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系军阀第二任首领唐继尧
郭松
在昆明圆通山西隅有一座唐继尧墓,墓正中刻写着“会泽唐公冥墓”,墓前有14根欧式古典石柱,组成七个平顶墓厦,廊柱浮雕也具有欧式风格,墓厦前两层石筑平台,皆有石围栏,平台前两旁立有石狮、华表,为昆明墓葬之冠。
同盟会革了大清的命,不少人乘机独霸一方,比如山西阎锡山、西北冯玉祥,云南唐继尧,唐喜欢以皇帝规格行事,出行时,仪仗队旗帜招展、锣鼓喧天,卫士挎着双枪,手持方天画戟,连给别人写信,落款都是“东大陆主人”。
1883年8月14日,唐继尧出生于云南会泽一个家境虽不富裕、但重视子女教育的地主家庭。父唐学曾是秀才,叔唐学敏曾是举人。唐继尧6岁入私塾,15岁应童子试,名列榜首。19岁时,新婚三个月的唐官费东渡,入日本士官学校第六期,寄语妻子袁氏道:“一语蛟龙寄尚清,私情公义两分明。”期间,黄兴与黄郛在各军校发展会员,考虑高度保密,简称铁血丈夫团。
唐继尧回国后,历任云南督练公所参谋处提调、云南陆军讲武堂教官、新军第十九镇正参谋官、七十四标第一营管带、云南陆军讲武堂监督,期间参与谋划和策动重九起义。1913年8月,袁世凯任命唐为滇黔联军总司令,派兵入川,参加围攻相应“二次革命”的熊克武部。
滇系军阀第一任首领为蔡锷,他于1911年领导云南重九起义,推翻清王朝在云南的统治,建立云南军政府,并担任都督。 护法战争期间,滇军遍布西南及华南各省;云南陆军讲武堂在贵阳、成都、泸州、韶关等地开办讲武堂分校。1915年12月25日,蔡锷、唐继尧、李烈均等通电全国,反对帝制,宣布云南独立。蔡锷病逝后,唐继尧上位,任云南督军兼省长。
1918年,唐继尧倡议滇川黔三省在云南联合办大学,因故中辍;1919年,云南自办大学呼声高涨,海外滇籍留学生论及家乡,莫不以滇省“速办大学,作为育人材、救济时艰之拟”为议题。同年9月,唐提出创办大学方案,但因社会不安定,经费无着落,半途夭折。
这一年,云南第一批留学生董泽等人学成归省,成为创办大学的促进者,具体筹办的骨干。1920年,东陆大学筹备处成立,董泽任处长,竭力经营,进入实质性阶段。然而,就在筹办工作渐次展开时,1921年顾品珍倒戈反唐,唐继尧被迫流亡香港,大学创办之事搁置。
1922年,唐继尧回师云南,重掌政权。“前游在外,环顾各地情形,知筹办大学更不可缓。”这次流亡使他认识到,创办大学已成当务之急,他将创设大学之事置于重要位置。“1922年,公还主滇政,仍践夙议,定校址,措经费,阅六月而斯校立。”
唐继尧是东陆大学的首倡者和推动者,在唐继尧故居中有四个大字——云大始祖,概括了唐继尧对东陆大学的创建之功。为了纪念唐继尧的创建之功,当时23名筹备员集体商议,一致通过以唐继尧的另一个名号“东大陆主人”取出两字“东陆”为大学校名。
唐继尧为名誉校长,董泽为校长,财政厅长王九龄兼名誉校长。唐继尧以教育为国脉所关,治滇要图,西南之大不可不设高等学府,以培养大批人才,他在办学费用上率先捐献巨资,划拨土地、房产、金钱和动员私人、集体捐资助学,奠定学校经费独立的基础。
唐继尧提出在始建于1499年的云南旧贡院为校址。这样,位于昆明市西北隅翠湖北路旧贡院街的“贡院”成为东陆大学的选址。随后成立建筑委员会,经研究决定,凡贡院原有的可以利用的房舍,适当加以修理利用;新建楼房,均仿效欧美风格建筑。
由于他的大力支持,社会名流的共同努力,1922年12月8日,云南省府宣布私立东陆大学宣告成立。1923年4月20日,举行开学典礼,先办预科,后办附中。1925年开办本科,设采矿、冶金、土木工程、政治、经济、教育五个系,设必修课和选修课,实行学分制,授学士学位。唐继尧向学校承诺:学生必须考试入学,不准私人推荐考试不合格的学生入学,不干涉学校在招生用人方面的权利。
1926年7月,第一批毕业生毕业。虽然云南航空对云南发展无足轻重,但云南航空学校毕业生后来大多成为北伐和抗战中的空军骨干和空军培训骨干。他除了创办东陆大学和云南航空学校外,还创办高等师范学校、美术专门学校、无线电学校、蚕桑学校等,按照新制改造和扩大农工、师范女子中学,按照新制办初高两级中学一所。
为了发展产业,造就有技能的专门人才,唐继尧还创办职业中学,还专设沿边教育行署加强沿边少数民族教育。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实行小学义务教育,在昆明市分三期强制实施,增办小学十多所,近2万学龄儿童限期三年内人学。在他主政云南时期,有高等学校2所,中等学校20余所,小学40余所。
校长董泽和东大教职员,一直念念不忘唐继尧的功绩,在1929年12月的东陆大学本科第一、二届,文理预科第六届、附中第一届毕业生留别纪念会后,全体教职员和毕业班学生前往圆通山创办人唐继尧墓前进行祭奠,“饮水思源,怀往思哲。人虽邈远,精神不灭”的祭文,表达东陆大学师生对他的深切缅怀之情。
王阳明的致良知思想,对唐继尧有深刻影响。他为东陆大学制定校训并作序:继尧幼承家学,服膺《传习录》。少长读《文成全书》及《理学宗传》、《明儒学案》诸名著,体之于心,验之于行,窃窃奉行之以为宗。比来世变日纷,阅事更广,益信自治治人,王学最为直接,以无善无恶为心体,以为善去恶为功用;以致良知为始,以知行合一为归。加之以物质科学,参之以世界文化,端趋向,宏造就,光大中华之儒术,补助吾滇之学风。撮其要旨,列为四条:于以尊人格,正人心,宏人道,立人极。阐旧学而培新知,造通才而应世变,庶有济乎!姚江有言:愿得豪杰同志之士,扶持匡翼,共明良知之学于天下,使天下之人,皆得自致其良知,以相养相安;去其自私自利之弊,以跻于大同。区区此心,亦犹是耳,诸生勉乎哉。
云南大学前身为东陆大学,东陆大学筹备的发端日期,云南大学会泽院大楼内的《会泽唐公创办东陆大学记》有记载:民国四年,政府已计划及之;七年,滇川黔省议会联合会复倡议设立三省联合大学;八年,各界人士或请愿议会,或建议政府,亦纷纷以为言,顾资靡所出,卒莫之举;九年,会泽唐公既摧帝制护国,继思振兴文治,以奠国基……事垂成而辍于政变;十一年,公还主滇政,仍践夙议,定校址,措经费,阅六月而斯校立。
作者简介:郭松,四川古蔺人,川大本科生,贵大研究生,从军23年,从检16年,《散文选刊》签约作家,在《散文选刊》《散文百家》《边疆文学》《检察日报》《云南日报》《春城晚报》等发文120余篇,获中国散文年会“十佳散文奖”,4篇散文被选为初高中语文试题。
(注:本文已获作者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