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

阅江楼楹联文化随想

刘敦楼2025-09-12 10:11:37

阅江楼楹联文化随想

 

文/刘敦楼

 

在南京狮子山巅、扬子江畔,有“江南第一楼”之称的阅江楼巍峨屹立,它不仅具有明代皇家建筑的风范,而且还是一座文化丰碑。而其中最耀眼的部分,当属楼内那一幅幅对仗工整、意蕴深远的楹联。这些镌刻在梁柱间的文字,如同打开历史与文化的密钥,串联起南京的千年文脉、长江的雄浑气象与中国人骨子里的诗意情怀。

图片1

阅江楼的楹联文化,首先植根于其独特的历史渊源。这座始建于明朝洪武七年却中途停工,直至新世纪初才续建落成的楼阁,本身就是一部跌宕起伏的传奇。明太祖朱元璋虽未完成建楼宏愿,却留下“明初第一文臣”宋濂的《阅江楼记》为后世埋下文化伏笔。六百多年后,即本世纪初,阅江楼得以续建不仅是建筑的重生,更是历史文脉的延续。楼内的楹联,自然也承载着这份厚重的历史基因。

步入阅江楼,主山门的楹联 “天翻地覆,虎踞龙盘,治山治水,古城新貌;春去秋来,江声帆影,美轮美奂,杰阁雄姿”,以雄浑壮阔的笔触,将南京城的沧桑巨变与阅江楼的新生娓娓道来。著名书法家尉天池先生苍劲有力的书法,更赋予文字以生命,仿佛让人看到历史长河中,这座城市历经风雨却始终昂扬的姿态。这副楹联如同阅江楼的 “序章”,既点明了楼阁所处的地理优势 —— 虎踞龙盘之地,又展现出新时代的蓬勃气象,历史与现实在此交汇,时空的界限被悄然打破。

图片2

登楼而上,每一层的楹联都像是一段独立的诗篇,却又共同编织成一幅宏大的文化图景。二层回廊间,“六朝金粉,十里笙歌,裙屐昔年游,最难忘北海豪情,西园雅集;九曲清波,一帘梦影,楼台今日胜,且遥看东山瑞气,北岭烟霞”,此联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南京这座城市的双重面孔。上联回溯六朝时期的风雅繁华,让人联想到秦淮河畔的歌舞升平、文人雅集;下联则着眼当下,描绘阅江楼的壮美景色与祥瑞之气。在这里,楹联不仅是文学创作,更是历史的镜像,映照出南京在岁月流转中积淀的文化厚度。

最耐人寻味的,当属悬挂在仿制龙椅两侧的楹联:“万里长江飘玉带,一轮明月滚金球”。此联原为朱元璋题庐山御碑亭之作,移植至此,金球暗喻皇权,玉带象征长江天险,帝王以江山为棋盘的心思跃然纸上。而三楼展厅内“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的林则徐名句,与郑和下西洋的瓷画相映成趣,恰似对明代海禁政策的无声反讽——历史总在楹联的错位嫁接中,显露出荒诞的幽默感。

阅江楼的楹联,还将长江的雄浑气势与楼阁的雄伟建筑巧妙融合。顶层那副 “放眼望江淮,百舸争流,不尽波涛来眼底;骋怀歌岁月,千帆竞发,无边锦绣落樽前”,堪称其中的经典之作。站在阅江楼顶层,凭栏远眺,万里长江奔涌向前,货轮穿梭如织,此联恰似为眼前景色量身定制。“不尽波涛” 与 “无边锦绣”,既写尽长江的浩瀚,又暗含对时代发展的赞美,让人在感受自然伟力的同时,也体会到历史车轮滚滚向前的澎湃动力。这种将自然景观、人文情怀与时代精神熔于一炉的创作手法,正是阅江楼楹联文化的精妙之处。

除了历史与自然的交融,阅江楼的楹联还充满了文人的哲思与雅趣。在一处转角,不起眼的小联 “楼起山边,云生眼底;潮来天上,月近波心”,以简洁空灵的文字,勾勒出一幅意境悠远的山水画卷。相较于其他气势恢宏的长联,这副小联更显清新雅致,宛如一首五言绝句,让人在喧嚣中寻得一方宁静。它提醒着人们,阅江楼的魅力不仅在于其雄伟壮丽,更在于它能包容不同的审美与心境,无论是帝王的豪情,还是文人的淡泊,都能在此找到寄托。

楹联文化在阅江楼得以发扬光大,还得益于书法艺术的加持。楼内楹联多由当代书法名家书写,字体涵盖楷书、行书、隶书等,不同的书法风格与楹联内容相互映衬,形成独特的艺术效果。楷书的端庄稳重、行书的流畅洒脱、隶书的古朴典雅,让每一副楹联都成为文与墨的完美结合。当人们驻足欣赏时,不仅能品味文字的韵味,还能领略书法的魅力,获得双重的审美享受。这种文学与艺术的交融,使得阅江楼的楹联文化超越了单纯的文字表达,升华为一种立体的、多元的文化体验。

从更深层次来看,阅江楼的楹联文化,是中国人文化基因的生动体现。楹联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载体,讲究对仗工整、平仄协调,蕴含着中国人对对称美、韵律美的追求。而阅江楼的楹联,更是将这种形式美与丰富的内涵相结合,既传承了传统楹联的创作技法,又融入了时代特色与地域文化。在这里,人们可以感受到传统文化的延续与创新,体会到历史与现实的对话,触摸到中华民族的精神脉络。

阅江楼的楹联文化,是历史、自然、人文与艺术的完美融合。它不仅为这座楼阁增添了深厚的文化底蕴,更成为人们了解南京、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一扇窗口。每一副楹联,都是一个故事,一段历史,一种情怀。

当我拾阶而上狮子山和漫步阅江楼回廊间,品读这些楹联文字时,实际上是在进行一场跨越时空的文化之旅。在这旅途中,我们既能领略到长江的雄浑、南京的厚重,也能感受到中国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对文化传承的坚守。这些镌刻在梁柱间的文字,将继续在岁月中吟唱,诉说着阅江楼的传奇,也诉说着中华民族的千年文明。(图片为本文作者提供)

 

(注:本文已获作者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