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

都匀潘硐村:水族端节的文化盛宴

罗祖文2025-09-29 13:44:22

都匀潘硐村:水族端节的文化盛宴

 

文/罗祖文(贵州)

 

“各民族要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抱在一起。”当我走进贵州省都匀市归兰水族乡潘硐村,亲身参与2025年“水族第一端”开端仪式暨水书文化保护传承利用系列活动时,对习近平总书记的这句话有了更为深刻的体会。

 

盛会启幕:民族团结的鲜活图景

 

“感恩奋进跟党走•中华民族一家亲”2025年“水族第一端”开端仪式,于2025年9月26日在潘硐村隆重举行。此次活动由贵州省水家学会主办,都匀市归兰水族乡端节筹备委员会承办,都匀市水家学会协办,省、州及有关县市代表齐聚于此,共赴这场民族文化盛宴。

现场氛围热烈浓厚:省、州、市三级水家学会领导先后发表热情洋溢的讲话,字里行间满是对水族文化传承的期许与对民族团结的礼赞;号角嘹亮破空,鼓声喧天震地,悠扬的芦笙声与欢笑声交织,瞬间将节日的喜悦传递给在场每一个人。

当日上午近10时,细雨轻洒,宛若上天赐予的祝福。身着水族盛装的人们从省内各地汇聚而来,靛蓝染布上的太阳纹、鱼纹在雨雾中若隐若现,银饰碰撞声此起彼伏,似在诉说水族千年过往。省、州、县代表并肩而立,85人的省水家学会队伍与黔南州水家学会筹备组队伍整齐走向主会场,“中华民族一家亲”的生动图景,就这样真切铺展在眼前。

 

活动全景:传统与活力的交融

 

这场省级文化盛会内容丰富多元,从前期预热到核心环节,全程亮点纷呈。

前期以水书文化为核心预热:第一届“泐睢杯”大中小学学生水书书法大赛率先启动,同步配套水书书法创作讲座与颁奖典礼,为后续活动奠定了浓厚的文化基调。

9月26日至27日的核心环节更是包罗万象:既有庄重的开端仪式、传统的祭祖活动,也有民族大联欢巡游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文艺展演贯穿始终;文化传承层面,“泐睢杯”水书书法展、千人互动写水书、非遗展演等项目,让古老水书与传统技艺真正“活”了起来;民俗体验方面,分轻重量级的牛王争霸、鸡王争霸,双语版山歌对唱、芦笙舞、铜鼓表演、赛马,以及捉田鱼、捉鸭子、捉小猪崽、扭扁担等活动,尽显水族独特风情;竞技互动环节,设自由组、村村组、姑妈组的篮球比赛,还有拔河比赛、象棋比赛等项目,吸引全民参与,热闹非凡。

持续两日的民族文化展示,让传统习俗在热闹互动中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每日都有新鲜亮点,为参与者带来了沉浸式的民族文化体验。

 

文化根脉:千年传承的坚守与创新

 

水族端节,水语称“借端”,是水族历史最久、特色最浓、覆盖最广、参与最多、历时最长的传统节日——以“七批轮过”绵延49天,分量堪比汉族春节。2006年,水族端节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获得了更广泛的关注与守护。而都匀潘硐村作为七批端节中的“套头端”,被尊为“水族第一端”,此次省级开端仪式的举办,正式拉开了这一“世界最长节日”的序幕。

主会场中央的祭祀台早已就绪,糯米饭、稻花鱼、米酒的香气交织,祭品在雨中更显庄重。主祭师引领几位寨老,手持水书法器缓步登上舞台。那一刻,现场瞬间静穆,众人纷纷肃立行礼。主祭师用古调吟诵水族祭文,祈求先祖庇佑村寨来年五谷丰登、人畜平安。这份穿越千年的敬畏与虔诚,让在场每个人都为之动容。

开幕式的庄重热烈,正是传统与现代的完美交融。族老们手持水书——这一水族“活化石”,亦是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见证,用古语传递着感恩与期许。

文化的延续,离不开水族儿女的坚守与创新:贵州省水家学会副会长、都匀市水家学会常务副会长、水书习俗项目州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蒙富春,在都匀市文旅局深耕非遗工作,参与破译、梳理、归纳水书并编辑成册,汇编成《正五简读浅注》《水书八申o》等8本破译本;他创作的水书书法作品《中国水书》百米长卷,以及与州非遗中心主任卢延庆联袂撰著的《归兰水族剪纸》,不仅守护了水书,更带它走向国际舞台;贵州省少数语言文字学会副会长、贵州省水家学会副会长、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历史与民族学院副院长、研究员、硕士生导师蒙耀远,其人类学专著《水族迁徙史诗研究》,为水族族群历史立起坐标;都匀市水家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蒙有才,则编写水书教材,让民族文化走进校园,在孩子们心中播下传承的种子。

