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

写字和研习书法已融入我的人生

陈亚发2025-09-26 16:56:19

写字和研习书法已融入我的人生

 

作者:陈亚发

 

可以自豪地说,写字和研习书法是我人生的第一“副业”。但青年时代的我,正是凭这“副业”崭露头角的。

写好中国字是多少人的向往,研习书法又是多少人的希望。然而,从写好字到掌握书法法则是一个漫长而艰难的过程。起初我曾简单地认为把字写得漂亮就满足了,因此很长一段时间对写字只能说是爱好。直到退休后方领悟:书法,是通过笔法、结构、章法,创造与实现中国汉字至臻至美的艺术。

我学写毛笔字是小学六年级那年求人写春联引发的激情,当时全屯子只有崔国喜和孙道生两个人会写春联,我拿着红纸到他两家一看,屋里都挤满了人,腼腆的我又不能往前挤,而大多数人却都想自己先写完好回家忙年活。我只好站在一旁看人家写的内容——门楹对:爆竹声声辞旧岁;瑞雪纷纷兆丰年。仓房对:五谷丰登粮满囤;一年好运日堆金。宗谱对:祖豆千秋永;本枝百世长。再就是"福”字和"肥猪满圈""抬头见喜"……快到吃晚饭的时候,站在我旁边的叶凤桐(他一个大字也不认识)跟我说:咱们别等了,我下午去供销社买支毛笔和墨块,明天你给我们写。说起来还真闹岀了一大笑话,叶家把"抬头见喜"贴到猪圈门上,春节后看秧歌时我发现了。自那以后我们邻居家过年的春联就都由我来写。那时候识字的大人很少,他们只求字写规矩而根本不求艺术效果,我父母也都不识字,但都支持我,因为就不用再去求别人了,反倒还有人来求我们了。

我的字写得较规矩,得益于我的几位老师,小学六年级班主任刘福绵(梨树师范短训班毕业)、初中两任班主任郑闺范(梨树师范毕业)、程洪忠(四平师专毕业)粉笔字写得都非常好。尤其是"复课闹革命"期间从长春返籍的张铁翼老师的毛笔字和校教导主任赵万成老师的仿宋体大字块对我影响最大。张老师读大学毕业在长春师大附中任教多年,戴着一副金丝边眼镜,举止言谈斯文优雅,根本看不出他是沈洋乡一棵树农村人。我曾多次去他办公室探求写好毛笔字的秘诀,他总是笑了笑,我知道他的心思,只好借着不限量领取笔墨纸张的机会把张老师的大字报撕下来逐字反复仿写,后来班上好多同学感到自己的字拿不出手则干脆求我代笔写大字报。逐渐很多人包括张老师都觉得我的字有那么点意思。

说来也巧,1973年11月我调到县教育局做事业统计(将全县各类学校自然情况汇总、刻字成册、上报省市教育厅局),正值张老师已经在县教研室任教研员,当时他被借调到教育局专门为大型材料校勘审定字句和标点符号,我又有机会学他的硬笔字。局领导分配我一项誊写由张老师校勘审定后的文字材料的任务。不知哪份材料被曾经主管过教育的县委书记王呈春得知是我抄写的,于是,1975年10月的一个晚上9点许,王书记来我们办公室,看我们几个正在聊天,便叫我到他办公室为他抄写已修改后第二天去市委开会的汇报材料。后来王书记告诉过写字也很好的高国金(曾经整理过"全国教育战线一面旗帜"九大代表吴学珍的经验材料):陈亚发是党员,县委上报材料不能用非党员过手。我的仿宋体大字块也有派上用场的机会了。1975年,全县教育工作会议开会前局领导要求文化馆人写会标,我们股长李国金(后来任县委办公室副主任、畜牧局长)说:不用求外人,咱们局小陈就可以,那是第一次用白色图画纸剪成大字块展现在县政府一楼大会议室。

1983年8月26日,我从金山乡调到林海乡,那年春节正在省里学习的时任乡党委副书记李彦(后任县政研室副主任、县计生办主任、县政府副县长、县政协主席)聊起我当年调到县教育局做事业统计引起一场小风波的事。他当时和十几位抽调县局搞中心教育的各公社中小学领导都认为:我可能有特殊关系,不然怎么未从抽调2年的人员中选择呢?经过了解才知道,当时的事业统计李景隆去读工农兵大学,局领导要选择具备:中共党员、25岁以下、字写好(能刻钢板)三个条件的人当职。李彦笑着说:前两个条件自己都符合,可就是写字不过关。

