”,而宋神宗对于这样的并列并不赞同,随即说“李白虽有苏轼之才,却无苏轼之学”,在宋神宗看来,苏轼比李白更胜一筹。
作为唐诗的代表性人物,李白的地位毋庸置疑,他的浪漫主义诗歌被推到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顶峰。李白虽然家世、家族不详,但可以从他的诗中窥见一斑。他在《古朗月行》中写道“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这样的想象力若他的家境不优渥是不可能具有的。或许恰是这等优渥的出身环境,才赋予了李白“不食人间烟火”的一面,赋予了他如仙人一般难以企及的灵气。
李白是有入仕想法的,否则也不会写信给裴长史,李长史;但又不免为李白的“狂放、不入流俗”而惋惜(或许可以说是庆幸)。这话听起来有点矛盾,但深受儒道影响的李白,就这样在矛盾处境中肆意挥洒着他的浪漫,就有了“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就有了“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连送别诗在他心中都没了离愁别绪,都要加上一丝雄健的意味。在诗上李白将五绝、七绝臻于极致,无愧于唐诗牛耳者的称赞。
苏轼家族是当地有名的书香世家。如此的家学渊源,再辅以聪慧的先天条件,使他少时便成名。相较于李白的狂放不羁,苏轼的性格里天然有着人间气。他也有着入仕牧民的理想,就有了21岁时在进京应试时的名动京师之举,就有了欧阳修口中的“他日文章必独步天下”。但入仕后的苏轼遭到重创,无论是新党还是旧党,对这位耿直的大才子,都有政治上深深的敌意。在几十年仕途中,我们看到的是贬谪、罢黜等处罚,乌台诗案他更是险些丧命。与李白仕途不顺后的不羁离去不同,苏轼有的是积极向上、乐观旷达。毕竟“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毕竟“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即便流放儋州他也能写下“我本儋耳氏,寄生西蜀州”之句。这般夹杂着洒脱、奔放态度的词,让他成为宋词中豪放派的代表。
在文学成就上,李白以诗见长,苏轼以词见长。单从个人喜好而言,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过,相较于两位诗词上的难分伯仲,在其他“学”上或许可见端倪。在书法上,苏轼被冠以“宋四家”之首,遍学众家之长的他擅长行书、楷书,他所书的《寒食帖》被冠以“天下第三行书”的称谓。虽然李白有《上阳台贴》传世,但相较而言苏轼略胜一筹。在绘画上,苏轼更是堪称一绝,生性洒脱的性格体现得淋漓尽致;他提倡诗画本一律,其《古木怪石图卷》更是人尽皆知。
在诗、词之外的艺术上,苏轼可以说是全面之才,若比较两位仕宦上的成就,苏轼又更胜一筹,虽然屡被贬谪,但他能在被贬之地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作为文坛巨擘,对于李白、苏轼的文学成就高下比较是很难的,但比较后发现李白更擅诗歌,苏轼所学更广泛、更全面。李白与苏轼的文学成就各有千秋,李白是唐代诗歌的代表,苏轼是宋代文学的集大成者,两位分属不同文学高峰,需从不同维度评价。
李白是唐代诗歌的巅峰代表,其《将进酒》《望庐山瀑布》等以豪放飘逸、想象力丰富著称,《忆秦娥》《菩萨蛮》等开创了盛唐词坛。苏轼在诗词题材上更广泛,既有《题西林壁》的哲理词,也有《饮湖上初晴后雨》的写景词。
李白以“诗仙”闻名,代表唐代诗歌的最高成就,传播度更广。苏轼在词、散文、书法、绘画等方面均有成就,其《念奴娇·赤壁怀古》《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等影响深远,他被称为“文豪”更贴切,显其全才特质;李白与苏轼在文学史上具有不同维度的地位。
李白的代表作《望庐山瀑布》《将进酒》等展现了天才般的创造力,在盛唐诗歌中达到顶峰,影响力跨越时代,被公认为文学史上的重要坐标。苏轼被称为“两宋第一才子”,他的豪放词代表作如《念奴娇·赤壁怀古》影响深远,散文创作入选《古文观止》,书法被称为“天下第三行书”,是全能型文化巨匠。
若以诗歌单一维度衡量,李白艺术成就更高;若以全面性评估,苏轼在词、散文、书法、绘画等方面造诣更广。两人分属不同时代,李白奠定唐代诗歌巅峰,苏轼推动宋代文学革新,共同构成中国文学史上双子星座。
作者简介:郭松,四川古蔺人,川大本科生,贵大研究生,从军23年,从检16年,《散文选刊》签约作家,在《散文选刊》《散文百家》《边疆文学》《检察日报》《云南日报》《春城晚报》等发文120余篇,获中国散文年会“十佳散文奖”,4篇散文被选为初高中语文试题。
(注:本文已获作者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