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

草原最美的季节

晋铭2025-09-15 13:46:16

草原最美的季节

 

作者:晋铭

 

七月的风掠过大兴安岭的脊背,将松涛揉碎成深浅不一的黛色,留下一道温差明显的分界线。我站在北端云龙山庄的木栈道上回望,风的韵律忽然变了,松林的凉沁正化作游丝,轻轻沉入牧草飘来的芬芳里,像封存多年的红豆酒兑入紫苜蓿的清甜,让人的呼吸都染上了草木相亲的温软。极目处,大兴安岭的重峦叠嶂在此低眉颔首,顺着山势向西流淌的海拉尔河,像一条被岁月漂洗的素缎,在草原的花海里蜿蜒出缠绵的曲线,此刻我忽然懂得,为何风与河流都执意西行?它们是不是早已被草原的辽阔、壮美所俘获,正如歌中所唱的那样,在这最美的季节里,追随着风的脚步、沿着河流的方向,奔赴一场与草原的浪漫邀约!

 

因为我们今生有缘

让我有个心愿

等到草原最美的季节

陪你一起看草原

……

 

褪去了春日的青涩与粗糙,盛夏的草原将万物竞生的丰满坦露在苍穹之下。松脂的清香与牧草的浓郁在林缘缠绵,云影与波光在湖面共舞,连时光都放轻了脚步,与我躺在被“腾格里”眷顾的草丛中,听风与草叶交换着关于生长的絮语,感受草原蓬勃向上的韵律。

 

有人说,一座城市若有一条河流相伴,这座城市便是上天眷顾的幸运儿。在“草原明珠城”海拉尔,携着草香的伊敏河穿城而过,迤逦向北,河水倒映着桥影的弧线与楼宇的轮廓,连岸边的绿树红花都浸了三分水色。而在城郊,海拉尔河早已张开温润的臂弯,与一步三回头的伊敏河热情相拥。当两条水袖在暮色里交叠,整座小城便沉浸在双倍的温柔和幸运里,堤岸的垂柳仿佛都在哼着关于邂逅的歌谣。

 

我知道,草原七月的美远不止于风景的绮丽。当牧人用哈达托起银碗里的坦诚,当毡房升起招手的炊烟,当粗犷的酒歌与马头琴满含盛情,再拘谨的旅人也会被这热辣的盛情所融化,情不自禁跟着马靴踏响的节奏手舞足蹈。那些在篝火边相互交换过的故事,那些彼此敞开的心扉,终会随着夜色的阑珊,将约定刻进草原金色的黎明。

 

清晨的牧草缀满露珠,每片草叶都挺直了腰杆,折射着千万个太阳的光辉。萨日朗举着火焰般的花盏在风中旋舞,金莲花则在草浪里翻涌成明黄色的潮汐,连新生的羊羔都成了滚动的雪团,追着蜂蝶踏碎满地光斑。牛犊用湿润的鼻尖轻触蒲公英,白色的绒球便乘着风,像无数把小伞飞向湛蓝的穹顶。马驹鬃毛泛着胎脂的光泽,撒欢时蹄下扬起细碎的阳光,如同跳跃的音符。仿佛在应和着大地的心跳。不知何处飘来的牧歌,带着晨露的清冽,为草原的清晨添了几笔灵动的颤音。

 

当第一缕晨光刺破云层,“天下第一曲水”莫尔格勒河便成了流动的金箔,牧云山顶的蒙古包群落像盛开的白莲花,顺着山势蔓延到河边。昨夜露营的人裹着毛毯起身,双臂张开,仿佛要将整个草原的日出拥入怀中。牧草的清香混着泥土的气息在空气中弥漫,虫鸣与鸟鸣交织成悦耳的晨曲。牧羊姑娘赶着羊群来到河边,“咩咩”的叫声揉碎在霞光的胭脂色里,远处牧马人策马而来,套马杆指向天际的鱼肚白,刹那间,大地如同擂响千万面金鼓,顺着山坡奔腾而泄的马群卷起漫天尘雾,恢宏的嘶鸣在山谷间久久回荡……

 

大兴安岭西麓铺展的油菜花海,以独特的立体景观闻名天下。140多万亩油菜花与白桦林、湿地、麦田、公路交织,形成“林海—草原—花海—公路”的立体画卷。有的连片花田与远山、村庄构成《富春山居图》式的田园风光,每年吸引十多万游客慕名而来。当微风拂过花海,那些金黄的波浪时而与白桦林的绿涛交颈,时而同麦田的碧浪厮磨,整片原野都成了晃动的调色盘,连公路也醉成了S形的诗行,载着游人的惊叹驶向画海深处。

 

站在“亚洲第一湿地”的观景台上,根河如一条解开的银缎,在翡翠色的草甸上漫散开来,被河水切割的岛屿像天神散落的棋子,依然还带着原生态的古朴。那个马蹄形的深坑,仿佛还回荡着成吉思汗铁骑的嘶鸣,山谷的风掠过湿地,带走了时光的叹息,留下的是让游人屏息的大美——草甸的清香混着湿润的泥土气息涌入鼻腔,目光所及之处,皆是大自然最动人的笔触。