1974年,我与吴学军副局长参加市局统计会议回来,他叮嘱我:一定圆满完成汇总报表工作。我知道是他下到好几个公社考察最后在局务会上介绍我的情况后被确定下来用我的,所以我不能给他丢脸。结果当年市局汇总报表就是抽调我和公主岭张昹在张玉成(曾任辽源市龙山区党委书记、辽源市人大副主任)主持下,在辽源市宾馆住了9天完成的(张算盘打的准,我的阿拉伯数字别具一格)。也正是这次汇总报表被省厅岳处长发现了,1975年省厅汇总报表也是抽调我俩在吉林市完成的。

我对书法"创作"的兴趣是在许多人推动下引发的,"获奖作品"也多是硬笔字。1988年,我安排在乡文化站的王春山和彭景东都分别加入了中国书协(那是要有两次以上国家级赛事获奖作品作为条件的),他俩多次鼓励我参赛并把我的隶书《出师表》寄给"深圳首届国际钢笔大赛"组委会,没想到被评为优胜奖,以后相继参加了海南“腾龙杯”、河南师大“牧野杯”、石家庄“青春杯”等10多次赛事,其中"硬笔书法报社"举办的“飞马杯”和吉林省书协“首届硬笔书法大赛”两次获得三等奖。1993年3月,我被吸收为吉林省书法家协会会员,1994年4月被中华硬笔书法协会选为A级理事兼教育委员会委员,1998年底,吉林省硬笔书法家协会第一届代表大会召开,我被选为副主席兼教育培训委员会主任。2000年10月受邀参加田英章先生创办的中国书画人才高级研修班经验交流会,会上现场创作的作品被评为金奖,并被书画人才资格审定委员会聘为"高级研修员"。这几个头衔可能与我担任梨树县文体局长、曾任县书法家协会主席、四平市硬笔书法家协会副主席的职务有关。也可能因为我参加中国书画函授大学被评为优秀学员,出席在北京召开的优秀学员经验交流会(时任校顾问耿飚、杨成武及校长王国权接见并与入会人员合影);回来后在市分校校长姜丰(原市委宣传部长)支持下创办了乡镇函授班,此举受到时任副校长张道容(原核工业部副部长)到我镇走访座谈后的肯定,并责成四平分校为我举办个人书法展的影响有关。

我真正入门书法还是从2009年9月退休后开始的。为了排遣寂寞把兴趣转到探求书法上,一边听电视书法讲座,一边临习碑帖,从《多宝塔》《圣教序》到现代刘炳森楷隶两种《千字文》、张又栋《劝学》、田英章《楷书要论》三部,熟知了"笔法、结构、章法(包括题款、钤章、幅式等)内涵。随之产生了为筹积书展创作作品的意向。2011年7月1日前,由县政协文教委主办的《陈亚发个人书法汇报展》在金秋种业大厅举办,县政协主席苏占河、副县长赵跃华及李俊和先生在揭幕式上剪彩,展出三天后大部分作品送给前来祝贺的朋友留念。

