沸腾的赣江
郭志锋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
我行走在皂口河边,风吹过来,吹在脸上热热的。我想,或许那一年的七月,江面上的风,也是这样带着入伏前的湿热,从江面上滑过,一直滑向皂口河的深处。
我看见,山坡上的枫树和樟树都在微微地摇头,几只白鹭飞过树的上空,朝着那边的高山飞去了。
一缕白雾从赣江中央缓缓飘起,朦朦胧胧中,那个久远的故事又在我的眼前复活了。
那天上午,由黄振荣担任队长的义勇队共20名勇士,埋伏在樟树下,静待长桥乡党支部书记发出指令。当时,黄振荣的公开身份是万安县警察局赣江守望哨班长,真实身份是中共地下党员。由于驻地在长桥,所以他受长桥乡党支部直接领导。当下,党支部书记率领乡民兵队,正卧在后面的山坡上,他们居高临下,几十双眼睛,紧盯着赣江,一动不动。
昨天,书记带着黄振荣、廖水生在江里打圈,将渔民一个一个地劝回到岸边。此时,三十多条小渔船正躺在皂口河上,伴随着起伏的水波晃头晃脑。
“鬼子怎么还不来呢?”廖水生卧倒在樟树的根部,风被树干挡住了。虽然还是早上的七点多,但地面已经开始发热,树上的知了也叫得越来越欢实。他抓起旁边的酒葫芦,又猛灌了几大口酒。
黄振荣看了他一眼,挥了挥手,示意他别再喝了。可水生不以为然,低声嘀咕道:“喝点酒,又不会误事。”
这下,黄振荣气得脸都白了。那天,黄振荣在长桥圩镇上动员水性好的渔民参加义勇队,看到廖水生后,再三动员,可水生就是不愿意。直到前天,当水生走亲戚归来,得知老婆莲子不幸被鬼子轮奸并投水自尽后,性情大变,思想上来了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坚决要求参加义勇队,为妻子报仇雪恨。这时的黄振荣反而以水生好酒,难以担当大任为由,拒绝水生入队。后来,还是书记作主,才让廖水生终于如愿以偿。想到这里,黄振荣目光直射,狠狠地剜了廖水生一眼。廖水生低下头,装着没看见,抓过葫芦,故意又喝了一大口。黄振荣虽说看出了他故意,但还是气得用拳头在地上砸了一下。
旁边几位队员看到队长一副窘样,禁不住捂嘴直笑。
正闹着,忽听到有人轻轻地喊了一声“来了”。大家忙抬头望去,果见远处的江面上隐约出现了一排船。
“准备——”书记轻声道,“没有我的命令,谁也不准开枪。”接着,陆续响起了一阵拉枪栓的声音。
廖水生向上看了一眼,发现书记手里握着短枪,柳眉直竖,正盯着江面,整个样子很是英姿飒爽,简直是活脱脱的女英雄。他心里莫名一酸,暗想:如果我家莲子也这样握着短枪,与我一起杀鬼子,该有多好!可是眼下,我家莲子,还在水底呢。水生低下头,握紧了手中的钢凿,把牙齿咬得“咯咯”直响。
渐渐地,在皂口河与赣江交汇处的江面上出现了十几只船,最前面的是一艘机动船,铁壳子,后面跟着的却是一长串小木船。正是夏季,赣江水浅,这些小木船灵活地穿过一丛礁石又一丛礁石,离大家越来越近,甚至能隐约听到船上人的说话声。
“打——”书记一声令下,瞄准船上一个鬼子,扣动了板机。顿时,长短武器一起开火,早已备好的两尊土炮,也被点燃。随着“轰轰”两声巨响,一艘小木船被炸得东晃西荡。船上的鬼子吓得不知所措,还以为遇上了大部队。
黄振荣瞅准时机,手一挥,大家纷纷钻出埋伏圈,集中到那棵杨树边。又迅速地脱了上衣,丢在树下的大青石板上,悄无声息地下了水。
水生一手握着铁锤,一手握着凿子,站在岸边深吸了一口气,尔后,一个腾跃,扎进了江中。他憋着气,双手在水中拚命地向前游动,如同一条青鱼,摇头摆尾,身姿矫健。后头跟着他的助手小林,他们是两人一组,以便轮换上手。