水书文化的影响力,在展览区体现得淋漓尽致。前言与结束语介绍详尽,泛黄古籍诉说着岁月沧桑,精美文创展现出勃勃生机。游客驻足观赏,孩童好奇触摸,每一幕都是文化传承的生动注脚——水书文化从不在故纸堆中,而在这一个个充满仪式感的活动里,在人们对它的热爱中。在“水书文化长廊”,我偶遇曾在墨冲镇教站共事13年的陆家毅站长。问及他的书法创作,他热情指引我观看新作。这位擅长书法、常写碑刻的站长,如今执笔创作水书,既让我感到新奇,更深深触摸到了文化振兴的力量。

 

烟火温情:舌尖与心间的共鸣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但在潘硐村的雨雾里,我却感受到了超越地域的温情。

上午流程结束,中餐时分的水族美食街热闹非凡。田鱼肥美、豆腐嫩滑,藏着“年年有余、生活富足”的美好寓意;再配上喷香的猪肉、入味的牛肉与醇厚的自制米酒,每一口都是地道的水族风味。此外,归兰水族乡及潘硐村的水家妇女向客人敬酒,众人大口喝酒、大口吃菜,笑声回响、喜乐融融,让嘉宾与记者沉浸式享受到了这场“过端”文化大餐。

尤其从主会场到潘硐村广场的沿途,各地饮食汇聚成热闹的市集:烧烤架上的肉串滋滋冒油,陶碗里的自制米酒酒香四溢,特色十足的味道勾着人食欲,让游客切实尝到“水族第一端”的别样热闹。来自贵阳花溪的摊主杨老有先生,他的狗肉摊香气最是勾人,我忍不住走上前喊:“老板,帮我砍点,带回家吃!”杨先生笑着应下,麻利地砍好狗肉,还细心配上配料蘸水一起捆扎好。我小心地把这份美味放进包里,心里满是期待,想把这份节日的风味带回家和家人分享。

游客们一边大快朵颐,一边和村民拉着家常,原本难懂的方言,在阵阵笑声里也变得格外亲切。

 

尾声:赋诗歌咏,铭记美好

 

夕阳西下,我怀着不舍的心情离开了潘硐村。余晖洒在吊脚楼上,银饰的反光、水书的印记与村民们的笑脸,共同构成了一幅美丽动人的画卷。我不禁赋诗歌咏,以铭记这美好的时刻。

此次“水族第一端”之行,让我深切地感受到了水族人民对民族文化的自信与热爱,也让我深深体会到了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温暖。各民族文化交相辉映,共同编织成了璀璨的中华文明。潘硐村作为省级活动的举办地,正是文明传承与民族团结的生动缩影。它让我们坚信,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各民族将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此时恰逢国庆76周年临近,潘硐村内红灯高挂、彩旗飘扬,本次活动还联动翁降村分会场(9月25日-26日),既展水族千年文脉,亦为国庆氛围提前预热。

活动现场,由贵州省水家学会副会长、都匀市水家学会常务副会长蒙富春主持。他虽非专业主持,却有着不输专业的控场力;虽非职业播音员,嗓音却格外洪亮,声声穿透会场、响彻云霄。整场流程紧凑有序,节奏张弛有度,牢牢牵动着在场省、州、市嘉宾的心,更让众人对这份“非专业”的精彩刮目相看。

都匀市作家协会高度重视相关活动,依名额组织黔南、都匀作家协会副主席李晓妮、文隽永,都匀市作家协会主席邓雪灵,都匀市作家协会副主席尹卫巍,都匀市作家协会副秘书万兆军,都匀市作家协会顾问李遂生,都匀市作协会员唐杰、罗祖文等赴会。期间,李晓妮担当都匀市作协归兰乡水族第一端采风作品专辑编辑;黔南作协副主席李晓妮、文隽永,都匀作协主席邓雪灵与会员一同投入到摄影和创作中,以镜头定格山水、用笔墨书写家国,为国庆献礼!

夕阳西下,我辞村离去时,余晖漫过层叠的吊脚楼。檐角垂落的银饰泛着细碎金光,墙面斑驳的水书印记藏着岁月纹路,村民眼角弯弯的笑意暖透晚风,三者交织成一帧动人的画。回望归兰毓秀处,潘硐暖意仍绕心。且将这满眸盛景凝于笔端,赋成短诗相赠:

 

赞归兰水族乡

 

第一章:开端盛景

 

黔州九月迎端始,归兰秋光映硐村。

细雨沾衣承福泽,银饰鸣响诉渊源。

省筹盛会邀宾客,族聚高台祭祖先。

水书一卷承文脉,古调三声祈岁安。

号角穿云惊宿鸟,鼓点震地动乡关。

干群同庆开新局,各族同心筑梦圆。

 

第二章:山赐人气

 

归兰毓秀聚群贤,潘硐村头瑞气绵。

峻岭巍峨呈盛景,清泉澄澈映蓝天。

红灯缀巷迎国庆,地开灵境育英贤。

四方宾客闻风至,共赏端节乐似仙。

 

第三章:师者传薪

 

