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

呼伦贝尔吹来了北京的风

晋铭2025-09-20 10:29:09

呼伦贝尔吹来了北京的风

 

晋铭

 

在呼伦贝尔25.3万平方公里的辽阔大地上,一场跨越山海的深情奔赴正在书写新时代的传奇——“京蒙协作”的暖流,以科技的温度、产业的脉动、文化的交融,重塑着北疆大地的肌理。 让呼伦贝尔人时刻赶着从北京吹来的风如此温暖、振奋,强劲。

 

当龙年佳节的红灯还没有摘下,料峭的春风还挥舞着漫天的雪花,呼伦贝尔市市委副书记、市长及永乾,带领一行人登上了海拉尔飞往北京的航班,他们带着呼伦贝尔的坦诚,带着新一年层楼更上的憧憬,去拜访多年来一直像帮助、扶持自己亲人一样的北京相关部门,表达呼伦贝尔各族人民的满腔谢意。

 

畅谈着民族情谊,规划着美好未来。北京市相关各区负责人表示,将继续发挥科技创新、金融支撑、人才聚集等优势,深入调研、精准对接,扎实推进东西部协作,助力呼伦贝尔高质量发展……春风里,阳光下,这是京蒙协作延伸的真情,更是真金白银的慷慨表示。呼伦贝尔的市长也捧出草原的坦诚:2025年1月起至6月底,呼伦贝尔市域内23家国有A级旅游景区联合推出:北京市居民免门票活动。在此期间,北京市居民凭有效身份证件,享受活动景区免票入园的优惠。

 

每天清晨,满载着内蒙古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绿色农畜产品的货车将驶入北京市,把绿色无污染的农畜产品呈现在首都市民的餐桌上。与此同时,在北京的一些市场上,呼伦贝尔上百种优质农副畜、工艺品、文创类产品,非遗传承类产品,相继登台亮相,让北京人看到、品尝到、享受到了来自“呼伦贝尔大草原”的民族特产和民族特色。

 

首都的理念、技术、产业、资本、市场等优势资源在北疆大地已遍地开花,结对帮扶机制实现从单向作用到双向作用的深度拓展,京蒙对口协作向更深层次、更宽领域迈进,一幅优势互补、聚焦振兴、实现共赢的磅礴画卷在呼伦贝尔大地徐徐展开。借助京蒙协作平台,全力打造“绿品出塞”品牌,跟随着“绿品出塞”的脚步,呼伦贝尔绿色优质农畜产品带着土味儿、飘着香味儿走进了京城。2021年以来,石景山区累计帮助莫旗销售优质农副产品突破30亿元,其中大红门猪肉销售额达到18.5亿元。

 

产业振兴,规划先行。西城区挂职团队全面推进鄂伦春自治旗现代农业产业园详细规划,三年来,挂职团队始终坚持“围绕园区抓产业、围绕产业抓项目、围绕项目抓企业”的理念,以“大抓产业、抓大产业”为主线,共建鄂伦春自治旗现代农业产业园。同时,引入并采取“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的模式,围绕重点建设的大豆、食用菌、紫苏等特色产业抓好产品精深加工、产业延伸升级,不断提升产品附加值和产业竞争力。三年来,共推动引导落地企业4个,实现投资1.05亿元;落实京蒙协作财政援助资金1.19亿元,实施协作项目36个。推动鄂伦春农副产品在中国农业银行电商平台、凯德MALL电商平台、北京金象大药房电商平台上架销售。

 

曾几何时,草原牧民看病需跋涉数百里,如今,北京与呼伦贝尔的医疗协作正改写这一历史。2023年,北京胸科医院与呼伦贝尔市第二人民医院签署合作协议,通过远程会诊、专科联盟和移动CT筛查,让结核病、肿瘤等疑难病症的诊疗触达草原最深处。呼伦贝尔市人民医院与北京大学肿瘤医院于2024年7月21日正式签署肿瘤科协作协议。旨在通过北京优质医疗资源的支持,提升呼伦贝尔地区肿瘤疾病的诊疗水平。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定期派遣专家到呼伦贝尔市人民医院坐诊、手术,并开展疑难病例讨论和学术讲座。通过专家的指导和新技术的引入,呼伦贝尔市人民医院在肿瘤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能力上有了显著提高。患者在当地就能享受到北京专家的诊疗服务,减少了异地就医的经济负担。

 

