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

冬瓜:岁月里的清欢与哲思

陈清江 安玉琦2025-09-19 17:31:05

冬瓜:岁月里的清欢与哲思

——《瓜果漫话》之十

 

陈清江  安玉琦

 

冬瓜,它不如南瓜那般斑斓,也不像丝瓜那样窈窕,但朴拙之中蕴涵着天地至理、以及岁月清欢与人间烟火。

 

(一)

 

  从春到秋,冬瓜正儿八经地完成着它的生命修行。春日里,种子在泥土中苏醒,子叶舒展如豆瓣,怯生生地探出头来,仿佛在好奇地打量着这个世界。真叶随后展开,掌状的叶片带着细密的锯齿,还覆着一层绒毛,就像给稚嫩的生命裹上了一层保护膜。待藤蔓伸展出数米之长,卷须就像灵动的触手,或攀着竹架向上生长,或贴着地面匍匐前行。特别是农家搭起的“冬瓜架”,就是为它量身打造的舞台,让每一片叶子都能尽情享受阳光的亲吻。夏日午后,淡黄色的花朵悄然绽放,雌雄异株的它们各有独特的姿态。雌花带着个迷你子房,那就是瓞瓜,呈现着对未来的期许与憧憬;雄花则舒展着花瓣,等待蜜蜂前来传递生命的密码。经授粉后,子房从指甲盖大小慢慢膨长,或成椭圆,或为长柱,一天天饱满起来。未熟时,绿皮带浅纹,如同披着青涩的衣裳;成熟后,转为深绿,变换上一层蜡质白粉,那是时光为它缝制的“外衣”——让瓜体渐趋饱满,莫不给人以“万物生长待有时”的深刻启示。

 

(二)

 

冬瓜,你别看它憨态,却有着不少雅号呢!最为人知的叫“白瓜”,因表皮那层白粉,纯净得让人想起田埂上的初雪;宋代苏颂在《图经本草》里写它“实如枕,青白有毛,又名白冬瓜”,笔尖像蘸了菜园的晨露,把冬瓜的憨态勾勒得活灵活现。江南人还称它“枕瓜”,椭圆的模样真像农家的旧枕榻,透着安稳劲儿,农谚“秋来枕瓜悬,家家有余粮”——田埂上垂着的冬瓜,就像一个个沉甸甸的粮布袋,过日子也都充实起来。更好听的是“水芝”,竟与荷花共享一名,只因瓜肉里满是汁水,一刀剖开,仿佛能看见田园雨露在其中凝结;还有带着地域温情的“濮瓜”,相传是古濮人最早种下它,名字里沉淀着先民与作物相遇的温柔情深。这些名号,或描其形,或述其性,或记其源,让寻常冬瓜记载下诸多文化符号,甚而成为穿越时光的“活化石”。

 

(三)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冬瓜亦如此。它生性便带着各地明显的风土印记。广东东莞一带的黑皮冬瓜堪称翘楚,由于亚热带阳光慷慨的洒落,以及冲积土肥沃而疏松,滋养得它单个能达数十斤,而且肉厚籽少,是粤式老火汤里的“主角”——与排骨、薏米同炖,慢火煨出的鲜美,藏着岭南人对抗湿热的智慧。云南元谋的小冬瓜,因高原昼夜温差的馈赠,积累了更多糖分,洗干净切瓣生吃,清甜里带着阳光的暖意,是高原夏日最直白的口福。太湖流域的苏州、无锡一带,白皮冬瓜因湿润气候滋养,皮薄质嫩,清炒时不用多加调料,自带一股甘香,活脱脱江南盛夏里的“素君子”,清雅得让人心爽难奈。北方砂质土孕育的山东寿光、河南扶沟冬瓜,鲜味更浓,放到锅里炖煮,吸足了汤汁的醇厚,一口下去,满是北方的实在与热忱。不错,每一颗冬瓜,都是土地与阳光共同写下的诗行,字里行间皆是地域的风情雅韵。

 

(四)

 

在民间趣闻里,冬瓜更富有几分神采与魅力。唐代有“冬瓜救禅”的故事,说是有位僧人赶路时中暑昏迷,幸得山民端来冬瓜汤,喝下后渐渐苏醒。后来,僧人便将冬瓜种在寺中,还题诗“青青藤蔓绕禅房,结得灵瓜济四方”,让慈悲与生机在庭院间共生。明代“冬瓜藏宝”更为传奇,据说江南一户人家遭遇兵乱,急中生智将金银藏进掏空的冬瓜里,兵匪见是寻常东西,因此视而不见。此后便有了“冬瓜藏福”的说法,节庆时在冬瓜上贴红纸,祈愿平安顺遂,吉祥如意。宋代苏轼在杭州时,曾以冬瓜配海带炖煮“雪羹汤”,并留下“白瓜配海菜,清味胜珍馐”的诗句,那一碗清冽,不仅解了暑热,更藏着文人对寻常滋味的珍视与热爱。这些故事,让冬瓜超越了食材的边界,成了承载生活智慧与人间温情的符号,在岁月里流转成温暖的记忆。

 

(五)

 

再让我们翻开泛黄的中药医典看看,冬瓜还是一味温和的良药哟!张仲景《金匮要略》中记载,冬瓜皮煮水可治“水气浮肿”,这一用法穿越千年,至今仍在民间沿用。李时珍《本草纲目》里更有详述,冬瓜“性凉,能清热利水。其子治肠痈,其皮消水肿,其肉解烦渴”;另记一个案例,一妇人患暑湿黄疸,每日饮冬瓜汁,半月后痊愈。清代汪昂《本草备要》总结道,冬瓜“甘淡微凉,泻热补脾,利二便,消水肿,止消渴,散热毒”,点明出了既清热又不伤脾的温和特质。王孟英《随息居饮食谱》则列举说,冬瓜“可腌为菹,可蜜为果,可脯为腊,皆益人”,道尽“百利无一害”之妙用。总之,这些跨越千年的论述,至今仍在指导着日常养生与临床实践,继而让传统智慧在时光里生生不息,同时也印证着“药食同源”的古老智慧。

 

更为可喜的是,现代医学研究也印证了上述古人的智慧。例如,冬瓜中含有的丙醇二酸,能抑制糖类转化为脂肪,有助控制体重,这与古籍中“久食轻身”的说法不谋而合;丰富的膳食纤维能促进消化,维生素C与钾元素调节着体内的电解质,对高血压患者格外有益。冬瓜皮里挥发性成分与黄酮类物质,经煎制后利尿作用温和,适合慢性肾病患者辅助调理。就连不起眼的冬瓜籽,提取出的植物甾醇能降低胆固醇,氨基酸可增强免疫力,如今已成了保健品的原料。另外,冬瓜因其低热量、高水分的特质,制作出清爽的饮料、酥脆的瓜片、低糖的果脯,都满足着人们对健康的追求。

 

(六)

 

哦!冬瓜,你从千年的农田走到今日的餐桌,从中医药罐走进现代实验室,始终保持着那份质朴与包容。尤其附在你上面的那层白霜,看似平淡,但却沾满岁月的清欢,同时也映照出天地间最本真的烟火味。

 

笔力不逮,意犹未尽,那就以《咏冬瓜》(古风)结尾吧:

 

蔓引青藤上竹棚,霜皮藏玉清暑中,

汤融嫩髓凝甘露,炒出脆丝含露英。

利水曾医千姓疾,甘凉不夺百肴精,

秋来满架悬如枕,尽纳乾坤一腹明。

 

(注:本文已获作者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