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报纸展:一次跨越76年的国家叙事
作者:高银
9月24日,由五原县委宣传部、新时代文明实践服务中心、五原文联主办,内蒙古自治区报业协会集报分会、巴彦淖尔报刊博物馆承办,内蒙古润泽源生物股份有限责任公司联办的《展示时代印迹 弘扬北疆文化——喜迎国庆红色报纸展览》在博物馆四楼隆重开幕。
此次展览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6周年的发展为主题,通过从1万多种、5多万张报纸中精心遴选出来的480多张“红色报纸”,系统地展现了共和国76年的发展史、成长史、奋斗史。这些报纸的时间跨度约76年,从1949年10月1日人民日报头版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2025年9月24日《共同奔向中国式现代化的美好未来——写在第八个“中国农民丰收节”》人民日报头版头条报道,构成了一条震撼人心的“时光长廊”。此次展览规模宏大、意义深远、时间跨度大,是一场穿越时空的历史对话,更是一次震撼心灵的精神洗礼,为我们展现了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
展览分为“政治历程篇”“辉煌成就篇”“领袖风采篇”“盛世阅兵篇”“岁月留痕篇”“踏遍神州篇”“工艺传播篇”等七个篇章。每一篇章都从独特视角展现了新中国发展的不同侧面。“辉煌成就篇” 集中展示了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开放以及新时代各个时期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从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到改革开放的关键决策,再到新时代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报纸作为历史的忠实记录者,将这些里程碑事件一一载入史册。“领袖风采篇” 则通过不同历史时期的报纸报道,展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深厚情怀。从1949年《人民日报》报道毛泽东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各个历史时期领导人的重要活动和讲话,报纸以其特有的时代语言,刻画了领袖人物的风采。
方寸之间,见证祖国伟大飞跃。报纸是散装的百科全书,是历史的忠实记录者。展览中,每一份报纸都是一个时代的切片,镌刻着共和国成长的年轮。参观者驻足于展板前,目光掠过那些已经褪色、泛黄却依然清晰的铅字,仿佛能够听到开国大典上“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的庄严宣告,看到改革开放初期“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大讨论,感受到香港回归、澳门回归时全国人民举国欢腾的喜悦,体会到北京奥运会“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的开放胸怀,见证到新时代中国日益走向世界舞台中央的坚定步伐。
这些报纸原本是易碎的纸张,却因记录了不平凡的历史而变得厚重。1949年的《人民日报》报道新中国诞生,1956年的报纸记录社会主义改造完成,1964年的号外宣告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78年的报纸吹响改革开放号角,1997年、1999年的特刊欢庆香港、澳门回归,2008年的奥运专版展现体育强国风采,2025年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一张张报纸如同历史长河中的一朵朵浪花,汇聚成共和国七十六年波澜壮阔的发展洪流。
由黑入彩,记录国家发展轨迹。报纸版面从黑白到彩色,从纯文字到图文并茂,报纸版面的演进反映了我国新闻出版事业的长足进步,也成为社会发展的一个缩影。由黑入彩的版面,由小到大的图片(四版连体长幅报),无不见证着新中国从筚路蓝缕到繁荣富强的峥嵘岁月,这种视觉上的变化给参观者带来了直观的历史感受,让人们从媒介形态的变化中读懂国家的进步。
铅字背后,彰显人民信仰力量。展览中最打动人的,不仅是那些重大历史时刻的记录,更是字里行间蕴含的信仰力量。这些泛黄的报纸,记录了时代的风云变幻,承载着历史的记忆、社会的脉搏。当指尖拂过报页,我们触碰的不仅是历史的纸张,更是一代代共产党人用信仰书写的“初心档案”。
在“领袖风采篇”中,毛泽东、周恩来、朱德、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形象一次次出现在报纸头版,记录着他们引领中国发展进步的伟大历程。从毛泽东主席宣布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到邓小平同志指引改革开放之路,到习近平总书记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每一代领导人都在报纸上留下了治国理政的深邃思考和实践探索。
“辉煌成就篇”中,中国从一穷二白到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从温饱不足到全面小康,从“两弹一星”到嫦娥探月,从国产航母到北斗组网,一个个中国奇迹在报纸上留下深深的印记;“盛世阅兵篇”中,从“万国牌”武器装备到全部国产化、现代化,从骡马炮兵到机械化信息化,人民军队的历次阅兵都在报纸展览中得到生动展现。
历史回响,激荡爱国情怀。报纸是时代的记录者和文化的传承者;是社会文明发展的守望者;是历史发展的忠实见证者。作为历史的见证者、记录者,红色报纸亲历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成长与壮大,见证了中国人民的奋斗足迹。此次展览展出的珍贵报纸,如同一部部鲜活的历史教科书,让我们得以重温那些激荡人心的报道,深切感受革命先辈坚定的理想信念与无私的奉献精神。此次红色报展不仅是一次报展,更是一堂生动的历史课、深刻的思政课、鲜活的爱国主义教育课。
参观者在展览中看到的不仅是报纸,更是一个民族的自强自立、不懈奋斗;触摸的不仅是纸张,更是一个国家的集体记忆;感受的不仅是岁月沧桑,更是一种红色精神的传承。展览通过报纸这一特殊载体,将爱国情怀具象化、可视化,让抽象的历史变得可触可感,让宏大的叙事变得有血有肉。通过这个展览,我们不仅回顾过去,更要为了展望未来;不仅要纪念辉煌,更要汲取前行的力量。让我们在历史回望中坚定信心,在历史记忆中凝聚力量,在历史回响中启迪未来,在新时代新征程上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作者简介:高银,中国曲艺家协会会员、中国通俗文艺研究会会员、内蒙古作家协会会员、内蒙古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
(注:本文已获作者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