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页中的外婆
作者:肖标
书桌最底层的抽屉里,压着本泛黄的《唐诗三百首》,封皮边角磨出了毛边,书脊用透明胶带缠了三圈,是外婆生前常翻的那本。每次拉开抽屉,指尖触到粗糙的纸页,总能想起她坐在老藤椅上,戴着老花镜读诗的模样。阳光透过窗棂,在书页上投下细碎的光斑,她的手指会轻轻划过“慈母手中线”那行字,指腹蹭得纸面发毛,像在抚摸一件珍贵的宝贝。
我第一次见这本书,是七岁那年的夏天。那时候外婆还住在乡下老院,院里有棵比屋顶还高的梧桐树,蝉鸣从早到晚没个停歇。我总爱缠着她讲故事,可她不怎么会讲童话,每次都搬来藤椅,从床头柜的木盒子里摸出这本《唐诗三百首》,说:“咱们不讲故事,讲诗里的事儿,比故事还要好。”
她教我的第一首诗是《静夜思》。那天傍晚,我趴在她膝盖上,看她用铅笔在“床前明月光”下面画了条波浪线,又指着“疑是地上霜”说:“你看这月光,凉丝丝的,洒在地上就像下了层薄霜,多形象。”我似懂非懂地点头,却记住了她说话时的语气慢腾腾的,带着乡下特有的温软,尾音会轻轻往上扬,像风吹过梧桐叶的沙沙声。后来我才知道,外婆没读过多少书,这本《唐诗三百首》是她结婚时,外公从县城书店买回来的,她翻了几十年,书页里夹着的银杏叶都成了深褐色,有些诗句旁边还写着歪歪扭扭的注释,比如“举头望明月”下面,她写着“想我娘的时候,就看月亮”。
外婆总说,诗里藏着过日子的道理。有一年秋天,乡下闹旱灾,地里的玉米叶子都卷了边,外公蹲在田埂上叹气,外婆却翻出《观刈麦》,指着“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念给我听:“你外公跟诗里的人一样,知道粮食金贵,再累也舍不得歇。”那天晚上,她蒸了一锅红薯,自己只吃了一小块,把剩下的都分给我和外公。我看见她偷偷把书里夹着的一张粮票摸出来,对着灯光看了又看。那是她年轻时攒下的,一直舍不得用,后来粮票作废了,她就夹在书里当念想。
我上小学五年级那年,爸妈要把我接到城里读书。收拾行李那天,外婆把《唐诗三百首》包了三层布,塞进我的书包里,说:“到了城里别贪玩,想外婆了就翻翻书,里面有我给你夹的桂花糕,饿了就吃一块。”我打开书,果然在“每逢佳节倍思亲”那一页,夹着两块用油纸包着的桂花糕,甜香透过纸页飘出来,我鼻子一酸,抱着外婆哭了好久。后来到了城里,我每次想家,就翻开那本书,桂花糕早就吃完了,但书页里还留着淡淡的甜香,像外婆身上的味道。
初中的时候,我开始叛逆,总觉得外婆的话太唠叨。有一次她打电话来,问我有没有好好读诗,我说“都什么年代了,还读那些老掉牙的东西”,电话那头沉默了好久,最后她只说“你要是不想读,就把书好好收着,别弄丢了”。挂了电话,我看见书桌上的《唐诗三百首》,封面落了层薄灰,突然想起小时候她教我读诗的样子,心里又悔又涩。那天晚上,我把书擦干净,翻到“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那页,看见外婆用红笔在旁边画了个小小的太阳,下面写着“我的乖孙,要像太阳一样亮堂”,眼泪一下子就掉了下来,打湿了纸页,晕开了那行小字。
高中毕业后,我考上了外地的大学,临走前回了趟乡下。外婆的身体已经不太好了,却还是坚持坐在藤椅上,翻着那本《唐诗三百首》,给我读“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她说:“你去外地读书,别害怕,就像诗里说的,好朋友不管离多远,心里都想着对方,外婆也一样,天天盼着你回来。”那天我帮她整理书架,发现书里又多了几张新夹的银杏叶,还有一张我的照片,是小学时拍的,我穿着红棉袄,笑得露出两颗小虎牙,被她夹在“少小离家老大回”那一页。
大二那年冬天,外婆走了。接到电话的时候,我正在图书馆看书,手里还拿着那本《唐诗三百首》。我连夜赶回老家,老院里的梧桐树落光了叶子,藤椅空空地放在门口,床头柜的木盒子打开着,里面除了一些旧针线,再也没有那本熟悉的书。后来妈妈告诉我,外婆走之前,特意让她把那本书给我寄到学校,说“别让孩子回来的时候,看不见书”。
现在我工作了,把这本《唐诗三百首》放在书桌最底层的抽屉里,每次翻开,都能看见外婆留下的痕迹。歪歪扭扭的注释、干枯的银杏叶、泛着甜香的纸页,还有她用红笔画的小太阳。有时候我会对着书说话,像小时候跟她聊天一样,说“外婆,今天我加班了,好累”,说“外婆,我学会做你爱吃的桂花糕了”,虽然知道她听不见,可心里还是暖暖的。
前几天整理书的时候,我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那一页,发现了一张我没见过的纸条,是外婆的字迹,歪歪扭扭的:“我的乖孙,外婆走了以后,你要好好吃饭,好好睡觉,想外婆了就看看月亮,看看这本书,外婆一直在你身边。”我抱着书,坐在书桌前,哭了好久,窗外的月光洒进来,落在书页上,像外婆当年轻轻抚摸纸页的手,温柔得让人心安。
原来有些东西,从来不会随着时间消失。就像外婆藏在书页里的爱,藏在诗句里的牵挂,会一直陪着我,走过往后的每一段路。每次翻开这本书,我都觉得外婆还坐在老藤椅上,阳光透过窗棂,落在她的脸上,她笑着对我说:“咱们不讲故事,讲诗里的事儿,比故事还好看。”而我,会像小时候一样,趴在她的膝盖上,静静地听着,听着那些藏在书页里的时光,听着那些永远不会褪色的爱。
作者简介:肖标,男,汉族,安徽亳州人,爱好诗词、散文。在共产党员网、学习强国、安徽日报、中安在线、中国农村网、中国乡村振兴网、亳州晚报等平台发表各类原创文章350余篇。
(注:本文已获作者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