秉初心传薪火,怀感恩致华章
——与《吉林日报》同行四十四载
陈宝林
时光荏苒,岁月鎏金。自1981年3月怀揣对新闻事业的赤诚与热忱踏入工作岗位,我便与《吉林日报》结下了跨越四十四年的深厚情缘。四十四个春秋寒暑,我始终坚守在《吉林日报》的新闻战线,以笔为犁、以镜头为镜,在这个充满活力与温暖的大家庭中,见证时代变迁、记录社会进步,也实现了个人新闻理想的成长与蜕变。
《吉林日报》作为吉林省主流新闻媒体,始终以传递党和政府声音、反映人民群众心声为己任,其深厚的文化底蕴与严谨的办报理念,为每一位新闻工作者提供了成长的沃土。回首四十四年从业历程,《吉林日报》的平台宛如一方养分充沛的良田,悉心滋养着我的新闻梦想。在这片沃土上,我始终秉持“脚踩泥土、心怀人民”的初心,深入基层一线、扎根群众之中,用文字描摹社会发展的脉动,用镜头定格人民生活的美好瞬间。截至目前,我已在《吉林日报》及旗下平台发表文字与图片新闻共计2000余篇,每一篇作品都是对时代的忠实记录,每一个字符都承载着对新闻事业的热爱。其中,在发稿量最高的一年,我累计发表新闻作品140余篇,凭借扎实的业务能力与勤勉的工作态度位居全省首位。这份成绩的取得,绝非个人之力所能达成,它离不开《吉林日报》长期以来的悉心培养与大力支持,更离不开编辑部每一位老师的专业指导与无私帮助。从稿件选题的精准点拨,到文字表达的细致打磨,再到新闻视角的拓展提升,正是他们的鼓励与鞭策,让我在新闻道路上不断突破自我、稳步前行。
四十四年的坚守与付出,也让我收获了诸多荣誉与认可,而这些荣誉的背后,始终离不开《吉林日报》的赋能与引领。凭借在新闻采写与通联工作中的突出表现,我连续数十年被《吉林日报》评为“优秀通讯员”,这一称号不仅是对我工作成果的肯定,更是对我持续深耕新闻领域热情的莫大鼓舞。在《吉林日报》的影响与推荐下,我还先后荣获“全省民族团结模范”“吉林好人·最美民族团结之星”等荣誉称号,并有幸作为代表参加改革开放40周年国庆参观团,亲身体验国家发展的辉煌成就。值得一提的是,2016年我在白城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担任校报编辑部主任期间,不仅获评“白城市优秀新闻工作者”,更被《吉林日报》授予“通联工作突出贡献人物”“优秀通讯员”双重荣誉。这些荣誉既是对我个人工作的认可,更是《吉林日报》平台价值与培养力度的生动体现,每一份荣誉背后,都凝聚着报社领导与编辑老师们的关心与支持,这份情谊我始终铭记于心。
更令我倍感荣幸的是,在四十四年新闻生涯的节点,我有幸获得《吉林日报》“终身荣誉奖”。这份荣誉是对我四十四年坚守新闻岗位、践行新闻使命的最高褒奖,更是对我个人职业价值的最大肯定。我深知,这份荣誉从来不只属于我个人,它属于《吉林日报》这个温暖的大家庭,属于每一位在我成长路上给予指导、支持与帮助的老师和同事。正是因为有了报社的平台支撑、团队的并肩同行,才有了我四十四年新闻生涯的顺遂与成长。
今年,恰逢《吉林日报》创刊80周年。八十载风雨兼程,《吉林日报》始终与时代同频、与吉林共进,从记录吉林振兴发展的壮阔历程,到传递基层群众的心声诉求,从弘扬时代新风正气,到守护文化根脉传承,始终以专业、严谨、负责任的媒体担当,成为吉林人民心中信赖的“新闻灯塔”与“精神家园”。值此重要时刻,我怀着无比激动与感恩的心情,向《吉林日报》致以最诚挚的祝福。
感恩《吉林日报》四十四年的陪伴与培养,让我能在新闻事业的道路上坚定前行、实现价值;感恩报社每一位老师的悉心指导与无私帮助,让我在专业成长中不断突破、收获荣光。展望未来,衷心祝愿《吉林日报》在新的历史征程中,始终坚守新闻初心、传承媒体使命,持续创新传播形式、提升内容质量,以更鲜活的笔触、更广阔的视角、更深厚的情怀,记录吉林高质量发展的新成就,传递吉林人民奋进新征程的新声音,为推动吉林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贡献更多媒体力量,成为陪伴一代又一代吉林人成长、在时代浪潮中永不褪色的精神坐标,书写更加辉煌的未来华章!(通榆县关工委五老工作室陈宝林)
(注:本文已获作者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