 

走进白桦林景区,笔直的白色树干如月光凝成的玉柱直插云霄,树皮上斑驳的树瘤恰似天然形成的神秘眼眸,与驻足的游人进行着跨越物种的灵魂对视 。阳光穿透叶隙,地面铺满了跃动的光斑碎银, 系在枝干上的多色哈达,宛若林间飘动的彩色经幡,诉说着游人虔诚的祈愿 。灵动的花斑松鼠在枝桠间轻盈跳跃,蓬松的尾巴在空中划出优美的弧线,惹得游人发出阵阵惊叹。这一刻,整片白桦林仿佛被施了魔法,化身为安徒生笔下的童话仙境,让人沉醉不知归路。

 

在共和国最北端,彩带河的波光映着蓝天,猛犸象雕塑诉说着远古的故事,套娃广场上,拉着手风琴的老人弹奏着悠扬的旋律。第五代汉白玉国门矗立在国土之边,第41号界碑旁持枪守卫的士兵,眉宇之间透露着庄严神圣。中欧班列呼啸着穿过国门,和平鸽的哨音在天空飘荡,俄罗斯姑娘的金发碧眼为满洲里添了一抹异国的温柔,她们的脚步踏过石板路,留下的是文化交融的印记。

 

沿着海拉尔河逆流而上,呼和诺尔房车营地升起袅袅炊烟,烤全羊的焦香与牧草的清甜在空气中缠绕。篝火燃起时,火苗舔舐着夜色,马头琴声如泣如诉,航拍器掠过夜空,从屏幕上望去,白音哈达的“可汗宫”灯火辉煌,身着民族服饰的身影走进蒙古包,元朝的“诈马宴”在星空下重启,历史的余韵与现实的热情在此刻交织。

 

呼伦贝尔草原最美的季节,是大自然给予人类的慷慨馈赠,是大地写给天空的情书,是历史与自然生态的完美组合,在这最美的季节里,每一寸土地都闪现着历史的光影。扎赉诺尔的猛犸象化石从冻土中苏醒,成为打开远古的钥匙;哈克先民的篝火在海拉尔河岸升腾,玉面人像上的刻痕仍带着新石器时代的温度;鲜卑人策马从“嘎仙洞”走出,来到草原登高望远,最终在中原大地留下了华丽的转身;而成吉思汗的铁蹄踏过草原,踏向更广阔的欧亚大陆;弘吉剌部落的美女传说,至今仍在风中流传;“天下第一敖包”守护着草原的丰饶,每一块石头都刻着对自然的敬畏。

 

草原的博大,孕育了牧人如大地般宽厚的胸怀。他们接纳过战火中的异国弃婴,哺育过来自江浙沪的“国家孩子”,守护过远离家乡的“思歌腾”。他们的恩情如春雨,无声地滋养着每一个生命;他们的牧歌如清泉,化解着所有的忧伤;他们的心中,能跑得下九十九匹骏马,他们的胸怀永远向世界敞开!

 

遵循着长生天下的自然法则,守护着世世代代赖以生存的草原,在共和国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最北方,呼伦贝尔人保留下了一块北国碧玉、人间净土。连绵千里的草原,书写了一部跨越万年的文明启示录——它既是游牧帝国的摇篮,也是农耕文明的屏障;既是军事争夺的焦点,更是文化融合的熔炉。草原的美,草原的辽远与厚重,是远离浮躁的驿站,是远离喧嚣的避风港,更是诗与远方的天堂。每一口呼吸都带着青草的芬芳,每一眼望去都是天地的辽阔。因为,这里也是安放灵魂的故乡!

 

当岁月的车轮碾过七月的草原,48个民族依然像爱护眼睛般守护着这片绿色家园。蓝天白云下,马背上的欢笑、篝火旁的祝福、哈达里的深情,都被刻进季节的年轮,成为草原永恒的记忆。

 

……

等到草原最美的季节

陪你一起看草原

陪你一起看草原

让爱留心间

陪你一起看草原

让爱留心间……


1

作者简介:晋铭,内蒙古呼伦贝尔人。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学历,硕士学位。国家一级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会员、内蒙古作家协会会员、内蒙古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呼伦贝尔市作家协会副主席。《散文· 原创版》《海外文摘·文学版》签约作家。鲁迅文学院学员。呼伦贝尔市第五届政协委员。现任呼伦贝尔市文学艺术事业发展中心主任。著有散文集《枕梦北方》于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编著文集《似梦年华》入选《当代作家精选文库》。其散文、散文诗、诗歌、歌曲、小小说、报告文学、文艺评论、非虚构作品等在《北京文学》《民族文学》《生态文化》《中国文艺报》《中国文化报》《中国民族报》《人民日报》《北京晚报》《内蒙古文史资料》等国内正规报刊发表若干,被多种选本选刊和中国作家网、新华网、中国文艺网、作家网、学习强国、人民网等平台转载,获多种奖项,部分作品译成蒙文发表。

 2

作者:晋铭

来源:陈巴尔虎旗文学艺术界联合

https://mp.weixin.qq.com/s/6dnBKQYODitg09H4wkbxfg

 

(注:本文已获作者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