嫩江风
——后少力古城访古
吴澍
兴安岭的松涛嫩江风,
传递着千古吟唱。
那一片草原绿了又黄,
千年的轮回千年守望,
那是记忆中的忧伤。
一片片幽绿色残瓦,
一场场历史旧梦,
被嫩江的风无情地吹醒。
回望那遥远的过去,
云却飘进历史的深处。
残阳下几座孤独的土丘
仿佛在默默地诉说着曾经的过往。
又是一个劳动节,本打算躲进书房中静静地读书,静静地思考,享受阅读的快乐。可是,心中久有的一个愿望让我把捧出来的书又重新放回了书柜中,决定去考察一下嫩江边上的一座古城遗址——后少力古城遗址。
一
从我居住的城市距离后少力古城遗址大约一个半小时的车程。车窗外,很多蒙古语村落名随着车行一晃而过,这里曾经是蒙古人放牧的地方。车至嫩江边,五月初的嫩江两岸正吹响万物复苏的前奏,江水蜿蜒流淌向天边。春风袭来,江浪拍案、浪花飞溅,好一派苍凉。岸上柳树吐绿,随风摇曳。不时有沙鸥飞过,丢下几声凄厉的鸣叫,随风飞落在远边的江岸。涌起的江浪,也涌起了我的情思:
柳绿嫩江岸,
沙鸥落芷兰。
浪头拍岸涌,
帆影亦无踪。
嫩江,承载着太多风云变幻,目睹了复杂的世事更迭,有多少故事随着江水流向了远方,让人回想,让人感怀!
嫩江,随着时代变迁、朝代更替,而有不同的名号。每一名称的变化都伴随着朝代的变迁和更迭。望着滔滔江水,历史的回音仿佛又在耳边响起,嫩江在北魏时有“难水”或“难河”、“榇河”之称;唐朝时嫩江“那河(水)”的名号;契丹人则如此定义嫩江 称其为“乌纳水”、“纳河”;元朝时又有了新名号——“纳兀河”、“脑连水”、“孛苦江”、“那兀江”;明朝称之为“脑温江”;清朝也有“诺尼江”、“碧诺尼”之称。
嫩江,首次使用并一直沿用下来,清代著名诗人、书法家张穆功不可没。是他第一次在《蒙古游牧记》中使用“嫩江”名号,“嫩”字源出女真语,意为“碧”、“青”之意,故“嫩江”因水色青而得名。
嫩江,就是一条“碧绿”的江,流淌的不仅是滔滔江水,也流淌着历史繁华与衰落。在这条大江两岸演绎了跌宕起伏的历史故事和传闻,如,婆卢火督泰州、帖木格·斡赤斤称霸辽东、乃颜之变、科尔沁避乱等等,这些都在历史的天幕上划下了深深印痕。抚今追昔,感慨无端,望着滔滔不息的江水,轻轻地抚摸历史的脊背,那一桩桩历史旧梦似乎又飘忽在眼前。
二
嫩江边盘桓良久,那一声沙鸥的鸣叫把我从历史的沉迷唤醒,该是前往后少力古城遗址的时候了。古城遗址在嫩江右岸一处高岗之地,远远就看见有两块石碑立在那里,石碑后面是一片高低不平的耕地,有几处高一些类似土丘的地方,这里大概埋藏着这座古城辉煌的历史,尘封着久远的故事和传说。
这座古城遗址已经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了,二00七年五月,这座古城遗址进入省级政府的视野,并立碑保护。碑文是这样写的:“后少力古城遗址,是吉林省重要的元代城址。城内地表散布大量的青砖、琉璃瓦等建筑构件,有龙纹琉璃瓦当、滴水、琉璃房脊兽、龙首等。出土有瓷器‘二龙戏珠白釉瓷盘’,宋代、金代铜钱。从出土文物和有关文献记载断定,该城址应为元代皇族遗存。”“保护范围:城墙四周外延50米。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延100米。”立碑保护这座古城遗址,不仅是对这座古城曾经的主人给予应有的尊重,更是对历史文化赓续发展深刻理解。
三
返回居住的城市,总有一个谜团让我纠结不止,这座古城曾经的主人是何方神圣?碑文中“从出土文物和有关文献记载断定,该城址应为元代皇族遗存”却提醒了我。我从《蒙古秘史》、《世界征服者史》、《史集》等中外史书反复寻找着答案。成吉思汗有幼弟帖木格·斡赤斤者,人称“皇太弟”,此公“贪暴不仁”,成吉思汗点燃西征的烽火时,他却把手伸向嫩江两岸,扔笤帚占碾子,跑马占荒,把整个辽东收入囊中。
柯劭忞说“斡赤斤好治宫室园圃”,拉斯特也说“在蒙古人中间,斡惕赤那颜(斡赤斤)以好兴建宫院著名,他到处兴建宫殿、城郊宫院和花园。”看来, 此公迷恋于“治宫室园圃”,每每选择风景宜人,易于驻牧、战略位置重要之地,建行宫、修别墅,种植果蔬、广植树木,以为游憩之所。后少力古城大概就是帖木格·斡赤斤之行宫,出土之物“黄绿釉龙纹瓦当”只有皇宫才能使用。在此处遗址上有“黄绿釉龙纹瓦当”出土,足见当时此行宫是多么富丽堂皇,至极豪华,彰显皇家气派。也只有帖木格·斡赤斤这位“皇太弟”才有资格修建和居住这样的行宫。
茫茫旷野,古城荒芜,它的历史和故事早已同滔滔嫩江之水流向天边,曾经是历史长河中的一朵浪花,随着岁月流逝而凋零了。遗留的古城遗址,皇家遗存,对于生活在当代的人们是一件多么幸运的事情。我们应怀有一份感恩之心,对待这座古城遗产,对待这一份历史的厚重。
到搁笔的时候了,但是对那座古城、那段历史的牵挂没有结束。绵绵的情怀和无限的感慨、深沉的情愫不断涌进心中:
昔日的金戈铁马,
曾经的鼓角相鸣,
在历史的风云中消散。
透过那深沉的历史迷雾,
又闻旷野大漠中的回响,
那是天马南牧的蹄音。
滔滔嫩江水洗尽风流,
茫茫兴安岭松涛如旧,
惟有那段传奇飘向天边……
(注:本文已获作者授权发布)