在协作期间,呼伦贝尔市人民医院引入了多项肿瘤治疗新技术,填补了当地的技术空白。满洲里市人民医院在北京世纪坛医院的帮扶下建立的变态反应科,开展了过敏性鼻炎、支气管哮喘、特应性皮炎等疾病的系统检查。在临床治疗方面,除常规对症药物治疗手段外,首次开展了目前国际公认的过敏性疾病对因治疗方法——黄花蒿变应原特异性免疫治疗,以及生物靶向药物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莫力达瓦旗人民医院在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专家的帮扶指导下,组建设置的医疗美容中心已正式投入运营,面向当地及周边群众开展皮肤形体、面部五官、出生缺陷、创伤修复等领域的美容整形业务,填补了当地多个技术项目的空白。北京市专家还深度参与临床一线工作,协助构建多学科诊疗模式,组织医院相关科室开展了多台跨学科联合手术,拓宽了乳腺外科、妇产科等领域的业务内涵。鄂伦春旗人民医院的手术室里,协和专家刚完成首例5G远程腹腔镜手术,生命监护仪跳动的曲线绘就新时代“安达”盟约。扎赉诺尔区人民医院的胸痛中心、卒中中心也在北京专家指导下逐步完善。

 

丰收时节,金风送爽。呼伦贝尔农垦集团的农畜产品销售借助与首农集团、正大集团等企业的深度合作,将羊肉、大豆油等特色农畜产品推向北京市场,一年多时间,销售额便突破达12亿元。在此期间,北京挂职干部团队还积极为呼伦贝尔农垦产业发展出谋划策,切实推动了食用菌、生猪等产业的规模化发展。

 

额尔古纳河右岸的泰加林里,白桦林宛如亭亭玉立的美少女,在北京市西城区文旅团队的创新指导下,传统白桦树皮画焕发新生,化身为“可带走的草原记忆”文创产品。来自北京“798”艺术区的设计师将驯鹿图腾融入现代设计,通过“马蜂窝”平台创下10万件销售记录。

 

去年暑假,“海拉尔国家研学基地”的蒙古包内,迎来了北京东城、海淀、丰台、大兴和怀柔五区的300余名师生,共同开展京蒙东西部协作海拉尔研学活动。京蒙两地学子携手走进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海拉尔纪念园、满洲里国门、呼伦贝尔历史博物馆、莫日格勒河畔等,同吃同住、共研共学,增进各族师生的情谊。

 

文化的交融更添温情——2025年1月19日,海峡两岸冰雪文化冬令营在陈巴尔虎旗开营,两岸青年共同欣赏乌兰牧骑的精彩演出、体验雪地拔河、传统射箭等特色活动。北疆的冰雪不仅成为文化交流的载体,更架起了民族团结的桥梁,书写着新时代的“安达”情谊。

 

此刻,站在2025年的地平线回望:“京蒙协作”的深远意义早已超越了地理界限,涵盖了总多领域,编织起了一幅民族心手相连的锦绣画卷。截至目前,呼伦贝尔已落地各类项目超过400个,消费帮扶销售额突破100亿元。“呼伦贝尔味道”呈现在首都市民的餐桌上。以呼伦贝尔草原羊为媒介,打造一批“牧户游”“羊倌之家”示范点,初步形成了北京协作城区党员与牧户“结对子”的工作模式,从“各自为战”到“握指成拳”,为新时代区域协同发展、开放发展提供了鲜活样本。“聚才兴蒙、双向奔赴”的生动局面让“京蒙一家亲”亲上加亲。

 

呼伦贝尔吹来了北京的风,这是振兴的风,是希望的风,它吹散的是闭塞与贫瘠,带来的是繁荣与欢笑,京蒙协作的故事,是政策与民心的共鸣,是资源与智慧的共融,更是传统与现代的共生。呼伦贝尔的风,携着北京的暖意,以“润物无声”的力量,让草原的每一寸土地都跃动着时代的脉搏,续写着属于呼伦贝尔的传奇篇章。

 1

作者简介:晋铭,内蒙古呼伦贝尔人。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学历,硕士学位。国家一级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会员、内蒙古作家协会会员、内蒙古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呼伦贝尔市作家协会副主席。《散文· 原创版》《海外文摘·文学版》签约作家。鲁迅文学院学员。呼伦贝尔市第五届政协委员。现任呼伦贝尔市文学艺术事业发展中心主任。

著有散文集《枕梦北方》于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编著文集《似梦年华》入选《当代作家精选文库》。其散文、散文诗、诗歌、歌曲、小小说、报告文学、文艺评论、非虚构作品等在《北京文学》《民族文学》《生态文化》《中国文艺报》《中国文化报》《中国民族报》《人民日报》《北京晚报》《内蒙古文史资料》等国内正规报刊发表若干,被多种选本选刊和中国作家网、新华网、中国文艺网、作家网、学习强国、人民网等平台转载,获多种奖项,部分作品译成蒙文发表。

 

END

 2

来源:晋铭文学

https://mp.weixin.qq.com/s/VcgR30azMOEB5JfU5x7APA

 

(注:本文已获作者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