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

南窗诗笺

董印选2025-09-29 10:55:49

南窗诗笺

 

董印选

 

秋水长天,神清气爽。岳父胡志强先生,继文集《我的家族史事》之后,新书《诗路跫音》又已付梓,真是可喜可贺。

 

这是一个八旬老翁的诗文足迹,一名可敬师长的心血之作,更是一位退休老者的思想、修养、精神、境界的积淀荟萃与集结展示。

 

无论是写己写人,还是写景写事,或感时代律动,或发思古幽情,春华秋实,风起云涌,尽入笔端,各有体悟。尤其是描绘亲人的一组作品,寓事于理,情理交融,诗短情长,语重心长,让人知不足而后进。

 

不必一壶烈酒,宜于一杯清茶;毋须喧嚣和嘈杂,适合宁静与淡泊。捧起这本书,就走进了一人一物的世界,亲近了一山一水的画图。

 

繁华似锦固然是一种视觉冲击大观,云淡风轻又何尝不是一种温润如玉享受。只有经历了蒸腾的安详,才能获得彻悟的自在。

 

阳光从南面的窗户照射进来,窗台上的几盆花草生机盎然,房间里踱上了一层光辉,显得明亮而简朴。岳父坐在沙发上,俯身于茶几,手里握着笔,在草稿纸上修改着诗歌,神情专注而沉醉。

 

同样年迈的岳母,拖着久病的腰身,在厨房里忙着做午饭,尽量减低了动静,就连一声轻轻的咳嗽,都怕惊扰了正在创作的诗人的灵光。

 

以小城为中心,儿女生活在别处,细碎的日子里,只能依靠自己。岳父岳母身体尚可,却也不时受到病痛折磨。知道儿女都忙,又不愿意打扰,自行求医问药,哪怕住进医院,也不告知大家。心中只惦记子孙们,却很少给晚辈添麻烦。

 

逢年过节,子孙们携妇将雏回来,欢声笑语沸腾了平素冷清的楼房。四世同堂的二老,哪怕是久病未愈,依然钻进厨房,努力做出后辈们喜欢的饭菜。看到儿孙们吃的津津有味,自己累的直不起腰,也从心底里觉得高兴。

 

妻子赴异地照顾孙儿,岳父岳母牵念着我,总会做了可口食物,呼唤我去取回。二老年迈多病,我颇觉得于心不忍,实在不愿劳烦,便找借口婉拒。我惯于粗衣粝食,耽于心安理得,累坏了老人家罪莫大焉。

 

二老微愠,却又无可奈何,随后释然。辛苦劳作一辈子,早该好好歇歇了。不怪我的执拗,岳父岳母开明。长辈的睿智与宽容,晚辈的幸运和福气。

 

人的一生,不管愿不愿意,都要经历很多。时光的沙漏,将那些晦暗的东西带走,留下来的,都是触目可及的美好,以及穿透烟尘的欢乐。

 

岳父花费数年时间,坐在南窗下,一笔一划写成的一百余首诗篇,串起了生存、生活、生命的主题,是我们心中的明珠,闪烁着熠熠生辉的光华。

 

阅读这些诗歌作品,仿若走进了生活的远处,岁月的高处,历史的深处,让人引发感慨与思考。听一听心灵的回响,然后恢复勇气再度启程。

 

放宽一点眼界,扩大一点心胸,上天赐给人一双眼睛,不仅是看到唯利是图利令智昏,还有清心寡欲修身养性。

 

别被俗不可耐轻易攻陷,守住文明雅致的底线。生活需要挣得了货币,灵魂需要散发着幽香。有时间,断了网,看本书,洗个澡,返朴一下,也蛮好的。

 

【作者简介】董印选,杨凌作家协会首任秘书长,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著有散文集《独步风尘》《快刀瘦马》《花开手指间》,入编多部文集,荣获中国当代散文奖。原兰州军区政工网特约记者,退役军人事务部宣传工作先进个人,中央宣传部学习强国平台“学习之星”。

 

【作者单位】陕西省杨陵区退役军人事务局。

 

(注:本文已获作者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