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

世间尤物

郭松2025-09-14 12:54:10

世间尤物

 

郭松

 

在日常生活中,常听人这样评说:“这女人真是世间尤物”,“这酒真是世间尤物”。似乎在说这女人很漂亮,好像又在说这女人有些风骚;似乎在说这酒很珍贵,好像又在说这酒有些风流。

尤物这个词,源于《左传》:“夫有尤物,足以移人;苟非德义,则必有祸。”晋国大夫羊舌肸(叔向)欲娶夏姬,其母叔姬规劝,‌‌尤物指夏姬(春秋美人),移人是说美色对心志的迷惑;若德义缺失,必引发灾祸。

唐代唐陈鸿《长恨歌传》:“不但感其事,亦欲惩尤物,窒乱阶,垂於将来者也。”不仅对这件事抒发感慨,也想警戒美色,堵塞祸乱的根源,给后世留下警示。明代冯梦龙《东周列国志》:“华督正在郊外游玩,蓦然相遇,询知是孔司马家眷,大惊曰:‘世间有此尤物,名不虚传矣!’日夜思想,魂魄俱销。‘若后房得此一位美人,足够下半世受用!除是杀其夫,方可以夺其妻。’繇此害嘉之谋益决。”华督在郊外游玩时偶遇孔司马的妻子,惊叹其美貌为尤物(绝色女子),认为若能纳为己有,可享半生福气。但因对方已为人妻,华督心生嫉妒,决定杀害孔父嘉以夺其妻。清代孔尚任《桃花扇·却奁》:“世兄有福,消此尤物。”世兄你有福分,能享受此等美人。

西晋陈留圉《晋书·江统传》:“高世之主,不尚尤物。”杰出君主,不沉溺珍奇异物。宋代陆游《跋韩晋公子母犊》:“予平生见三尤物:王公明家韩干散马,吴子副家薛稷小鹤及此子母牛是也。”我平生见过三件珍贵之物,分别是王公明家的韩干散马、吴子副家的薛稷小鹤,以及这子母牛。宋代刘子翚《兼道携古墨来》诗:“汗青得失更谁论,尤物竞为人宝爱。”历史功过谁又能评说,珍贵之物却总被人争相宝爱。清代赵翼《啖荔戏书》诗:“就中一种更尤物,核小而尖谁结束。”喻指荔枝中品质出众者,其核小(果核细小)、尖(果核尖锐),代表口感品质上乘,哪个品种更胜一筹。

“真真是一对尤物,可巧她又姓尤。”《红楼梦》中,宝玉这样评价尤氏两姐妹。那什么是尤物,为何称漂亮的女子为尤物?带着这些问题,我查字典、观典例。《说文》:“尤,异也。”《小尔雅》:“尤,怪也。”《广韵》:“尤,怨也。”又释尤为“过失、罪过”。看“尤”字的甲骨文和金文字形,像两只纠缠在一起的手,像在争夺什么东西,故而认为,尤的本义是人人想争夺的东西,尤,所夺也。人人想争夺的东西,必是世之珍稀,故尤引申为珍贵、奇异、特别、罕见的意思,尤物是指世间稀罕珍异之物,又指特别漂亮的女子。宋代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信造化之尤物。”因其珍稀,容易引发人的贪欲,起独占之心,然得之不易,失之不甘,欲罢不能,常伴祸患,故生怨责,“尤”引申为责备、埋怨、怨恨的意思。

《闲情偶寄》:何为尤物,古云:“尤物足以移人”。尤物媚态是已。世人不知,以为美色。乌知颜色虽美,是一物也,乌足移人?加之以态,物而尤矣。媚态之在人身,犹火之有焰,灯之有光,珠贝金银之有宝色,是无形之物,非有形之物也。惟其是物而非物,无形似有形,故名为尤物。尤物者,怪物也。不可解说之事也。凡女子,一见即令人思之而不能自已,遂至舍命以图,与生为难者,皆怪物也,皆不可解说之事也。

曾见人翻看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一批女星,感叹如今美人不再,却很少听人追究是为何。妆容技巧?基因有异?倒不见得,是人们的审美能力减弱了。有个自认好色的朋友声称,“在此事态度上,我们男人和奥林匹克精神一样,追求更美的面孔,更丰满的胸部,更纤细的腰肢和更修长的双腿。”听了一笑,何尝不是?现在一看见有女子把相片发在网上,就有人品评“脸太大”,“胸太小”,“腿太粗”。人人眼中自带标尺,逼得一不小心长得歪出格子又爱美的女人,或打开美图软件,或走进整形医院,忍痛含泪将人体零件打磨。

要说真正对女子高段位的审美,自诩风流的人都该读读《闲情偶寄·声容部》。清朝的李渔告诉你,如何成为合格的好色之徒。女子眉眼、手脚、发髻、熏香都饱含风情,却只有媚态二字稳稳缀于魅力之冠。如同一盘鲜肥滑腻的鹅肝,需配得一勺儿酸甜果子酱淋于顶端,才能吊出其中百般滋味。这勾魂的一点酱汁,是和器官尺寸比例无关的一颦一笑,一嗔一恼,捉不着又留不住的媚态风情。那是火苗跳脱的焰势,灯罩拢不住的光晕,珠宝闪烁的盈盈贵气。倘若不得这些,又何堪称尤物?