回过头来看20年前个展的"作品"着实感到汗颜。多亏那些"作品"事后都分别销毁了。

根据多位朋友的建议将此展中比较理想的100多幅编辑成册,由香港恒嘉出版公司印刷后赠给亲友存念。有幸的是小集由时任吉林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四平市书法家协会主席薜军题写书名《乡情墨趣》,由吉林省文联副主席、省作家协会主席赵春江和吉林省楹联家协会副主席李俊和分别作序,为小集增添了光彩。春江在《珍惜时间的结晶》序中的几段话令我感动:“有多少人,有一种跨越三十六年的情谊;有多少人,在意这种情谊视为珍藏;有多少人,在珍藏时间的结晶。如果这是一种炫耀和吹嘘,那就请允许我和亚发兄当一回这种角色。”“我们普通人的一生能够有一项特长,为桑梓乡里做一点实事好事,改变一下周边的小环境和几个小人物的命运,就足夠了。亚发兄做到了。而且,我认为:中国的乡镇党委书记和文化局长,如果有百分之一的人写字达到亚发兄这个水平,那些极山极水的人也未见占着一个窝就10年20年,全国也不仅仅是那几个大师在地面上晃荡。”俊和在《心游墨海,笔写人生》序中从艺术和人品的结合上的评价让我愧对。“广袤的东辽河畔,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一位求知者怀着对书法艺术的情愫,向我们款款走来,没有炫鬻,没有张扬,一切是那么默默自然。他就是受这片热土鞠育的书法家一一陈亚发”。“亚发兄的书法劲健高古、清正质朴、峻拔雍容,能宗成法而不泥,衍新徽而不妖,规矩之间,意趣俨然。可谓字如其人矣。” “习书者,重修品,亚发兄做到了;习书者,贵守恒,亚发兄做到了;习书者,益求精,亚发兄也做到了。其不易处,实难向外人道也,唯亚发兄自知耳。”——因两序文都很长,只取其中一小部分录在文中。

我以书法为媒介结交了许多朋友。四平高产作家贾世韬邀我为其《中国百工百艺圣祖宗师歌》、《神州牛》等5部作品共45000余字书写成长卷;为四平孔子学院秦孝东董事长、卧龙泉饭庄老板王立峰、梨树永昌种业业主史立武、海南乐东汤泉公寓总经理陈威、深圳地产乐东椰景恬园经理张文泽等100多位朋友撰写诗词、嵌名联;四平鸿发公司董事长贯山河用我的书法作为礼品赠给山东、北京、深圳等地的合作伙伴;梨树县政府两次将我和李俊和书法赠给日本友人;1992年11月初美国《新闻周刊》驻北京记者弗兰克·吉布尼先生到梨树喇嘛甸镇采访"村民委员会海选"情况后竖起大拇指称赞我是"小小的政治家",我送他一幅"中美人民友谊长存"作品,他不久将我俩合影寄来。

我以书法作品直接或间接地获得了经济效益。贾世韬先生在未告知情况下将我10余万字《真情实感》申请了书号、付清了印刷费。还主动请企业赞助为《四平楹联》创刊号付了4500元印刷费。四平雅顿酒店邀我书写多幅作品不仅给了润笔费,而且还为《四平楹联》第二期以企业赞助方式支付了4500元印刷费。四平巨元换热器公司付1万元约我为日本考察团9位客人书写并装裱古诗词条幅;我的隶书经文友推荐被国家方正字库签约收录,约期50年(子女可继承)30%稿费年终一次性转帐。

我以书法引发自己孩子学习写字的兴趣。陈昊5岁始临颜体《千字文》,6岁参加四平市少儿书法大赛获二等奖,作品分别刊登在《四平日报》和《城市晚报》上。7岁后被迎宾小学推荐获省。“雏鹰杯”二等奖、吉林省中小学生首届书画大赛少儿组三等奖。大学暑假期间知我准备出版《乡情墨趣》作品集,用楷隶两种字体写了贺诗同薜军、王春山、彭景东的贺幛、贺联载入小集正文之前。小孙女陈琬凝上学前也常到我书房翻看她爸爸小时候临习的软硬笔装订册和获奖证书,时不时地也拿起毛笔在水洗布字帖上练习,奶奶也想让我作系统指导,我没同意,因为陈昊当年练字太苦了,琬凝在爸爸指导下硬笔字写的也很好,班主任多次表扬她作业和试卷总是那么工整,有一次老师问她:你的字是在哪个书法班学的?她不加思索地回答:"我没去过书法班,我爷爷就是书法家"。

写字、书法,融入在我的人生中,尤其是已经成为我老年生活的一部分,它给我带来了进步的特殊长项,它给我结交了诸多知心朋友,它给我增添了不菲的经济收入,它给我送来了儿孙的无限快慰。

 

作者简介:陈亚发(笔名:山林凡夫),1949年9月生于吉林省梨树县。中共党员 ,退休公务员。曾任县文体局长兼党委书记。中华硬笔书法协会A级理事,吉林省硬笔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楹联家学会会员、四平市楹联家协会主席。著有《乡情墨趣》《真情实感》《楹联基础知识普及读本》等。

 

(注:本文已获作者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