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英烈魂
董印选
不是古代皇权贵胄的守陵人,而是当代精神高地的守陵人。跳出了老传统的狭义与限制,释放着新纪元的广义与变革。
并非王侯将相的卫士,也非明星网红的粉丝。我们是英烈的捍卫者,紧跟着旗帜的指引向前进。
无所畏惧的英雄们,热血澎湃的烈士们,用他们短暂的存在,嘹亮而清澈地唱响了一曲又一曲生命的壮歌。
就像是一棵树,开出了绚丽的花朵。又像是一道光,照亮了脚下的道路。更像是一团火,温暖了寂寥的世界。
他们曾经是谁的儿子,曾经是谁的丈夫,曾经是谁的父亲,曾经是普通家庭的重要角色。
他们也会觉得天气的冷,也会感到躯体的疼,也会知道死亡的怕,曾经是普罗大众的组成人员。
可是却因为了秉持的信念,因为了超越的境界,因为了无悔的抉择,而觉醒,而飞跃,而热烈,终至成长了一个个优秀的战士。
入列了革命的阵营,投身到理想的事业,从小我到大我,从小家到大家,面对生死抉择,义无反顾,舍身成仁,成为行业标杆和道德楷模。
让我们与他们结缘的,是烈士陵园。这是一个神圣和庄严的地方,容不得半点亵渎和怠慢。
因为工作的关系,我们与烈士陵园常年相伴。每一次行走在这里,就会接受到一次精神的力量。
那些庸俗与浑浊,与烈士陵园格格不入,这里蕴藏的朴素和爆发的坚韧,会反复冲刷和猛烈撞击一切罪恶的念头。
守护英雄长眠地,传承烈士报国心。我们是新时代的守陵人,让我们把红色基因融入心灵、融入战位,与先辈一路同行。
全国退役军人事务系统承担着褒扬纪念职责,各级分支机构的全体工作人员,都是英雄烈士墓葬的守陵人。
距离清明节还有半个月的时间,我所在的退役军人事务局已经开始接受祭扫烈士的电话咨询。
每年4月5日的清明节越来越近了,每年9月30日的烈士纪念日越来越近了,预约祭扫烈士的电话也越来越多了。机关、学校、部队,包括各个行业。个人、团队、方阵,不拘各种形式。
在“清明祭英烈”活动中,在“公祭烈士仪式”中,社会各界人士怀着朝圣般的心情,向着烈士陵园进发,并在此会师和集结。
作为烈士陵园的主管部门,退役军人事务局提早筹备,整治环境卫生,布置公祭现场,分组轮流执勤,给烈士家属和干部群众提供服务保障。
清明节前夕和整个假期,烈士纪念日和国庆假期,为了维护现场秩序,方便前来祭扫的人们,许多同事耽误了吃饭和午休,却依然捧出了满腔的热忱。
我们是退役军人工作者,更是烈士陵园的守陵人。无论是修葺补缺、日常管护,还是公祭高峰、烈属扫墓,我们都在岗在位,随叫随到,始终怀有一颗火热的心。
烈士陵园的吸引力很足,是因为含金量很高;先烈事迹的感召力很强,是因为认可度很高。英雄烈士,正气充沛,大义凛然,无所畏惧,足以奏响琴瑟琵琶,辗压魑魅魍魉。
那些热血之躯,那些激昂之声,那些忠勇之魂,汇合成民族凝聚力,锐不可摧,势不可挡,让我大中国,挺立人世间。
全国各地的无数英雄烈士,不仅活在英名墙、纪念碑、石雕像上,更活在后人的心里,一脉相承薪火相传,绽放出耀眼的万丈光芒。
不让墓碑蒙尘,不让栏杆沾灰,不让树枝杂乱,不让青草荒芜。我们长年累月守护着陵园,也守护着坚定的理想和不屈的信念。
我们是新时代的守陵人,用我们的接力行动,弘扬英雄气,传递正能量,以此表达对英烈的深切缅怀与崇高敬意。
【作者简介】董印选,杨凌作家协会首任秘书长,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著有散文集《独步风尘》《快刀瘦马》《花开手指间》,入编多部文集,荣获中国当代散文奖。原兰州军区政工网特约记者,退役军人事务部宣传工作先进个人,中央宣传部学习强国平台“学习之星”。
(注:本文已获作者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