对于李渔来说,中国画中的女子是没有态的,“绢做之美女,画上之娇娥”从来不足以令人思之难忘,称不上“移人”。那西洋画里的女子有没有态呢?一位画家的名字自然而然地浮现在我脑海,那就是美国画家约翰·辛格·萨金特。西洋画史中为贵族夫人小姐作肖像的画家灿若繁星,她们各有所长,难分高下。但唯有萨金特,他急急笔触造就的惊鸿掠影,风格突出,让人直觉与李渔笔下所论女子之“态”相契合。他创作的女子环肥燕瘦,老少不一,有的细看甚至不能称作美人,但他总能在保留对象真实面目的基础上,捉住一个最美表情,造出一股动人气势,使人一见倾心,尔后念念不忘。初见这些画像只觉灵动满面,细究却发现人物眉眼模糊,甚至不能看个真切。评论家说,是萨金特作画的笔触饱受印象派影响,却又狡黠地隐藏在高雅艺术的技巧中。

南希·阿斯特作为一个美国人,因财富、貌美与智慧兼备,成功跻身英国上流社会。她的言谈出了名的讥诮风趣,行为举止却端庄保守。这两大优势赢得老派英国人的喜爱,最终风光嫁与阿斯特子爵,成为英国史上一代女政客。南希留下的照片印证了她的貌美,但提及她,人们记住的却是萨金特画的肖像。萨金特刻画南希27岁时的芳容,那年她艳光四射,尽兴玩转于英国贵族圈,裙下拜倒之臣无数。画布上灵动的体态、松弛的神情、俏皮的回眸,是画家用一位好色之徒的眼光,尽力捕捉与再现,一个尤物活泼泼的媚态。“使美者愈美,艳者愈艳,老者少,媸者妍,无情之事变为有情”,超越了摄影器械的极限,真正让一张脸庞流芳千古。

酒,无色之水,汲天地之精,日月之灵,一番升腾回旋,窖藏而就。酒是水,却比水醲厚,天地赋予其刚烈,日月赐予其曼柔,时光沉淀其个性,岁月填补其浅陋,酒成了世间尤物。漫溯古来君王名仕,多少酒歌传奏。高祖微醺,引吭歌大风,叹无猛士御贼寇;曹操煮酒英雄色,真豪杰自风流;张旭酒后书狂草,清照把酒黄昏后;宋祖杯酒释兵权,李白长醉,违抗圣旨沿江走。上下五千年,酒是车轮,纵横十万里;酒为枢纽,酒传承文明,酒书写不朽。

成功,酒是苦尽甘来的奖赏;失败,酒是绝地反击的由头;顺利时,洒为你锦上添花;逆境中,酒给你鼓劲加油;婚丧嫁娶用酒开锣,添丁增岁以酒压轴。酒,透明的质感,看似清素疏秀,却能检验格局的高下,人性的美丑。宴席之上,有人取舍有度,相与风雅,酒是催生友谊和机会的绿洲。杯盏之中,有人鲸吸牛饮,来者不拒,酒是歼灭感情和健康的杀手。高山流水,琴瑟和鸣,酒是寻找知音的琼浆。寻畔滋事,辱没斯文,酒是蒙心迷窍的麻药。酒的魅力,酒的威力,酒的效果,酒的后果,穿越不同的胃肠,测出不同的底线和操守。

酒,野性,神奇,不愧为液体怪兽,杜康一着错,魅惑千秋,酒是男人的灵魂,女人的噱头;有多少酒的故事,就有多少人间冷暖,多少悲欢离愁;酒积淀文化,传承文明;酒伴随历史,谱写春秋。

 

作者简介:郭松,四川古蔺人,川大本科生,贵大研究生,从军23年,从检16年,《散文选刊》签约作家,在《散文选刊》《散文百家》《边疆文学》《检察日报》《云南日报》《春城晚报》等发文120余篇,获中国散文年会“十佳散文奖”,4篇散文被选为初高中语文试题。

 

(注:本文已获作者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