不一会儿,鬼子便发觉遇到的是地方武装,于是傲慢地架起迫击炮,向着江边乱轰。几艘木船的船头也架起了机枪,一齐向着岸边齐射。
其实,书记与黄振荣早已商量好,江边的伏击只是掩护,江中的伏击才是目的。所以,书记带领民兵队,打两枪换一个地方,打打停停,停停打打,以吸引敌人的注意力。
果然,等鬼子发现船底下的水生时,水生已经将这艘小木船的底凿穿了一大半。潜在船底下,虽然不容易被鬼子发现,但水生总觉得有力使不上。手中的铁锤,不管你怎么使力,打在凿子上就像打在棉花上。幸亏潜水功夫好,能够藏在船底,连续凿它几十下。“嘣嘣嘣”,每一次用力,水生觉得不是凿在船上,而是凿在鬼子的心脏上,凿在鬼子的灵魂间,真是越凿越兴奋。
“叭、叭”,船上鬼子向水中开枪了。子弹从船边向着水底直射,在水面上溅起一朵朵浪花,好像整条赣江即将沸腾。
小林躲开了,他潜游到船下面的另一头,透出水面喘气。但是,水生却没有离开。他似乎忘记了书记和黄振荣的嘱咐。书记说,水底下并不是非常安全,鬼子一旦发现,就要马上离开。黄振荣也说,可以在水底潜游离开,也可以潜得更深些,以躲避鬼子打出的子弹和手榴弹。凿着,凿着,水生仿佛听见了鬼子正在哇哇乱叫,也仿佛看到了一缕从船上直射下来的若有若无的光。他一下接一下,加大了凿船的频率,使出的力气也越来越大。
“嘣嘣嘣”,听着这惊人的响声,鬼子一边胡乱地向水下开枪,一边组织人封堵缺口。哪料,船底的缺口越堵越大,江水就像要逃命一般,汹涌而来。
看着船底终于凿出了一个缺口,廖水生信心倍增。他左手握凿,右手举锤,凿子咬住船底,锤子对准凿子,每一次,砸得更加有力,每一下,凿得更加精准。小林潜游过去,示意他出水换气。他却没有将工具交给小林,而是在原地踏了几步,迅疾地探出水面,稍稍换了一口气,又潜下来了。
“嘣嘣嘣”,这声音,在廖水生听来,虽微弱却动听,因为这是送给鬼子的索命曲。
蓦地,廖水生感到腰部一麻,紧接着就是一阵剧痛。他将小林一把推开,因为他知道,自己中枪了。可他没有丢下手中的铁锤和凿子,相反,他使出最后一丝气力,将铁锤猛砸在凿子上,然后用力将凿子往缺口处一撬,一大块亮光直朝水生扑面而来……
廖水生笑了,在心里一遍又一遍地默念:莲子,我来了,我来陪你了。你等着我,等着我。他一脚踢开潜游过来的小林,慢慢地往江底下沉。此刻的廖水生,已经无法看见鬼子急匆匆逃窜的狼狈模样,也无法听见书记带着游击队员正在江边呼喊他们。
往事如水,汤汤流远。
翻开《中国共产党万安历史》(第一卷1919-1949),几行文字跳入眼帘:“1945年7月18日,日本鬼子侵犯良口后,继续顺江而下,抵达匡坊、长桥时,长桥乡守望哨班长黄振荣率精干壮士多人,泅渡水底,凿沉敌船六艘,致使敌船到了万安县城不敢靠岸。路过惶恐滩,一路恐慌。但黄振荣等被日军发现遭枪击而牺牲。”
至于廖水生,虽说地方党史上没有详细记载,但是当年笔者在皂口小学任教时,却听过许多这方面的故事,而且常常听得心潮澎湃。以致于我每一次走近赣江,只要热热的江风吹在脸上,就仿佛能看见黄振荣、廖水生等一群后生,正在水底劈波斩浪,向着鬼子的木船挥起了手中的铁锤和明晃晃的凿子……
(原载2025年9月12日《井冈山报》)
作者简介:郭志锋系中国作协会员、吉安市作协副主席、万安县作协主席。作品散见《人民日报》《光明日报》《解放军报》《中国文化报》《中国教育报》《江西日报》《甘肃日报》《福建日报》《星火》《上海诗人》《诗林》《大理文化》《西江月》《厦门文学》《北方作家》等报刊。
(注:本文已获作者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