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

悠悠嫩水情

汝青2025-09-19 17:26:41

悠悠嫩水情

 

汝青

 

我是落叶季节离开故乡,嫩水边上的小城大安。清晨的风,透过车窗吹佛着脸颊。坐在车里,和寻常出门并无两样,只是思绪有点乱,与司机老朱心不在焉地搭着话,自己都不知道在说些什么。看一眼后备箱,比平时多出几件简单行囊,这是老伴的随手衣物,没想多带啥。至于能给孩子帮多大忙,住多久,无关意愿,无关选择。一路上真有些忐忑不安,也许这又是一段全新旅程。                    

 

车窗外,飘零的落叶随车起舞,轻轻地扑打在风挡上。回眸望去,这里有我留下的深深足迹,也有付出的辛勤与汗水。身后的小城,江风更远,轮廓更加模糊,最终消失在道路的另一端。本不想在孩子那常驻,谁知这一趟出门,竟然久居他乡十余载。

 

我们为什么怀念故地呢,是因为很美吗,那也未必全是。原来人都有一种归属感,其本质是对这片热土的认同。如果你也有这份情结,实则是对这种认同的追求。说故土难离,其实不论在哪,人的每一段经历都值得珍惜,都很可贵。而我唯一的不同,则是心还在原地踱步。

 

人与人的差别是认知,是对事物的深度理解。我与故乡的一位挚友,之所以成为知己,是我们的认知相同。他沉稳内敛,为人友善。且硬笔书法极好,我常常羡慕他的字,甚至有点嫉妒。好友是我一直牵念的人,前几年,虽然很努力,生活还是有点窘迫。但是自我感觉良好,且相当满足。不开心的事从来不讲,讲出来都是励志的话,好在难关已跨过。他从小就有咳嗽哮喘的毛病,据自己说,咳嗽久治不愈。后来遵从一个云游道士的偏方,甘草片兑可乐喝,也许是解心疑,也许真管点事,反正每天都在服用。

 

听说上个月他老伴还被三轮车碰到,留院观察几天没事。虽然对方全责,且一再道歉,但考虑到老两口进城卖点菜真不容易,不追究了。好友说,此举其实并没有改变什么,只当作帮助老人一下吧。

 

每当我静下心来躺在床上,常常会想起他。有一次他给我发来信息,说在街边小公园呢。我脑海立刻出现一幅画面;晚霞将天边渲染的绯红,并向四处铺展。微风中,他独自坐在长亭某个角落,默默地凝视着远方,这也符合其一贯性格。透过灌木旁边的糖槭树,斜阳的一丝斑驳直照脸上。周围很静,不知他在关注什么,或许是林间匆忙组网的蜘蛛,或许是自己一天的劳顿,更可能是美好愿景。

 

他不事张扬,但内心坚毅,勇于扛起男人的责任。有这样的朋友,让人平添几分敬意,对于他是需要仰视的。

 

以我个人的秉性,还是喜欢探究事物的本真,洞悉生活的细节。有些东西无感,就此罢了,有些东西领悟到,却不能准确地予以表达,总感觉遗憾。以前撰写的文稿,十之八九都是描写平素生活的。偶尔发在媒体上,开始还自我欣赏,经过一段时间沉淀,结果发现毛病很多,居然自己经历的故事都讲不好。

 

曾在一位名家的散文中,读到下面一段话;文人的魅力,竟能把偌大一个世界的生僻角落,变成人人心中的故事。并且感叹到,他们褪色的长衫里,究竟藏着什么法术呢。是啊,倒不是迂腐,谁不想成为那种穿长衫的文化人呢。其实,他们隐藏的并非法术,是才华,是天赋,是深厚的文化功底,以及对生活的敏锐视角与透彻理解。

 

尽管时光带走许多流年,一些记忆可能会被现实的琐碎抹平。但是小城那些印象深刻的人和事,怎么会凭空消失呢,它会撬动你的思维,乃至成为你精神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

 

东大坝,城东下坎一处印象深刻的嫩江堤。有空闲的时候,常去坝上消遣。观看川流不息的嫩江水,倾听江风裹挟着浪花,拍击江岸的微微涛声。夕阳下晚归的打鱼船,从渔人身上那略带鱼鳞的腥味,满脸兴奋和微笑的嘴角,便分晓出鱼获多寡。蹲在坝上,随着垂钓者一次次甩钩,心情会跟着一次次起伏,每当提起鱼竿拽起鱼线总是失落。看一下他的鱼篓,很尴尬。旁观者安慰道,太阳落山的时候,鱼咬钩的几率能大一些,相信他定会有所斩获。