蒙家三子志情殷,三尺讲台护水魂。

耀远富春倾热忱,有才执教启蒙恩。

深耕课业传文韵,力助水家文脉存。

桃李初成承古韵,薪火相续待国庆。

 

第四章:墨韵新篇

 

墨冲家毅笔锋转,久擅碑书今换颜。

弃旧图新攻水韵,挥毫落纸展民寰。

泐睢杯启书坛盛,学子挥毫竞往还。

笔底山河迎国庆,乡愁融墨入诗间。

 

第五章:众贤献稿

 

有龙华碧与家新,名额所限未亲临。

群中先睹佳作显,亦著华章寄赤诚。

踊跃投稿争朝夕,为节添彩意难平。

作协动员氛围炽,字字句句颂升平。

国庆献礼情真切,墨里红旗映眼明。

 

第六章:征稿统筹

 

有才邀约赋篇章,水协公号待荣光。

晓妮统筹承重任,州协副席品华章。

百字简介随稿附,横拍生活照一张。

执笔寄情迎国庆,笔端家国两难忘。

 

第七章:旅游盛景

 

归兰山上客如潮,翠谷幽林映九霄。

瀑布飞悬珠玉溅,溪流潺潺韵致娇。

红灯映得田园暖,彩旗招展引客骄。

游客纷来迎国庆,流连忘返乐逍遥。

 

第八章:人水相依

 

归兰山水韵悠长,人美水丰意洋洋。

水族儿女多才俊,代代传承智慧光。

靛蓝染布纹含韵,银饰生辉映艳阳。

人水相依情更切,同迎国庆谱新章。

 

第九章:盛会之基

 

九二六日仪式开,省级活动聚贤才。

水书文化传千古,端节风情展异彩。

祭祖祈福心诚敬,歌舞联欢乐满怀。

民族团结花绽放,共迎国庆向未来。

 

第十章:文化远播

 

归兰毓秀孕奇葩,水书文字走天涯。

古籍泛黄藏岁月,文创鲜活绽芳华。

人才辈出兴文脉,薪火相传耀中华。

水族光芒迎国庆,山河万里共荣华。

 

第十一章:作协领创

 

雪灵主席携会员,摄影挥毫两相勤。

同书家国迎佳节,国庆旗红映客心。

网宣山水传千里,归兰潘硐美名深。

更邀同道书新韵,共把盛情赋此辰。

 

(图片摄影:邓雪灵、唐杰、罗祖文)


2025年9月29日 贵州都匀

图片1

图片2

图片3

图片4

图片5

图片6

组图为各方队入场迎接场景,水书文化与书法展览。当天,潘硐村“水族第一端”开端仪式尚未完全热闹起来,我已看见几位相熟的“大师”——陈静云、陆文舒、邓雪灵、文勇、胡锦超,还有作协文友与摄影爱好者,早早守在现场。他们举着相机,镜头齐齐对准前方,屏息等候着村民方队登场,只为捕捉那精彩瞬间。待身着靛蓝盛装的村民方队缓缓走来,衣襟上的银饰在光下闪闪发亮,“大师”们立刻按下快门,将这支鲜活队伍的模样定格进画面。快门声与方队的脚步声交织,把节日里这份独特的热闹与仪式感,都留在了一帧帧影像里。

图片7

图片8

图片9

潘硐村“水族第一端”开端仪式现场,迎宾路上彩旗猎猎、人声欢腾。作者罗祖文缓步走到道路中央,转身定格与这场文化盛宴的合影。身旁的当地水族文化传承人、都匀市水家学会会长蒙永毅(图一二中)、都匀作协主席邓雪灵(图二右)、文友唐杰(图一右)默契入镜,身后是身着盛装的村民与热闹的节庆氛围,每一个细节里,都满是对这珍贵时刻的珍视。

 

作者介绍:罗祖文,又名彭应文、彭万文,贵州都匀绿茵湖街道邦水村(栗木寨)布依族,60后中共党员,大学专科学历。系贵州省散文学会、都匀市作家协会会员。曾任职于墨阳完小、墨冲区教育办、都匀三小、都匀市创建办(后为市精神文明建设中心),担任区(镇)语数体教研员、镇教育工会主席、市创建办信息科科长。兼任都匀市政协七届委员、市教育工会宣传委员、市教师阅读写作协会副秘书长、都匀晚报通讯员,贵州省中等师范函授学校墨冲区中函班主任,中国人民解放军贵州省军区都匀陆军预备役步兵师工兵营营部书记。2000、2004、2008、2014年先后借调至墨冲镇政府、都匀市委宣传部、市教育局、黔南州委组织部。获国家体育总局与教育部联合表彰、中国教育学会“优秀农村中学语文教育工作者”及黔南州“宣传思想工作先进工作者”等称号。2021年退休。在国家、省、州、市级媒体发表作品2000余篇,两度获评都匀市作协“优秀会员”(2020—2023年度为唯一获得者)。

 

(注:本文已获作者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