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

秋山老叶

刘杰2025-09-27 23:52:38

秋山老叶

 

作者:刘杰

 

临近知天命的年纪,周末是寂静的。午间有朋友来,带着新创作的一幅字。说是霜降已过,浅冬刚至,为避早寒,讨杯茶吃。

难得老友来。我仔细清洗了茶具,在透满阳光的阳台上放置了茶桌茶椅,生火烧水,洗茶煮茶,待到茶入杯中,朋友已经把那幅字挂在阳台上了。

老友是公认的“茶博士”。先是举杯观色,近鼻闻香,然后小嘬一口,闭眼轻品,接着喉咙微动,转而开眼,说这是秋山老叶,难得难得,从何处得来。我笑了一下,说难得你的雅名,其实这就是山里茶农自己喝的土茶。

说起这土茶,也算是有缘。我当年在南方挂职学习工作时,结识了一位江西朋友,他老家在深山,出产上等云雾茶,叶翠汤青,淡香沁脾。都是挂职学习工作,又性情相近、喜好相投,在南方一年的时间里,没少和朋友围炉夜坐,谈古论今,说南言北,相处的清澈清爽,清净清欢。

我挂职结束时,也是在浅冬,也是一个冬阳灿烂的午后,我带着几瓶家乡的老酒,去与他告别。他说浅冬轻寒,得煮些老家的土茶请我吃。那是我第一次见到土茶,叶条大而弯曲,褐色如虫,用粗麻纸包裹的整整齐齐。

朋友说,这土茶是他老家父辈们自己喝的茶,老家出产的上等云雾茶得拿去换钱,茶农自家家里喝的茶,是在秋季后,将茶树上的老叶采下,隔水稍蒸,竹蔑摊开,放到阁楼阴干,然后用麻纸包好,储藏起来。喝时得大火煮沸,再焖一时,虽然茶汤浓黑,但极为消渴化食,身心通泰。

朋友边说边煮,待到茶汤出来,视之汁液浓黑,闻之几无香味,端起入口,汤味苦涩,不过吞咽后顿时回甘,胃肠皆暖。三杯过后,朋友问我可否习惯茶味,我说吃出了苦与甘。朋友大笑,说我知茶,这土茶都是多年老叶,春夏秋冬,霜雪浸润,最是凝聚出茶性的苦甘冷暖。家乡有人远行时,捧上一杯土茶,就是叮嘱远行人岁月不易,虽苦犹甘。相别以后,我们再未见面,但朋友每隔几年,就会在浅冬时邮寄一包土茶给我。

待我讲完,老友有点惊叹,自斟自饮三杯后,闭目凝思一番,开目说我毕竟性情有限,知茶不深,只是吃出苦与甘,他品出的可是天地萧瑟,岁月沧桑,尤其是茶人相知相暖,这些老叶云山雾罩,经霜披雪,为的是年年春生嫩芽,让亲手培育它的茶农采好茶有收益;茶农深知其功劳,在老叶快要枯掉时又采集制茶,唤起激活老叶集聚一生的茶性,予以苦甘冷暖相知,真是秋山老叶之情义呀。

老友真是奇人奇才,我顿时听得汗颜受教,连忙又给他再斟上一杯,举杯敬服,说土茶虽好,为其定名秋山老叶,还是老友更好呀。老友哈哈大笑,转而起身,将挂好的字收了起来,说这幅字尚欠火候,改日只写四字:“秋山老叶”。

我一时惊诧,老友笑着说我是年老忘事。我突然记了起来,前段日子有朋友想开办茶楼,让我帮忙起名,我思想后,题名为“三妙楼”,并追写了一段短文做记,为了表示郑重,又拜托老友书写装裱以示贺赠。其文曰三妙楼记:“好读书不求甚解,好品茗无所闲愁。喜董桥小品文,清泉煮茶;乐梁实秋雅舍,摆棋赋诗。今众生之中,皆有烦恼。而闹市中有静所,尘世间可趋幽,来三妙楼,妙喜一诗一棋,妙乐一茶一磬,妙尘一禅一心,足以怡然自得,品自然生命之泉,论嵇古贤圣之德,享如来菩提之静,一时邀好友咸集,两杯寄心觉妙,三碗甘露醇香,四方安处自在,须臾屏息凝神,顿然觉照本心,自比陆子羽,己是慧光师。”

看来老友说此幅字尚欠火候,是今日闻听土茶之缘后新的心得,我重温“三妙楼记”,也深觉得有浮躁故弄玄虚之感,又是汗颜一番。老友见此,笑说秋山老叶,茶已吃好,已不惧寒,告辞告辞。

老友走后,我又独坐一时。望着浅冬慢慢西沉的夕阳,透过玻璃窗,斑斑点点落在茶桌上,澄明而安静,古茶的味道还存在舌尖,如牛一样的反刍,迟缓而悠长,温存而抚慰。突然想起远方的朋友,能否再相见相约,吃杯“秋山老叶”,不得而知,我突然流泪了。

 

作者简介:刘杰,男,喜欢写作,发表散文五十余篇。

 

(注:本文已获作者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