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

以文学之美,讲述秋天的故事

马慧琴2025-09-19 08:36:47

以文学之美,讲述秋天的故事

 1

【作者简介】马慧琴,笔名“心慧”。甘肃岷县作家协会副主席、秘书长,《岷州文学》编委、《岷州文学》“廉政清风”栏目主持。原岷县检察院反贪局副局长、反渎职侵权局副局长,纪委常委,四级调研员职务。作品刊登各大网络平台、《定西日报》《黄土地》《岷州文学》等报刊。创作的散文《成长记忆》荣获2022年北大荒文学馆、耕读书会举办的“相约耕读美文人生”最具人气散文作者全国网络大赛二等奖,被中央宣传部“学习强国”平台选用刊登。

 

以文学之美,讲述秋天的故事

 

马慧琴(甘肃)

 

白露时节,天高云淡,气爽风凉,是一年当中最适宜出行赏景悦心的季节。岷县作家协会、《岷州文学》编辑部在白露节气的第二天适时组织了文学采风活动,采风地主要选择在岷县双燕景区、岷县狼渡湿地草原。岷县本土散文作家、诗人等十二人参加。阳光温和、云朵纤柔,有文友、有佳境、有诗友、有闲情。在大自然中遇己、愈己、育己,觉有趣且有雅趣闲适之心境记录此行。

岷县双燕景区距离岷县县城东南90 公里处,位于岷县马坞镇、锁龙乡境内。景区主要由双燕沟、云洞沟,鹦哥沟、东沟、南沟和刘家沟等六条峡谷组成,有“雄、奇、险、幽、静、秀”的独特自然风光,属自然生态旅游区,与相距15 公里的狼渡湿地草原遥相呼应、相得益彰,共同形成岷县东部人文旅游风情线。

在双燕景区,我们主要游览了双燕沟峡谷。“离离暑云散,袅袅凉风起”。此时节峡谷里暑气尽消,秋风清凉,文友们信步感受“轻寒正是可人天”的清澈澄明、宁静闲适。峡谷道路两边是蓬勃苍翠的乔木,还有一株株挨挨挤挤交织丛生,低矮、茂密又繁盛的灌木。晨光在乔木叶子的空隙间跳跃,灌木叶上露水晶莹,空气中弥漫泥土和草木的气味,清新淡雅。不知名的鸟雀栖息在乔木和灌木上,活跃于枝叶间喳喳欢歌,似平平仄仄的声韵。想起《诗经》里“黄鸟于飞,集于灌木,其鸣喈喈”的描写,很契合此时鸟雀儿清丽婉转鸣叫的情态。

再往沟里走,湿润清甜的气息扑面而来,是燕子河从深沟潺潺流淌。小心翼翼踩在河中的石头上,掬一捧清澈的河水,清凉穿过筋骨,微风拂过袖口。“独坐水亭风满袖,世间清景是微凉。”人间最清爽的心境悦心,莫过于这一掬过滤了浮躁的沁人心扉和心旷神怡。蔚蓝澄澈的秋空,映衬出河床里圆滑五彩的鹅卵石,它们从容自在,与世无争,安稳休憩于清澈透明、静静流淌的河水里,低调的闪烁精灵似的光芒。野生的青杨、柳树、沙棘……密布河床两边,根部被土壤沙石紧紧包裹,牢牢攀附在土地上,姿势虽呈千姿百态,但始终坚韧的和大地融为一体。

“我心素已闲,清川澹如此。”拥一份闲适小憩水边,感受微风徐徐吹来的惬意悠然,聆听文友讲述燕子河的传说,看远山层林尽染,观近水含烟,和自然之物无声相望,“心有山水不造作,静而不争远是非。”用“宁静平和”的词语形容美景驻心,心悦舒适的感觉恰当融合。