 

江边湿地,鸳鸯戏水习以为常。它们比野鸭偏小,鲜艳的羽毛,优雅华丽的姿态很可爱。雄性鸳鸯羽翼更丰,这就是动物求偶吸引异性的本能。没想到在这并不安静的江畔,还容得下卿卿我我,双双比翼于清波之上。这是一场唯美的视觉分享,而平时只能散见在画照中。距离城区这么近,不是随便哪个地方都可以看的真切,很难得,连路人都会发出一番感慨。有理由说明我的家乡,那浑然天成的生态之美,不是徒有虚名。可别把东大坝当景区,是防洪江堤。与嫩江湾只有一步之遥,没有太多人工雕琢,然而坝外的湿地却很美,是那种自然赋予它的美。不但有着一湾嫩水的灵动,也有许多水生植物野蛮生长,把它视为小城外滩,毫无夸张之意。

 

一场大雨,开启了那扇尘封已久的闸门。九八年的七八月间,嫩江流域发生了百年一遇的特大洪水,为此全民动员抗洪抢险。当时还没实施西部河湖联通工程,以我个人肤浅认识,防汛重点只能理解为叠坝堵漏,将洪峰顺畅地引导到下游,保证安全度汛。为此各级部门极为重视,本单位在东大坝分配到一段防区,昼夜上坝巡查值守。一天晚上轮到我值班,一组共有七八个人。江水距离坝顶很近,在上面巡视,激起的浪花飞溅到身上,弄湿了衣服,江风一吹浑身发抖。后半夜很凉,邻段兄弟弄来几瓶白酒,一口酒下肚感觉暖和许多,不知不觉哥几个喝的有点高。本来白天随卫星通讯车上段,已经很累。结果这么一折腾,躺在坝上倒头便睡,只有司机等人很清醒,叮在岗位上。不知谁从堆砌的防汛麻袋中,弄来几条盖在我们身上御寒,清晨起来,被蚊虫叮咬的浑身大包,谁都顾不上。看到波涛汹涌的江面,距离坝顶很近,着实吓出一身冷汗。大家很后怕,多亏没出险情,否则不堪设想。

 

走下大坝往西便是南湖,以盛产黑鱼所著称的黑鱼泡,现在人们又赋予它这一雅称。挚友经常与我保持联系,频频提起家乡的变化,感慨颇多。尤其初夏的月夜南湖,我一直期待目睹它的芳容。据挚友说,当夜幕悄然降临,这里没有白天的喧嚣,宁静的四野,皎洁的月色印在湖面,与岸边的灯光相互交融,似无数个星辰在水中跳跃。那天回乡,傍晚心血来潮,约挚友同游湖光夜色。小城早已万家灯火,滨湖大道对面的临水之美,一个个倒影,若隐若现于湖上。看到的景物似有些奇异,这并非虚构。当你徐徐走进夏夜的湖边,周围格外静谧,连轻柔的风声都能察觉到。远处,绚丽的灯光依次闪烁,恰到好处地点缀在水边一隅。诗一样的小径,只闻蛙声和蝉鸣。飘逸的草木芬芳,伴着温润夏风,扑面而来。南湖,月光下的夜色有如一杯醇厚的浓酒,在小酌间,不断触发到你的意识与灵感。

 

小城以嫩水为纽带,以嫩江湾,外滩湿地和南湖为依托,三处景观拱卫着主城区。形似一串明珠,镶嵌在嫩江右岸。这里因水而起,因水而兴,洋溢着青春与活力,已然成为一幅充满诗意的水墨丹青。

 

悠悠嫩水,我的故乡,理念上的远方,也是我追逐的地方。你的那些人,你的那些山,那些水,蕴含着一种意境,一份淳朴与灵秀。但凡回溯,都是无法绕开的脉络。

 

对于这片温情的土地,始终心存执念。它不止承载着我们的关切,更悄然托起诸多美好。因为身体原因,已有两年之久没有拥入它的怀抱。正值暑期,孙辈放假,我也理当回去看看。

 

(注:本文已获作者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