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

月光照银霜

肖标2025-09-18 18:03:25

月光照银霜


作者:肖标

 

故乡的秋天总来得坦荡,玉米秆在田埂上站成一片金黄,大豆荚在阳光下炸开清脆乐章,就连风里都裹着瓜果的甜香。每当这时节,我总想起奶奶——那个把一生都奉献在土里,把丰收酿成岁月的老人。她走了17年,可田埂上的脚印、晒场上的笑声,还像刚晒透的玉米籽,颗颗都带着阳光的温度。

奶奶的家在皖北的一个普通村庄,土坯房的墙根下,常年堆着她编的竹筐。每年秋分刚过,天还没亮,她就背着竹筐去田里。那时我总爱跟着,踩着她踩过的田垄,看她弯着腰,一把把割下成熟的大豆。她的手粗糙得像老树皮,指关节上结着厚厚的茧,可抓起豆荚来却灵巧得很,拇指和食指一捻,豆粒就滚进竹筐里,颗颗饱满。“慢些走,别扎到脚。”她总这么叮嘱我,声音像田边的老井,温润又沉实。庄稼人土地金贵,一茬接着一茬种,庄稼枯叶留着养地,来年才能长出好庄稼,奶奶把这道理刻在心里,也刻在每一寸她走过的土地上。

收完大豆,就该收玉米了。村里的男人都去扛玉米秆,奶奶却偏要去掰玉米。她戴着粗布头巾,头巾角被风吹得飘起来,露出鬓边的白发。玉米叶在她胳膊上划出一道道红印,她却毫不在意,掰下的玉米穗子在胳膊上挎着,堆得比头还高。“今年的玉米又长又粗、粒粒饱满,又是一年丰收季。”她一边擦汗一边笑,眼里闪着光。傍晚,院子里就堆满了玉米穗,金黄的穗子晒在地上,把整个院子都染成了暖黄色。奶奶会坐在小板凳上,用玉米皮编辫子,编好的辫子捆成束,留着冬天烧火。我趴在她身边,看她手指翻飞,玉米皮在她手里变成整齐的辫子,偶尔有几片调皮的玉米皮落在她的白发上,她也不拂去,就那么带着,像顶着一头细碎的金箔。

最难忘的是在晒场的日子。奶奶家的晒场在村东头,是块平整的空地。天刚蒙蒙亮,她就推着板车去拉新收的玉米籽。板车的轮子“吱呀”作响,像一首古老的调子。她把玉米籽均匀地摊在晒场上,用木耙子耙出一道道纹路,这样晒得匀。正午的太阳最烈,她也不回家,就坐在晒场边的老槐树下,守着那片金黄。偶尔有麻雀来啄玉米籽,她就拿起竹竿轻轻挥一下,嘴里念叨着:“小雀儿,等晒透了,给你们留些。”她从不舍得赶尽,总说万物都要吃饭,庄稼是地里长的,也该分给天上的雀儿一些。

到了傍晚,该收玉米籽了。奶奶会把我抱到玉米堆上,让我坐在上面,她则弯着腰,用木锨把玉米籽往中间拢。玉米籽从木锨缝里漏下来,落在我的裤脚上,痒痒的。我伸手抓一把玉米籽,捧在掌心暖暖的,带着阳光的味道。“闻闻,香不香?”奶奶问我,我使劲点头,她就笑得更欢了。收完的玉米籽要装袋,她把麻袋铺在地上,我帮着扶着袋口,她一锨一锨往里装。玉米籽装满了,她咬着牙,把麻袋扛到肩上,一步步挪到屋里。我看着她的背影,觉得那麻袋好像不重,因为她的脊梁,从来都是为家人挺得笔直。

奶奶不仅会种庄稼,还会把丰收的滋味酿成家常。每到秋天,她都会用新收的黄豆做酱。她把黄豆煮熟,裹上面粉,放在竹匾里发酵,等到长出一层白霉,再放进坛子里,加上盐和水,密封起来。坛口要用红布扎紧,放在窗台上晒。每天傍晚,她都会去翻一翻坛子,用筷子搅一搅,酱的香味就从坛子里飘出来,馋得我总想去尝一口。“急啥,等霜降了才好吃。”她笑着拍开我的手。等到酱熟了,她会用酱拌黄瓜、拌萝卜,那滋味,是城里饭店里也吃不到的鲜香。她还会用新磨的玉米面做窝头,蒸好的窝头蓬松柔软,咬一口,满是玉米的甜香。我总爱拿着窝头,就着她做的酱,一口一口吃得满脸都是,她就坐在旁边,用手帕擦我的嘴,眼里满是笑意。

有一年秋天,雨水特别多,眼看晒好的玉米籽要被淋湿,奶奶急得睡不着觉。半夜里,她披着雨衣,拿着塑料布去晒场。父亲劝她等天亮再去,她却说:“玉米籽淋了雨会发芽,一年的收成不能毁了。”那天夜里,她和父亲在雨里忙到后半夜,终于把玉米籽收好了。第二天,她发了高烧,却还惦记着:“把玉米籽倒在屋里透透气,别闷坏了。”我坐在她床边,看着她苍白的脸,心里又疼又酸。她一辈子都在为庄稼操心,为家人操劳,把自己的汗水洒在地里,换来一仓仓的粮食,一件件温暖的衣裳。

奶奶走的那年,也是个丰收季。那时她已卧床半年多,却还想着去田里看看。父亲背着她,她趴在父亲背上,看着金黄的田野,嘴里喃喃地说:“今年的庄稼真好。”她走后,村里的人都来送她,有人说,奶奶是个好人,一辈子没跟谁红过脸,谁家缺粮食,她都愿意接济;有人说,奶奶编的竹筐最好用,村里的媳妇们都跟着她学。我站在田埂上,看着远处的庄稼,突然明白,奶奶没有走,她变成了田埂上的风,变成了麦堆旁的阳光,变成了皖北沃野里的土,守护着她热爱的家园,守护着她牵挂的家人。

如今,我在城里安了家,可每年秋天,还是会回村里看看。土坯房早就翻新了,可晒场还在,老槐树还在。我会像奶奶当年那样,在晒场上走一走,摸一摸金黄的玉米穗,闻一闻丰收的香。有时候,风里会传来熟悉的声音,像奶奶在叮嘱我:“慢些走,别扎到脚。”我知道,那是奶奶在天上看着我,看着这片她用一生守护的土地,看着一年又一年的丰收。

皖北的月光总很亮,尤其是在丰收的夜晚,月光洒在玉米堆上,像铺了一层银霜。我总想起奶奶的白发,也是这样的银霜,在月光下闪着光。她把一生都献给了土地,把丰收留给了岁月,而那些藏在庄稼里的思念,那些融在家常里的温暖,就像这玉米堆上的月光,永远都不会消散。


图片1 

作者简介:肖标,男,汉族,安徽亳州人。在共产党员网、学习强国、安徽日报、中安在线、中国农业网、中国乡村振兴网、亳州晚报等平台发表各类文章350余篇。爱好诗词、散文、认真生活。

 

(注:本文已获作者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