在编辑部坐久了,就需要灿烂的阳光、惬意的风,还有花的芬芳滋润心田。峡谷深处平坦的草地,密密麻麻的小黄花不畏寒露,以朝气蓬勃的姿态,迎着秋风朵朵盛开,好多花儿的叶子和花蕊上还停留着滴滴露水,淡淡的清香在空气里流转,萦绕在鼻尖;我观察如米粒儿一般微小的苔花,和大自然春夏秋冬四季更替一样,也是有传承和接力的,一朵花谢了,另一朵便接力怒放,装扮草地。静下来仔细聆听,有不知名的虫子在草里啾啾鸣叫。一只蜜蜂不畏秋凉喜气盈盈飞舞在花朵上,贪婪地吮吸着花蜜。“白露犹清凉,芳草亦未歇”,脑海里跳跃着刘禹锡“我言秋日胜春朝”的美好画面;心头突然涌上感慨,自己的大半生也如蜜蜂一样,在琐碎平淡的生活里,始终辛勤劳作,酿造属于自己的、甜甜的蜜汁。

中午时分,阳光以一种温柔而坚定,热情又热烈的姿态,穿透湛蓝的云层,透过薄雾,炙到头顶、脸颊、肩上、背上,给身体注入了能量,暖洋洋难以言喻的舒适和惬意穿透全身;阳光落在虬枝招展的树枝,微风的促动下随着树影摇曳;微风柔和清新,不间断地问候扑面而来,亲切友好,杜甫“细草微风岸”的风,款款而来;看雁燕双飞,向南展翅,它们在追寻温暖、追寻离阳光更近的地方。草木繁盛,阳光甚好,我挺直脊梁如一颗收敛姿态的树枝,沐浴在阳光里,感受纯净的自然风物落在心头的惬意……

人生入秋,对秋天的情愫也是独有的。看到个别孤零稀落突兀的老树,历经风霜雨雪的沧桑,素面朝天,光秃秃有点丑陋的模样,不由自主和文友们一起朗诵马致远的诗句“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一群有情有义、有才有趣的灵魂契合,共情诗人悲秋的心境……

年少时不知愁滋味,情有独钟马致远的这首诗,时有心念走遍山川湖海去拜访这棵枯藤老树;心心念念想邂逅“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的悲秋。……逐渐长大的岁月里,心里装满所谓的星辰大海,生命年轮见证自然万物生生不息、轮回更替;琐碎平淡里体味人世间温暖美好……走累了,就在树下歇一会、坐一会,和老树说说话,已成为充盈丰富精神内涵的智慧。岁月不会苛待坚韧的生命,寒露和风霜,是补给生命的能量,在天地间留下顽强、从容而有力量的姿态,这是枯藤老树的尊严。

感花香怡情、知蜜蜂勤劳,沐和煦阳光、享惠风和畅,感性情感的自然释放……文学人的心里,世间万物万象都是灵魂和心灵补给的精神内涵,任何细微小小的美好亦或悲情,都该用文字表达,这是润心的甘霖,是滋养文学人心田的沃土。

采风途经马坞镇土地眼村、沙金村,农舍的白墙瓦黛,干干净净映衬在山野金黄的秋色里。应季的瓜果蔬菜,怒放的各色鲜花,精神抖擞遍布村道两旁、农家院落,它们硕果累累、艳丽芬芳装扮生态田园美农庄,共情我们的赏心悦目。田里的麦子低垂着头颅,用沉甸甸饱满的果实,宣告农人的辛苦和汗水,每一株麦穗都承载勤劳的故事。“秋色满园关不住”,如画卷般诗意的美好扑面而来。文化广场随处可见顽皮的孩童打闹嬉戏,闲适的老人围在一起聊天,谈笑间都是幸福生活的喜悦。农舍房前屋后,鸡鸭小狗闲庭信步,懒散惬意的吹风溜达。“婆娑放鸡犬,嬉戏任儿童。闲坐槐荫下,开襟向晚风。”悠然自得的生活状态,祥和美好的生活画面跃然眼前……藏在世俗里的烟火日常,朴素且明亮。

