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

烽火记忆照剑江

罗祖文2025-09-26 17:01:51

烽火记忆照剑江

——听《抗战中的黔南都匀》讲座有感

 

文/图 罗祖文(贵州)

 

80年前,这片土地曾在日寇铁蹄下震颤,烽火染红剑江两岸;80年后,一场《抗战中的黔南都匀》红色讲座,让沉睡山河间的抗战记忆缓缓苏醒。作为“东山学堂”第四期宣讲活动,它如一把钥匙,开启了都匀人与先辈对话的时空之门。

2025年9月25日,国庆佳节将至,《抗战中的黔南都匀》红色讲座在都匀老干部活动中心举行。本次活动由都匀市委老干局、都匀市老年大学、都匀市政协文史与学习委、都匀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联合组织,黔南州作家协会副主席李晓妮、文隽永出席,文隽永担任宣讲,共65人参与。

上午9时,都匀市老年大学副校长陈劲余走上台前,轻声提醒“请大家将手机调至静音或振动”,喧闹瞬间消散,空气因对历史的敬畏而沉静。“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他声音庄重恳切,“今天,我们有幸邀请到黔南州作家协会副主席李晓妮、文隽永一同到场,由文隽永担当宣讲,带我们重温都匀街巷里的烽火故事。”话音落,掌声如潮,身着深蓝色衬衫的文隽永稳步上台,胸前的抗战纪念徽章在灯光下折射出温润而坚定的光。

讲台屏幕上,红底黄字的讲座目录格外醒目——“中国抗日战争始末概况、中国抗日战争主要战役概况、黔南都匀人在抗日前线、抗战中的黔南都匀、抗战精神对都匀积极影响”,五个篇章清晰勾勒宣讲脉络,未开讲已引人对那段历史心生向往。

活动确定之初,都匀市作家协会主席邓雪灵第一时间在会员交流群发布通知,从“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的核心主旨,到“9月25日上午9点老干部活动中心”的精准信息,再到宣讲人文隽永及嘉宾文隽永的红色文化研究背景,每处细节都清晰标注;一句“请各位会员积极报名,莫失学习良机”的动员,满含协会希望会员深入触碰本土抗战历史的期许。这份及时与细致,不仅让会员高效锁定文化盛宴,更彰显出作协在传承红色记忆中的主动担当。

事实上,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的整年里,都匀市作协始终以文学为炬,持续点亮抗战记忆传承之路。围绕“抗战中的黔南都匀”主题,协会发起同题创作,引导会员跳出传统叙事框架,用新视角、新内容挖掘本土故事。都匀市作家协会副主席文隽永走访黄映清、解少江等英烈后人,循着孙立人将军在匀练兵足迹,以铿锵诗句致敬“中国远征军转折之城”的荣光;聚焦百子桥、黔桂铁路都匀段等遗址,将独家口述史料化作饱含温度的散文,用文字为历史遗迹“存档”。不少会员不仅通过作协推送的公众号学习,还主动向报刊投稿,作品批量刊发于省内外文学刊物,诗歌激昂与散文细腻相映,让都匀各族人民的抗战壮举在新时代持续回响。

中国抗日战争十大关键战役——淞沪会战、上高会战、南京保卫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桂南会战、长沙会战、缅北滇西战役、湘西会战,规模宏大、影响深远,是全民族抗战精神的生动体现。

深耕红色文化领域的文隽永,一开口便将听众带回1931年的烽火岁月。“中国抗日战争十大关键战役,每一场都是撑托民族的脊梁。”从淞沪会战的血肉磨坊,到太原会战的忻口鏖战;从徐州会战的台儿庄大捷,到湘西会战的终局反攻,他将战损数据、将领决策与战场细节娓娓道来,枯燥史料化作可触可感的场景——仿佛能看见战士在硝烟中冲锋,听见炮火里的呐喊。讲到动情处,他特意提高声调:“别觉得抗战离我们遥远!淞沪会战中,三都籍英烈滕久寿率部死守吴淞炮台,壮烈牺牲;缅北战场上,都匀籍学生兵江复省、江家懋埋骨异国,再也没能回家。”

屏幕随即切换出一串英烈名录:“三都籍淞沪抗战英烈滕久寿;荔波籍飞行员抗战英烈全正喜;荔波籍抗战英烈杨家骝;都匀籍‘抗战英烈’黄映清;都匀籍女兵解少江(广西学生军战地服务团,后参加新四军);都匀籍学生兵江复省、江家懋(远征军,阵亡缅北战场)……”每个名字背后,都是一段可歌可泣的人生。为让故事更鲜活,文隽永分享寻访经历:“为核实解少江生平,我三次去小围寨街道,找她侄女听口述历史;去年在墨冲镇,发现陆军驾教团士兵舒阿庆的墓碑,民国廿九年的字迹至今清晰。”这些带着泥土气息的细节,让英烈不再是史料里的符号,而是曾在都匀街头买菜、下棋的“邻家先辈”。