沙金村小广场成列的二牛抬杠,地轱辘车,磨盘、碌碡等代表农耕文化的景观,文友们欣欣然观赏、体验、拍照……这些可以触摸感受的农耕历史,是早期农耕文化的定格,凝结着劳动人民特有的生存生活智慧,更是不屈不挠笃定生活信念的精神力量。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信步走到岷县马坞镇和陇南礼县交界处叫“小南海”的地方,这里有个弘福寺,在西河县、礼县和岷县等地影响深远。当地群众介绍,弘福寺的建造大概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是因为有神仙给道士托梦而建。农历五月初五、九月十九日是这里的庙会,群众上山祭祀上香,祈祷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四季平安。在寺庙周边驻足,曲径通幽的每一株草、每一棵树是湿润的,鸟儿的鸣叫是干净纯粹的。“瑞鸟含珠影,灵花吐蕙丛。洗心游胜境,从此去承蒙。”生态平衡和谐之美让人心旷神怡。

新农村建设翻天覆地的变化,乡村振兴的美好现实,宜居宜业宜游的和美乡风,让我感慨回望34年职场岁月,12000多天琐细工作日,自己走遍全县18个乡镇、300多个村级组织,记不清次数的入户走访调研,查办案件、预防涉农职务犯罪、惠农政策落实、脱贫攻坚帮扶、监督执纪督查,乡村振兴工作等等……脱贫之前的农村,家家没有院墙,村道坑坑洼洼,雨天泥泞不堪,晴天尘土飞扬……新农村建设今非昔比,村村水泥硬化路通到家门口,自来水通到灶台前,太阳能路灯遍布村道各个路口,家家有无线网络,好多家庭购置小轿车,田间干活、出行更加方便,群众住房规划整齐,鳞次栉比,绿树成荫,河流清澈,村美田美,村民的笑脸更美,群众致富奔小康的信心越来越足。

欣慰能够在职业生涯中为岷县的平安建设做出了贡献,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路上,付出了辛劳和汗水。我亲历了岷县的过去,见证新农村建设、乡村振兴取得的成效,真切感受安居乐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我看到了岷县高质量发展的愿景。枝叶关情,念慈在慈。所有的幸福美好都是党和政府带领干部群众的倾力奉献。此时此刻,我所有的自豪、骄傲和成就感,是敬业奉献的幸福底色和精神财富。

“燕子河边灵芝草,惠农政策实实儿的好,乡里人的日子好,都是干部操心的好!”……田里割麦劳作的农人扯开嗓子唱着花儿,粗狂野性的声音满是开心欢畅过好日子的喜悦。“民亦劳止,汔可小康”,《诗经》里的千古吟唱,在新时代变成现实。党带领人民接续奋斗,向着民族复兴前行,历史性的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实现了小康这个千年梦想。

狼渡湿地草原位于岷县县城以东70公里的闾井镇境内,面积90万亩,地理位置优越,是镶嵌在茶马古道上的一颗璀璨明珠,国家4A级旅游景区。相传很久以前,因为水草丰茂,这里野生动物甚多,经常有狼在这里觅食饮水,“狼渡滩”的称呼也因此得名。

我们到达狼渡湿地草原,已是下午四时左右,一下车,草原特有的绿色扑面而来,幽静广阔似厚厚的地毯覆盖大地;映入眼帘的是悠闲吃草的牛羊马群;骑马、赏景、拍照,休闲避暑惬意自在的游客……这里没有雾霾,没有污染,只有最干净的阳光,最湛蓝的天空,最纯洁的云彩;这里水草丰美,牛羊肥壮,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纵目远望,九曲十八弯狼渡溪流蜿蜒其中,似鳞光闪闪的长龙,穿越草原中央,向东南蜿蜒流淌。走进青青的草原,身心融入磅礴的绿色,金黄色清澈的野花,蓝盈盈的小花,还有红的、白的、紫的……五颜六色的格桑花镶嵌在草原深深浅浅的绿色中,在阳光的映衬下熠熠生辉。

绿水青山、牛羊马群、土壤肥沃,林丰草盛,岷县之韵更具和谐气质,多彩岷州如一匹锦绣般在狼渡草原徐徐铺展,这是乡村振兴的诗意意境,是文学人“诗和远方”的精神圣地。

早在五千多年前,狼渡草原因为四面环山和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为西周王朝、秦汉部落牧马之地,是羌汉争霸、三国魏蜀交战的古战场。1935年和1936年,红军长征两次经过狼渡草原,独特的地理位置促进了非遗文化、传统文化、军马文化、红色文化等多元文化的交融,是滋养地方文化自信的根脉。