讲到“黔南事变”时,会议室静得能听见呼吸声。文隽永指着黑板上的课件说:1944年,侵华日军从广西河池兵分三路,入侵独山、荔波、三都、都匀、丹寨,最终止步于都匀牛场——离此刻的会场不过数十公里。但侵略者的铁蹄,终究被黔南各族军民挡住:独山深河桥,战士用身体堵住炮口;荔波黎明关,苗族同胞持猎枪联防;三都石板寨,村民设陷阱伏击日军……他的讲述里没有宏大口号,只有一个个普通人的抗争——或许是送情报的农妇,或许是埋地雷的少年,却共同筑起血肉长城。

“这些遗址,是历史的活证人。”讲到百子桥、东山炮校、小围寨解家大院、坝固李家大院,文隽永语气满是惋惜。他特意提及孙立人将军:“当年他在都匀练兵三年,税警总团在此锤炼成钢,后来在仁安羌大捷中救下英军——都匀完全可以打出‘中国远征军转折之城’的牌子!”他呼吁:“要尽快为百子桥、都云洞、东山炮校及税警总团、坝固李家大院、小围寨解家大院、王司街上王家大院、匀东镇营盘村平家大院、墨冲驾教团、黔桂铁路都匀段等遗址树立标识,别让先辈的痕迹慢慢消失在时光里。”

讲座接近尾声,文隽永目光扫过在场作家会员,语气满是期许:“9月3日北京天安门的大阅兵还在眼前,国家的强盛,就是对先烈最好的告慰。希望大家都能拿起笔,把都匀的抗战故事写下去、传下去。”话音未落,掌声再次响起,久久不息。此时,市作协会员李遂生起身,将刚出版的《人民号上诗千首》一一赠给听众,墨香与书香在空气中交融,恰似一场跨越时空的精神接力。

不难想见,这场满含细节与温度的讲座,必将为都匀市作协的创作注入新灵感。随着国庆佳节临近,会员们定会以笔为刃,将今日听闻的英烈故事、遗址记忆,化作更多激昂诗篇与深情散文,让都匀的抗战精神在节日氛围里传递给更多人。

散场合影时,剑江晨雾早已散尽,阳光洒在水面,波光粼粼。几位白发老者仍在争论“黔南事变”的细节,年轻会员捧着笔记本围在文隽永身边,有人问“下次还会去墨冲镇调研吗”,有人说“想跟着去看舒阿庆的墓碑”。这热闹场景,正是对“铭记”最好的诠释——不是一次讲座的结束,而是传承的开始。

80年岁月流转,烽火早已熄灭,但都匀人骨子里的坚韧与勇敢,正如剑江水般长流不息。这场讲座播下的种子,终将在这片英雄的土地上发芽、生长,让更多人记得:今天的平静与繁荣,是先辈用鲜血换来的;而我们,永远不该忘记来时的路。

 

2025年9月25日下午于贵州都匀

图片1图片2图片3图片4图片5图片6图片7图片8

活动现场的8张图片,完整记录了《抗战中的黔南都匀》主题分享全程。其中,都匀市老年大学副校长陈劲余以主持人身份,先后清晰流畅地完成开场白致辞与活动结束语总结;黔南州作家学会成员、主讲嘉宾文隽永围绕主题展开生动演讲;其余图片则捕捉到现场参加人员专注聆听、聚精会神投入活动的认真模样,整体呈现出活动庄重且富有感染力的氛围。

图片9

作家罗祖文于《抗战中的黔南都匀》主题活动现场留影,定格活动珍贵瞬间,作为参与纪念。

 

作者简介:罗祖文,又名彭应文、彭万文,贵州都匀绿茵湖街道邦水村(栗木寨)布依族,60后中共党员,大学专科学历。系贵州省散文学会、都匀市作家协会会员。曾任职于墨阳完小、墨冲区教育办、都匀三小、都匀市创建办(后为市精神文明建设中心),担任区(镇)语数体教研员、镇教育工会主席、市创建办信息科科长。兼任都匀市政协七届委员、市教育工会宣传委员、市教师阅读写作协会副秘书长、都匀晚报通讯员,贵州省中等师范函授学校墨冲区中函班主任,中国人民解放军贵州省军区都匀陆军预备役步兵师工兵营营部书记。2000、2004、2008、2014年先后借调至墨冲镇政府、都匀市委宣传部、市教育局、黔南州委组织部。获国家体育总局与教育部联合表彰、中国教育学会“优秀农村中学语文教育工作者”及黔南州“宣传思想工作先进工作者”等称号。2021年退休。在国家、省、州、市级媒体发表作品2000余篇,两度获评都匀市作协“优秀会员”(2020—2023年度为唯一获得者)。

 

(注:本文已获作者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