岷县县委、县政府积极推进历史文化遗产与旅游资源深度融合。“军马文化·狼渡草原”文化旅游赛马活动,是岷州儿女“勇敢、坚韧、团结”的崇尚,是岷州人民昂扬向上、锐意进取的精神风貌;岷县本土作家诗人,文艺工作者,胸怀文艺为人民服务的初心,怀揣对家乡的热爱,笃定地方文化自信,足迹踏遍狼渡草原的山山水水,深入挖掘丰富而深沉的地方优秀文化,倾情投入文学创作,用诗词歌赋讴歌日新月异的岷州,讲好岷县故事,以文学之名,歌唱时代;中国工农红军长征两次经过狼渡草原,播撒革命的火种,是狼渡草原成为红色文化资源的富集之地,乡村振兴的春风使红色资源转化为发展资源,为乡村振兴强心铸魂,为现代文明注入了源源不断的红色动能。生生不息的文化基因,承载文化自信的深厚底蕴,已经成为岷县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延绵不绝的源泉。

志之所趋,无远弗届,琼山巨海,不能限也。党的十八大以来,岷县深入实施生态立县战略,以生态“含绿量”提升发展含金量,不断厚植绿色家底,逐绿前行奋力书写高质量发展的绿色答案。狼渡草原良好的生态优势,彰显建设绿色岷县的生态梦想,诠释岷县深入实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立县战略的生动实践。

山水塑形、绿韵为裳;各美其美、美美与共。乡村振兴使大美岷州注入新的活力,绽放更加璀璨的光芒。清光绪年间岷县举人陈如平笔下“狼渡滩头漫问径,春来走马旷无垠,山荒潦积千年雨,地僻风欺二月天。”的狼渡草原已成为历史的记忆。

坚信未来的岷州,经济繁荣,生态宜居,更会成为文化繁荣自信的生态文明大观园,乡村振兴的锦绣园,美丽甘肃的后花园!

文学采风,不仅仅是汲取大自然精华,陶冶性情,更重要的是从文化层面解读岷县,从文学高度认知岷县,从文学视野走岷县、看岷县、写岷县。以文字之美,描摹大美岷州自然底色;以文学之美,大力宣传推介岷县;以文学之力汇集起绿色发展加油鼓劲的磅礴力量!

 2.jpg

2


文学高地*周刊

 

顾问:周文海  李成虎

厉彦林  车延高

刘 川  毕福堂

许 晨  铁 流

赵 智  周 习

 

主  编:任 立

秘书长:任 重

投稿邮箱:

Wxgd2018@163.com

手机:15589030966(微信) 

 

《文学高地》是由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当代诗歌奖(2013—2014)贡献奖获得者、原山东省作家协会《时代文学》(双月·上半月)执行主编、著名诗人任立主编。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朱镕基总理亲自为他颁发聘书)、著名画家侯德昌先生题写书名。中华先进文化促进会常务副会长,著名诗词家张泓先生任编委会主任,中国自然资源作家协会副主席、秘书长、著名作家周习女士任顾问。与团结出版社等合作,编辑出版大16开,224多个页码的综合性文学书刊。2016年12月11日在首都北京隆重举行:《文学高地》首发式暨研讨会,并被中国现代文学馆收藏。几十家网站和几百个微群、公众号报道,转载。2017年3月25日,《文学高地》编辑部成功举办智圣汤泉杯·《文学高地》年度诗歌颁奖典礼暨到沂蒙山采风活动。2018年4月,《文学高地》编辑部与《青海湖》杂志社下半月刊联合举行了路美杯全国诗歌大奖赛。2019年4月在蒲松龄故居淄川圆满举行第二届《文学高地》奖颁奖典礼。现在,我们又隆重推出:文学高地*周刊公众号,公正公平公开公益性为中国文学服务,欢迎广大作家、诗人投稿,文学高地*周刊所有发表作品文责作者自负,版权受法律保护。

 3

3

4

作者:马慧琴

来源:文学高地

https://mp.weixin.qq.com/s/PccCQCN5Oub9yfVd2JCCEw

 

(注:本文已获作者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